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广告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广告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12-17, 作者: 马金同, 访问人数: 4148


7 上页:第 1 页

  第三, 模仿、抄袭过多。

  中国广告在创作方面模仿、抄袭也是屡见不鲜的了。其实作者个人意见是不绝对杜绝抄袭或模仿的,最重要的是要符合自身要求,黑猫白猫不要紧,要紧的是能逮住耗子。但国内有许多广告创作人员却并不完全理解广告的真正涵义所在,无论符合不符合产品或品牌的市场要求,只要看到创意好,就抄。这样一来,不仅自身得不到进步(时间长甚至会养成一种创作上的惰性),对产品和品牌也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正所谓害人不利己。

  第四, 概念模糊。

  概念模糊主要指一些广告主。这些人往往迷信CI、品牌、认证等等。只要有人说对企业和产品有益,不分青红皂白就搬到自己身上来。如有许多广告主,自己对ISO认证还不十分熟悉,就开始出钱搞认证,拿到证书后利马赫然登到广告上,也不管消费者对产品和ISO的认知程度如何,糊里糊涂的就知道向媒体送钱。到最后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许多广告主过分迷信CI,斥巨资“CI后”,把CI文本放到文件柜的最底层,美其名曰:“我们已经CI了”!

  第五, 一些广告人思想浮夸,基本功不扎实,还存在个人英雄主义。

  目前在中国的广告圈里还很容易看到一些以“大师”自居的人物。其实只是替那个企业刻过两个广告字,便说该企业之所以如此辉煌,都是自己的功劳所在。明明只给人递了份促销活动的提案,还没被通过,便说那家企业到美国开公司是他策的划。

  如此人物不可说是行内的败类,却也算上业界的蛀虫。综观世界各国广告大师,哪个不是兢兢业业做事,认认真真创作,最后才成就一片辉煌。

  有胡吹神侃的时间,多看两本书,多走走市场岂不更加实在?大师毕竟不是吹出来的!

  第六, 广告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有分歧。

  广告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是多年来业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很多广告人为了哗众取宠,纷纷将自己定位在“科学派”或“艺术派”。当客户说方案不能通过的时候,“科学派”的人说客户不懂得市场规律,说在这个时段广告就应该像他自己说的那么做。“艺术派”的则甩甩长法,瞥一眼客户,暗忖人家没有艺术修养,不懂装懂,简直就是大老粗。

  实际上,笔者认为,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广告最终的效果怎么样。任何人都不必在广告的科学与艺术之间喋喋不休。还是那句话:黑猫白猫不要紧,关键是能不能逮住耗子。

  以上说的都是中国商业广告的现状,那未来又将如何呢?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意识”上来讲:

  第一, 品牌意识。

  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广告人,渐渐的对品牌概念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刻。简单一句话,人们将更加了解品牌作为产品的一种载体的重要性。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品牌与企业、产品等等联系的更加紧密。品牌的发展也将更趋于人性化,它将如同人的衣服,不仅是遮体必备,而且还向别人传达着自己的个性;它将如同人的性格,让人了解而更愿意亲近;它将如同人的修养与品位,让人崇敬而爱慕……

  而广告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再是简单的传达一个卖点,而是告诉消费者必须拥有的理由;它不再是为单纯卖一个产品而服务,而是为了培养消费者一种生活的习惯;它不再是仅仅为企业服务,而是为整个社会……

  第二, 科技意识。

  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将逐渐演变为科技的竞争。广告业也不例外,谁最先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谁便是赢家。而广告业科技的竞争将逐渐体现在各种高科技媒体的出现。传统的四大媒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广告主的需求,除了互联网渐渐成为宠儿,其它各类不可预知的科技手段也将被应用到广告中来,而广告媒体的发展则是该趋势的晴雨表。

  第三, 整合意识。

  单一的媒体广告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通过对包括互联网、电子DM等等在内的广告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广告主整合行销传播的方案里。广告的范畴也将随着媒体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的增多而越来越广。

  在未来,IMC的普及使用将成为必然。

  马金同,职业策划人,自由撰稿人,品牌行销学者,酒类市场观察专家,专业文案输出者。中国轻工联合会轻工产品质量保障中心、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外事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外事部特约策划人。石家庄市轩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欢迎广大读者与作者探讨观点。Email: tlmjt@soh.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7篇)
*中国广告休谈创意 (2007-03-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等)
*浅谈中国广告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05-08-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亮)
*漫思中国广告的历程与发展方向 (2004-12-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国栋)
*中国广告,警惕4A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乔均、姚杰)
*中国广告在行动 (2000-07-03, 《销售与市场》1997年与老板共进午餐特刊)
*中国广告人有没有自己的“张艺谋”? (2000-06-29,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九期,作者:吕崇明)
*中国广告心情 (2000-06-29,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九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