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牛” 累了该喝啥? 7 上页:赞助活动 发扬风格 再来看看红牛的产品结构,红牛在中国发展了8年了,96年2月第一款250ml原味型上市,红牛伊始就是靠这一款产品红遍全国的,也是靠原味型奠定了红牛在中国的基石。 可是此后,却没有了后续的产品,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2年的4月,足足6年之后红牛才又出了两款新品,250ml强化型,180ml浓郁型。“红牛”在中国的产品结构单一,新品推出缓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红牛”的一些做法,更让人看不懂。250ml红牛原味型的市场价偏高,作为后续产品应该弥补产品层次过于单一,只集中在高端价位,忽略中低价位市场的缺陷。然而,此次推出的新品比第一款的定价更高,这已经是大大出乎市场人士的预料,而且 180ml浓郁型,只在夜店(即夜总会)销售,价位20元左右,更是让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其销售模式完全放弃了零售市场,仅局限在夜店。对于这一次新品的市场推广,在业内人士的眼中,红牛是在“作茧自缚”。 相比较著名国产品牌“娃哈哈”,从果奶起步,淘得第一桶金;到推出纯净水,赚的盆满钵满;再到非常可乐,市场占有率仅在“两乐”之后,而今跳出饮料市场的局限,又开始涉足童装,其在产品结构方面打造了自己的产业链条;再看著名的“可口可乐”,并不因碳酸饮料可乐雄踞市场领导地位就固步自封,不用提可乐的姊妹芬达与雪碧,单是其跳出碳酸饮料,推出的“酷儿”果汁饮料大行其道就足以见其在产品结构方面的努力;再有如茅台,在酒中也是贵族,品牌早已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它要继续扩张,它的扩张只能是面向中端和低端市场,如“豪华茅台酒”、“茅台不老酒”、“茅台王子酒”等不同价位,不同包装。也是面向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在产品结构上不断完善,同时加大了茅台品牌的影响力,“茅台”啤酒更是其在品牌延伸上的新尝试,而“红牛”却在背道而驰,好像钻进了牛犄角,只顾其头,不顾其身(“头”指高端市场,“身子”指中低端市场)。 在产品结构的拓展上,“红牛”无疑是大大的落后了。 或许,人们会认为中国“红牛”只是泰国T.C公司的代理商,在新品推出上受制于人,然而,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企业由代理起家,由贸促工,以工求研,逐步掌握核心技术,最后自成一家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IT的老大“联想”,在创业之初也曾走过代理之路,而有西部奇迹之称的上市公司“海星科技”,也正是通过代理“康柏”电脑完成了最初的积累。回首中国的“红牛”,尽管在中国已经奋蹄八年,而一个新品的推出,仍须仰人鼻息,不禁要问“红牛”哪一点牛?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通过红牛的250ml强化型,180ml浓郁型定价来看,红牛是把原味型做为基础,再往高端价位上发展,那么我们是否该用新的眼光来看红牛,红牛是否不该定位在饮料上,而是一种保健品;再看红牛的的包装,先是250ml的后是180ml的,现在饮料逐渐走入家庭已经是消费的主流,不少的饮料都在搞大包装,实惠装,从而吸引家庭消费。而红牛却恰恰相反,在走小、精、专的路。如此高价位、小包装,我们不禁怀疑红牛是否会进而推出15ml的口服液?“红牛”给消费者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像饮料而象保健品了。可是不管从饮料的角度还是从红牛的广告语上讲(“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人总是在渴的时候会想到水或饮料,试问一下诸位,有谁在渴的时候会去想180ml的饮料,更何况他的价位又是如此的高。 从发展速度上讲,作为一个新兴饮料,市场还依然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红牛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似乎有些缓慢了。看一下其它新兴饮料市场的发展,就知道,99年流行的茶饮料,在走入寻常百姓的消费生活后,市场趋于稳定,发展速度仍保持在大约百分之三十;而含果汁饮料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平均在以每年百分之三十五的速度发展。这或许是在如今的市场中,越来越明显的凸显出在竞争中求发展的硬道理,众多品牌在竞争中也能无形中形成一种领导消费潮流的氛围,如茶饮料和含果汁饮料,在多品牌竞争的同时,对消费者的消费潜意识轮番冲击,直至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消费理念,而红牛缺乏的就是这种市场氛围,在国内还没有一家能和红牛竞争的品牌,在让消费者形成一种消费理念时,红牛显的有些形单影孤,独力难撑。 或许“红牛”在中国市场上,耕耘了8年,有些疲倦了,那么,红牛是否思考过自己“累了,困了”又该“喝”什么呢?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3年第七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