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钢挑战浦项制铁 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一心要成为世界级豪强。“铁娘子”谢企华正为此运筹帷幄 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宝钢”)的奔跑速度让人吃惊。 10月31日宝钢集团下属的宝钢股份公布的今年三季度季报显示,每股收益0.43元,预计全年每股收益为0.56元,同比增长65%,毛利率水平在中国钢铁类上市公司中最高。对于宝钢集团,2003年无疑又是丰收的一年。而在2002年,整个宝钢集团主业营业收入77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7%,合并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5.17%。总资产已超过1600亿元。 你可以把它的成功视为一个特例:先进设备、国家优惠,没有老企业的巨大包袱。更为关键的是,宝钢从开始建设时就定位于高端钢材产品。因此在中国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同时位居世界第一的时代,宝钢获得了战略上的领先。 但更多人把成功归于一个女人的努力。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谢企华,参与了宝钢1978年以来的全部历史。她为自己赢得了钢铁界“铁娘子”称号,国外主流商业杂志连续两年评她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今年2月,现年60岁的谢企华在集团总经理头衔之外,又多了一个“集团董事长”的职衔。 1998年11月,政府指令宝钢兼并上钢集团及梅山集团,宝钢为此吸收了18万名多余职工。第二年标准普尔将宝钢的长期外币企业信用评级由BBB调低至BB,展望为负面。到今年10月,宝钢又一步步重新回到前景展望为稳定的BBB评级。在世界钢动态(WSD) 今年评定的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公司中,宝钢位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之后排名第二。 现在,作为国内最大的高端钢铁制品商,无论是在家电用钢市场、集装箱用钢市场和管道用钢市场,宝钢的份额在国内厂家中独占鳌头。更关键的是,宝钢牢牢抓住了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时机,在汽车钢板供应方面为自己创造了巨大的利润。2002年,宝钢汽车钢板销量达到120多万吨(其中冷轧板98万吨),占据国内近60%的市场份额。 戴着眼镜妆扮朴素的谢企华从不掩饰宝钢的雄心:到2010年,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名;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集团。 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在成本还是技术上,目前年产2000万吨左右各类钢材的宝钢同国际同行的差距仍然不小。2001年7月,中国西气东输工程招标时,宝钢的X-70型号的管线钢报价为每吨394美元,而韩国浦项报价仅仅217美元。谢企华承认,无论在制造成本,产品结构,长期盈利能力、资本结构以及经营理念和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宝钢都还逊对手一筹。她说:“在全世界钢铁企业中,韩国浦项的获利能力最强,包括日本的新日铁在内,很多钢铁企业都在追赶浦项。” 2005年5月24日是中国对钢铁制品的最终保障措施的期满之日。谢企华承认,届时 “国外钢铁企业必然扬长避短、大举进军我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市场,特别是汽车、家电等行业用的冷轧、热轧板和石油行业用的油井管等。”而这些“双高”产品正好是宝钢股份公司的主导产品。 甚至中国汽车钢板市场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宝钢在国内几无对手,国内汽车生产商除了用宝钢的汽车钢板以外就只能进口了。但现在,鞍钢、武钢、邯钢等众多国内同行也开始或准备挤进汽车用板市场。 谢企华将把宝钢带向何处? 留意一下谢企华最近的公开演讲,不难发现她越来越强调全球视野的力量,强调在国际协作中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在竞争对手、战略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寻找策略联盟的可能。 2003年11月9日,谢企华代表宝钢在武汉与东风汽车签署了总体合作协议。此前的6月和7月,她还与一汽和上汽分别签订了类似协议。此举意图很明确,宝钢试图进一步锁定这些大客户。毕竟以一汽为首的中国三大汽车巨头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合资合作,已经占据了国内汽车市场60%的份额。 汽车钢板对于宝钢有着战略意义。按照宝钢股份对2002年年报的解释,高利润含量的汽车板增产成为公司高毛利率的重要原因。而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汽车钢板需求新高峰。如果抓住汽车钢板的利润,宝钢将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 宝钢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签下的战略合作协议,除了将为客户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外,宝钢还提出了更为实质的合作内容。比如在与一汽的协议中,宝钢把以前由一汽承担的许多钢材加工工序(如落料,冲压拼焊)转而为两家共同协作。同时,宝钢专门在长春建立由自己控股、一汽和日本三井商社参股的钢材加工配送公司,专门满足一汽集团需求。 “我们还参与汽车企业的汽车销售网络建设,与东风的协议中就有类似合作。今年4月宝钢国际还开始销售北京现代轿车,以此来启动宝钢同北京现代的合作。”宝钢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一度甚至有过参股汽车企业的想法。这些做法将把这些汽车客户更为紧密的绑在了宝钢身上,即使是国外大钢铁公司也不容易把它们撬开。”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