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销立法的幕后外交 7 上页:第 1 页 “什么样的企业有资格做直销,将是中国政府在立法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侯力威先生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28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在厦门就直销立法以及外资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等问题向进行立法咨询,如新、安利等外资企业在会上对于直销立法以及外资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提出了呼吁,而此次会议却没有一家中国内地直销企业参加。 “即便对内外资一视同仁,内资直销企业也不具备与外资竞争的实力。特别是在产品研发、运作管理和文化色彩等方面。”杨谦对《环球企业家》记者说。 杨谦可能漏掉的一点是跨国公司强大的公关能力。“永远不要想当然的以为中国政府会了解你的做法。”这是安利(中国)公司董事长郑李锦芬的口头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方联办的五年“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计划只选拨培养年轻的中国司局级高官。作为这一培训计划的惟一赞助企业,安利公司每年提供100万美元承担学员在国外的各项费用。 曾担任中美商会会长的安利董事长史迪夫·温安洛两度在国会发言,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在美国国内一片指责“中国制造”让美国工人丢掉了“饭碗”的言论时,侯力威代表安达高公司,为中国企业予以澄清罪名。 2003年中国大陆“非典”双解除的第二天,史迪夫·温安洛就来访问中国,并且一次性追加投资总额1.2亿美元,其中包括新增加的401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这是安利在直销立法之前对于中国政府的最大的一笔政府公关,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今天的安利不再提传销,甚至连“直销”的字眼也很少看到,它公开宣称自己的“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模式,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日用品生产商。 这些做法无疑让中国的立法官员们印象深刻。据悉,商务部的内贸官员也参与了直销法规的起草工作。在《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直销业务规定》出台以后,商务部将根据条例执行情况,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出台《内资直销管理条例》或者《无店铺销售法》。 这很可能意味着,部分外资直销企业将率先得到合法承认,而国内直销企业的“国民待遇”还需要继续等待。已经把大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希望知道:“在内资企业直销法规出台之前,内资企业可不可以参照外资直销的法规来经营。”他担心的是,在安利等企业率先“名正言顺”的情况下,会导致国内直销企业的业务员成批地倒戈。 一个疑问是,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规避”的可能呢?国内公司跑到海外以各种办法变成外资,杀回国内。比如,天狮通过收购美国企业,已经成功在OTC交易市场借壳上市。 “这样做从技术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政府很容易就识破了。”杨谦认为,政府很有可能对从事直销业务的企业实行“审批制”管理,即在直销企业的背景、业务资历、诚实投资金额、店铺数量等方面设置一些进入“门槛”。 通过上次教训,安利已经学会了怎么给中国政府面子。 早在1998年中国直销禁令下达之前,安利等美国公司就对中国有关部门“一刀切”的做法提出异议。据说安利公司在给中国政府提出的意见书中甚至扬言退出中国市场,并且希望中国政府的行政行为给安利公司造成的损失依法得到解决。在安利等公司的策动下,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也对中国禁止传销的法令表示关注,他在《通知》之后的第10天,给美国世界直销协会会长尼尔·奥芬的信中表示“我们业已要求中国政府解除其市场壁垒并允许直销企业继续在华拓展业务。美国商务代表此次同中国方面就双边贸易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进行讨论时会重点突出上述问题。” 但中国政府的谈判代表顶住了美方的压力,强调中国政府禁止传销的举措是中国政府的自主权利,外方无权干涉。而安利等外资直销公司最终也迫于中国政府的压力进行了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出台的中国直销法规可能会对直销做出许多限制,与外商概念中的直销模式将有很大的差异。“即使与外商的意见有冲突,中国政府也有自己不可更改的原则。”杨谦说。 “不管中国的直销立法是怎样的,安利公司都会遵守中国的直销法规进行经营。”侯力威表态说,“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直销法规会有这样一条:直销企业必须开设店铺。” 这并不违背安利两位创始人提出的“不以店铺与业务员竞争”的企业理念。店铺并不直接销售,如果您想购买,必须从安利业务员那里购买。安利(中国)已经把店铺当作物流仓储中心、品牌形象和客户体验中心、销售培训中心以及办理退货的一个场所。 “直销企业必须在中国设立工厂,不能是单纯的流通企业。”杨谦认为,这一条肯定会在直销法规中体现。 “在设立工厂的要求上,我认为中国政府要非常的小心,因为这是违反WTO组织的基本原则的”,但侯力威很快话锋一转,“不过从实际角度来说,如果在中国有生产工厂,对企业是非常有利的,分销十分便利,也节省了很多生产成本。” 安利曾在全球设有美、中、韩三个生产基地。后因韩国政策放宽,许可与生产分离的无厂家直销,安利旋即关闭了其在韩国的生产基地。 侯立威称,韩国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生产成本与运费之和,这是关闭该基地的原因。 “削减我们在中国的生产设施?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外界对安利会否撤消中国生产基地的疑虑,侯力威语气非常肯定。“如果中国生产能力供应中国市场需求绰绰有余的话,我们会积极考虑中国生产基地向安利其他市场进行供货。” 安利真正希望获得的是完全贸易权。这将改变其目前只能销售在华生产的产品的情况。目前安利全球产品线上有多达500种产品,而引进到国内生产的还只有170种。 原载:《环球企业家》2004年三月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