|
集体无意识的品牌之梦 7 上页:第 1 页 以上种种,只是一个轮廓性的描述。作为“中国机构全品牌运动”的倡导者,笔者亦曾陷入困惑之中,难道做品牌错了?经过一段实践的探索,再来重新审视:做品牌没有错,它不是一种流行,而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品牌之梦的集体无意识,根源何在?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成因: 参照系。我们依据的理论大都是泊来,以此作为做品牌的参照系,一是不具有可比性,二是囫囵吞枣、食洋不化,我们津津乐道的大品牌的做法,与我们不相适应,是学不来的。老外做市场、做品牌的依据是理性的数据,是体系,而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建立。中国市场很大,具备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参照老外的做法收效不理想,老外诸多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同样也是因为参照系问题。可口可乐在极力探求本土化,安利也要在中国开店,我认为是对参照系的进行重新审视的结果。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关爱自己,最为重要。 市场的成熟程度。品牌的建立与市场成熟程度有很大关系,只有比较成熟的市场才是真正意义上品牌的沃土,每个行业被为数不多的大品牌所占据,竞争也比较规范;而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始,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一个产品或品牌搅动一个行业,立即会进入过度竞争,一个行业里所谓的品牌成千上万,战乱不止,纷争不休。目前来看,中国的家电行业的成熟度已经比较高了,比如彩电,从几百个品牌的竞争,到现有十几家,应当说是中国品牌之路的缩影。 对品牌的真意的误解。品牌的真意在于个性化,一个品牌是为一个主要的特定人群服务的,“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基本条件是要有购买力,对大多数低收入人群来说,那不过是个奢侈的品牌神话。实际上,也就是说,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要明确服务于哪些人,品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打开了目标人群的钱包就是成功,不论是在电线杆上的性病广告还是五星级酒店大堂里的广告。 “大”的情结。这个问题是文化范畴的,“大”,历来为国人所崇尚,做一个公司,做一个品牌,找不出几个“大”来,似乎是没理由的,但往往有很多“大”是缺乏根基的,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被评选为优秀的中小公司。地处某山区县城的一个制药厂,年销售收入3个多亿,在某制药原料领域一厂独大,其老板对笔者吐露心声:我们的做法是“埋”,但对本地的税收与就业贡献最大,我们自己心里有本帐。令人动容。 获取利润、发展壮大是做公司、做品牌的终极目的,那么,如何成为最好?我想起一位奥运冠军的名言:专注、方法,还有梦想。在做品牌方面,我认为,专注,就是把某一个领域的长处发挥到极至,做到极至,就象一个人一样,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很难得了;方法,就是寻求差异化与本土化,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不失为我们最具在做品牌时最有参考价值的思想;梦想,当然我们都有梦想,那就是成就一个强势品牌,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品牌”。在中国现阶段,应当坚持走“以促进产品大量销售而建设品牌”的路线。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山东世纪经纶营销企划公司总监,联系电话:13335128282,电子邮件: yitu123@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