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度营销观察报告(2) 7 上页:家电业&日化业 2003年度营销观察报告之 IT业:巨头重金启动广告攻势 ■最流行营销词汇 变脸、无线、降价、抗非 数字家庭、连版广告 ■2003年最具代表性营销事件 英特尔启动全球“迅驰”风暴 2003年3月12日,芯片大哥英特尔发起无线大战,耗资3亿美元在全球掀起“迅驰”风暴。在行销推广上,英特尔砸下超过3亿美元重金,动员全球所有部门成员,通过各种媒体在全球各地为“迅驰”造势,最终使“迅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联想启用全球新标识 2003年4月2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对外宣布启用集团新标识“LENOVO”,以“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标识“Legend”,并已在全球范围内注册。 惠普巨资轰炸平面广告 惠普正式在中国启动惠普全球广告攻势,共投入1.4亿美元。采用统一主题“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和一个“(客户)+惠普=Everything is possible”的表达式。每天对开两个版甚至3个版的惠普广告让搭上这班豪华车的平面媒体心花怒放。 ■ 营销演义 IT数码行业2003年营销演义的序幕,由业界巨头的强势广告拉开! 1月18日,思科斥资1亿-1.5亿美元在全美展开了公司有史以来声势最大的全球推广。IBM在收购普华永道的咨询公司后,在崭新的“随需应变(on demand)”主题概念的指引下,用7亿-8亿美元大规模推广电子商务,在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推出了从二连版到四连版不等的整版彩色广告。随后惠普也在中国正式启动惠普全球广告攻势,共投入1.4亿美元,采用连版广告力推新形象。冠群、日立、松下和NEC等跨国科技巨头纷纷跟进,一时间以大规模广告为载体的新形象运动在IT界蔚然成风。这种广告攻势一直持续到年末。 3月,随着英特尔耗资3亿美元在全球掀起“迅驰”风暴,无线的概念成为全年IT业界共同爆炒的营销概念。随后Wi-Fi成为热潮,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标榜自己的无线上网功能,除了中国电信等营运商力推WLAN“天翼通”等无线概念外,咖啡店、麦当劳也纷纷标榜自己可以提供无线上网。最后连保守的尼康也不甘寂寞,新推出的数码相机D2H也号称可以通过选件支持IEEE 802.11b无线传输。 突袭而来于上半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许多IT数码企业却抓住了这个机会,除了出钱出力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外,还直接赢得销售。惠普公司嗅觉最快也最敏锐,中国惠普和上海岱嘉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了价值265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器材,还为捐赠的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所有产品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及服务。联想、用友、华旗资讯等都也进行了捐赠。 企业的变脸是2003年营销的另一道风景线,4月,联想为了国际化将英文标识更换为“LENOVO”;6月戴尔电脑为了多元化经营,更名为“戴尔有限公司”;8月明基电通为了推动品牌,宣布启用新的以蝴蝶羽翼图案为起点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10月,华旗资讯同样为了国际化而正式启动aigo新标识。这一切,都说明品牌标识在营销上已经越来越重要。 从年中开始,在3C融合的大趋势下,数字家庭成为新的营销概念,各大企业纷纷为相关的标准和应用造势。6月25日,富士通、Gateway、惠普、英特尔、IBM、健伍、联想、松下、微软、NEC、诺基亚、飞利浦、三星、夏普、索尼、STMicroelectronics及Thomson等17家业界领先的消费电子、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公司发起成立“数字家庭工作组”,谋求制定相关的标准。 两周后,中国企业也按捺不住,一个名为“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化(IGRS)的工作组在北京成立,这个被命名为“闪联的工作组”的始作俑者是国内IT、家电五大巨头:联想、海信、长城、TCL、康佳。一时之间,相关标准和概念满天飞,各大企业均试图让公众相信,自己是未来数字家庭的领跑者,在海信推出DMA、联想推出“天骄至尊”家用关联电脑后,年底英特尔还举办了“英特尔数字家庭时尚创新展”,向消费者传达数字家庭已经不远的信息。 另一个永恒的营销话题“降价”也成为贯穿全年的爆炒概念,PC市场上,方正的“特惠风暴惊喜狂飙”、联想的“极速风暴II”秋季大促销、实达的“春风行动”此起彼伏,而某些厂商所谓的“平价电脑革命”、“让人人用得起电脑”等口号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 ■ 记者点评 营销策略避免“跟风” IT行业今年的营销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虚火上升”,“脑白金”成为很多IT营销人挂在嘴边的案例。相当多的企业只满足于将产品推销出去,而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也是很多IT营销人追求的目标,至于如何去挖掘新的概念,如何跟住新的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必做的功课,在迅驰、数字家庭等概念推广中,一些短视企业的跟风行为暴露无疑,可惜在“砸钱”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效果的反馈。 在IT数码产品逐渐变成贴近用户的消费品之后,营销的手法也越来越接近于消费品行业,预计明年这一趋势依然会继续,而广告依然是少不了的营销手段,发掘新的概念来爆炒一番也同样无可避免!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曾铭 ■ 2003年度营销报告之 尾声 “城市营销是时候说话了” 在反复梳理2003年营销脉络的同时,一个声音总在不停提醒我们——在以上记者描摹的多个行业营销图谱之外,你肯定有什么落下了? 是的,我们落下了一个重要的符号,那就是——2003年以来,中国各大城市的营销冲动。在“2003年度营销大奖”的评选来卷中,独立评委之一《南风窗》总编辑秦朔提交了两个候选名单之外的人物——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和大连市前市长薄熙来,而有读者认真填上了“救火队长”北京市市长王岐山。道理很简单,因王岐山在SARS期间务实亲民而又雷霆出击的刚柔相济。 不言而喻,在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城市营销”已开始进入公众的话语视野。上周末,面对记者的提问,尽管王志纲屡屡笑曰自己和“城市经营”均为“不明飞行物”,但其毫不讳言“中国的城市经营已处于起飞的前夜”。2003年,无论是“休闲之都”杭州、“彩云之南”云南、“西部之星”成都,各个城市都在为自身经营寻找着鲜活的读本。 城市化处于起飞前夜 南方都市报:“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起飞的前夜”,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 王志纲(下称“王”):在未来15至20年之内,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将是世界最快。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是36%,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若进入30%,城市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从30%-70%是一个飞跃发展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现有的城市格局肯定要重新洗牌,无论是重量级的大城市,还是数以百计的中小城市,都面临着怎样调整自身的定位、自谋发展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能不能具体阐释一下城市经营的理念? 王:城市经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城市经营就是把城市本身也当成一个经营的实体来规划、发展。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正面临着价值的回归与再造。在目前的中国,有三个城市群正浮出水面:一个长三角,一个珠三角,还有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这些城市所辐射到的周边城市则应该自觉调整自身的位置,要像转动的齿轮一样紧紧咬合住这些中心城市这个大齿轮,为中心城市做相应的产业配套。 城市品牌缺乏整体视野 南方都市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城市定位的理解似乎见仁见智? 王:当一个规划师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城市时,会情不自禁地称之为“山水城市”,当一个经济地理研究者来到某地的时候,会惊叹其为“某某门户”,当一个政府官员视察某地的时候,也会挥毫写下“北方香港”的字样。这些说法都是城市定位,但又都不是,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才能找到准确的城市定位。 南方都市报:你走过很多城市,你如何看待各个城市目前的城市营销能力? 王:城市竞争的前提有三个:第一是极具个性,像产品一样让人一见就清楚;第二是突出差异性,避免走同质化道路;第三是后期勃发。这些都是摆在各个城市面前的重大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靠企业、靠个人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认识到城市营销的重要功能,以上海为代表,通过重视城市营销赢得了巨大效应。还有些中心区域性城市,如大连,通过城市营销成为北方的“香港”,比如青岛,通过城市营销,定位“扬帆青岛”,把奥运会的水上运动拉到了青岛。但掩卷反思,在国内,无论是大连的“足球城”、昆明的“花城”和上海的“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金融中心”,更多还停留在某个行业、运动长项和自然环境特征层次上,城市品牌的定位缺乏一种视野,而且往往被打上行政和个人意志方面的印记。 穗城市营销要避免只干不说 南方都市报:广州目前的城市营销情况是怎样呢? 王:三五年前,有媒体称广州是“最说不清楚的地方”,而通过这几年的城市改造,南拓北优,已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了。但广州一直都信奉多干少说,或者不懂怎么说。但到了这个时候,广州再不说,就很有可能会吃亏了。因为任何城市一定要做好国际定位问题(国际城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而且要有效整合资源、准确定位,只有这一步成功后,才能谈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广州应该请国际策划机构进行谋划,找准定位,做好最佳的城市营销,以求得更快发展。 南方都市报:那相比其他城市,你是如何看待广州的未来? 王:从大的趋势来看,广州这几年已经从迷离混沌中走出来了,走出了一条清晰、有前景、甚至在中国、亚洲都可能上档次的特色道路。回顾一下广州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珠三角城市、广州周边地区迅速崛起,而广州的国营经济仍身处困境,这使得广州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接着,广州喊出了要打造国际大都市,定位更不明确。而这几年,广州不再提国际大都市,而是进行城市改造,埋头苦干,把城市做得有声有色,让珠三角的兄弟城市心服口服。广州正悄悄打造着至少是影响东南亚、华南经济圈的大哥大城市。我相信凭借珠三角的雄厚实力,广州将在未来的中国扮演重要角色。 本报记者 金杜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