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经销商如何预防厂家过河拆桥? 7 上页:第 1 页 以实力为保障 厂商博弈,并非完全不对等。厂家之所以要经过经销商销售,还是因为经销商有厂家所不具备的资源。厂家找商家,肯定是看中了这些资源;厂家调整经销商,肯定是对这些资源有更高的要求。 避免厂家“过河拆桥”的关键是把“桥”控制在自己手里,让厂家拆不了。经销商赖以生存的“桥”就是客户,特别是终端客户。厂家“过河拆桥”之前,一定会去努力控制经销商的下线客户,与下线客户建议联系。否则的话,厂家不敢拆桥,拆了桥厂家也过不了河。 客户是经销商最大的资本,经销商必须下大力气搞好客情关系,建立客户对自己的依赖。这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法。如果厂家发现有更好的桥可以过,或者经销商的桥本身就是一座破桥,不值得珍惜,也就怪不得厂家了。 世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如果厂家认为经销商没有价值了,厂家理智的做法一定是“过河拆桥”。这不能怪厂家无情,只能怪市场经济无情。 但人还是有感情的。业务员与经销商相处时间长了,日久生情,往往下不了“过河拆桥”的决心。厂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取调换业务员的方式。因此,新业务员来了,经销商总得做点什么。如果依靠过去的老资格挑战新业务员,新业务员与厂家可没有感情哟! 合理的厂商关系 厂家的无情不仅体现在对经销商上,也体现在对业务员和销售经理上。“不换思想就换人”、“让人换思路不如换有思路的人”是现代流行的语录。厂家对业务员也经常“过河拆桥”。 中国人习惯否定前任,通过否定前任能最快地证明自己。做营销的,谁能没有毛病。因此,换一次销售经理,换一批业务员,经销商就经历一次煎熬。 经销商的悖论在于:经销商只有与销售经理和业务员们搞好关系才能获得支持,但如果关系过好又可能被看作“前任的人”,被划入应该治理整顿之列。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派别,厂家的营销部门无一例外地有派别。过分亲密的厂商关系,有可能成为派系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基于距离产生美的原理,经销商们还是应该与厂家保持合理的距离,千万别陷入厂家的人事之争,这是保护自己的需要。 做 “良民”,不让厂家找借口 中国有句古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这句话也可以用在经销商处理与厂家关系或其他经销商的关系上。坑蒙拐骗永远只能占小便宜,不可能发大财。低价倾销、四处窜货也许能赚点小钱,但不是立身之本。 经销商做的应该是“赚一世之钱,而不是赚一时之钱”。很多经销商之所以不愿意与厂家签合同,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把柄”被别人抓住。 最好的护身符是诚信,这也许是个老掉牙的话题,却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换一句更容易被接受的词来表达,就是要做一个“良民”,不要让厂家找出到过河拆桥的借口。 与厂家共同进步 地位的变化一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一对好得要命的穷哥们,如果多年以后还是好得要命,那俩人一定还是穷哥们,或者是共同发家的富哥们。如果只有一个人发家,俩人一定不会继续好得要命。厂商关系也是如此。如果厂商共同进步或共同退步,“哥们”关系当然要好维护得多。任何一方的进步就可能使厂商关系产生裂痕。 厂家为了发展的需要,通常会采取培训、业务指导等方式,期望与经销商与厂家共同进步。 经销商应该认识到:厂家虽然在对区域市场的了解上不如经销商,但厂家所掌握的人力资源通常要比经销商多得多,厂家获得新思路、新方法的速度通常比经销商快得多。经销商应该向厂家学习的,通常比厂家应该向经销商学习的东西多。 经销商应该建立这样的心态:厂家对经销商的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其实应该是促使经销商进步的苦口良药。正如“严师出高徒”一样,厂家严格的管理也是在帮助经销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原载:《销售与市场》(增刊)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liuchunxiong@soh.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