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TCL:明天“王牌”还属于你吗? 7 上页:第 3 页 2000年家电行业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所谓的“空调暴利”事件了,据说空调业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0%以上,这与彩电业5%的平均利润率相比构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差,又有说法称“正是因为暴利使得跨国巨头在空调业卷土重来”,这必然让那些“以民族产业报国”的企业感到此时重新改写并整合空调业已经是“东风在望、万事俱备”,于是“世界微波炉王国”的格兰仕大模大样地进入了空调(甚至放言三年内要让空调价格下降一倍),“影音之王”的新科也从“八杆子打不着”的影碟机进入了空调,在这种一拥而上而且普遍乐观的行业心态影响下,一向“领导潮流之先”的TCL怎么能甘居人后,李东生自然也要奋勇向前。 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了,以TCL为代表的白色家电新进入者早已丧失了当年的自我感觉良好,迄今为止“整合”只是一句空话,TCL并没有打破海尔、科龙、春兰、格力“四大家族”瓜分空调市场的格局;“攘外”也不过是一片虚言,东芝、夏普、伊莱克斯等外资品牌的长驱直入之势也丝毫未得到任何有效遏制,总之TCL空调始终徘徊于二三流的品牌之列,进入第一阵营的希望极其渺茫。 尽管李东生在经历了信息产业的风风雨雨之后已经有所警觉,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并没有采用自建产能或收购工厂,而是采取OEM的方式进入空调业。然而降低风险并不是取得成功的同义语,李东生对空调业的洞察力并不比PC业高明太多。 首先,空调业与彩电业的特征截然不同,尽管TCL一直宣称“彩电的拥有率超过90%而空调却只有30%,所以市场空间极大,后发制人的可能性极大”,但是如果你去过西北的话,就会发现那里夏天不热、冬天有暖气,空调永远不可能指望达到有如彩电一样的拥有率。所谓“大有希望”、“增长源泉”的农村市场,单凭目前的电费高企,作为“电老虎”的空调更根本不可能估计得如此乐观。 其次,现在空调业的竞争格局也不利于新厂商的进入,事实上这些年来,在TCL之前进入白色家电的品牌并不在少数,但真正能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却寥寥无几,长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历了六七年的苦苦努力,数以亿计的巨额投入,空调却从未拉出自己的成长曲线,依然只是“问题产品”。TCL既有的多元化成功秘诀在于行业规则变动时切入,然而空调业由海尔、科龙、春兰、格力“四大家族”控制的规则近五年来却从未有变。 最后,这还只是从外部环境的层面讲,内部经营的问题则更大,TCL在实行多元化战略时惯常的准备不够充分和资源分散在空调业依旧相当显著,竞争力当然根本无法凝聚;和PC一样“聚焦”的策略在空调上又无任何体现,分体、挂机、柜机一概都有,高端、中端、低端一网打尽,同时象“音响电视”这样的差异在空调上根本没有考虑。没有独到的策略,当然不会重演当年在彩电上的出奇制胜。 然而事在人为,如果能转换思路的话结果可能大不一样。如果TCL锁定高收入人群,聚焦于户式中央空调的话,那么近年来中国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以别墅、联排、复式为代表的高档地产的火爆,户式中央空调极有可能为TCL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如果户式中央空调得手,就可进一步向下延伸至普通空调,这就有可能重演TCL手机的策略轨迹。另外聚焦于变频空调也不失为上策,业内公认,海信是2000年空调市场的最大赢家(销售增长47%,利润增长97%),而海信的成功实际上就是变频空调的成功,如果TCL能够如此,可能局面大不一样 。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歌舞,眼看他人散了”,本文作者已经见过了太多的企业沧桑,雅不欲象TCL这样的本土优秀企业会重蹈覆辙,如果我们浅薄的见解能够对TCL有所裨益的话,对有志于振作的本土企业有所提示的话,则关心本土企业的朋友幸甚,作者幸甚!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knewway@soh.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