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新闻策划的时机性原则

新闻策划的时机性原则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3-17, 作者: 郭羽, 访问人数: 3133


7 上页:第 1 页

  【案例】金义集团巧借“时机”

  浙江金义集团是国内著名的私营企业。1992年10月,金义集团老板陈金义在上海以145万多元的价格,一举拍买下了6家国营集体商店,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以“私”吞“公”的私营企业家。这一事件被理论界称为“陈金义现象”,轰动全国。

  6年之后的1998年,金义集团又抓住时机,在国内众多私营企业中“率先”打破“家族制”,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之前,中国私营经济已经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第一次是1988年,中央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个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第二次是1992年以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使私营经济生机勃发;而到了1998年,党的十五大已经召开,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等于给广大私营业主吃了颗“定心丸”,中国的私营经济迎来了第三次的发展高潮。

  1998年中国已有97万家私营企业,其中70%以上采用家族式管理。这一管理方式的特征是高度集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致使企业内部权责欠明晰,分配不透明,管理模糊化,影响外聘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影响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的私营经济如果要想在新的发展高潮中有所突破,要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就必须打破“家族制”,建立起更适应市场的现代企业制度。

  当时在浙江金义集团里,仅陈金义的直系亲属就有30多个,且大多处在中高层领导岗位上,这里面既有他的大哥、二哥,也有他的侄子、大舅子等等。这些人在企业的创始阶段,跟着他吃苦,跟着他受罪,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和企业的迅速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影响了企业的管理。谈起这些,陈金义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称集团的管理工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时,连企业的两个门卫都是陈金义的亲戚,发生什么事,他们会很自豪地说:老子是陈金义的亲戚,你们是外人,管得着吗?

  另外,由于一些亲戚处在集团的关键领导岗位上,但又对外面招聘来的人才怀有戒心,不大胆地提拔和使用他们,致使集团辛辛苦苦找来的人才又白白地流失掉。

  在这种情况下,陈金义认识到企业如果不从家族式的管理中进行突破,要想再上规模、再上档次是不可能得。于是他首先拿自己开刀,辞去集团总经理之职,只任董事长,聘请一位年富力强的“外来族”担任总经理。随后他开始向亲戚“动刀”,原任公司副总经理的三哥连降三级,去江西担任市场经理;原任生产部长的大哥退居二线;大嫂、二哥、二嫂退休;原任供应部长的妻子也毫不留情地劝退二线……该降职的降职,该退休的退休,该进修的进修,亲属们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合理位置。当然如果确有才干,举贤也不避亲,但必须参加公开竞岗,陈金义的一位亲戚就是“过五关斩六将”才保住了自己部门经理的位置。

  调整后的金义集团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由于管理人员削减40%,车辆费用省掉一半,光这两项,一年就可节约费用1000万元。而内部竞岗制度的实施,则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外来干部”。在打破“家族制”之后的半年,集团的销售额就比前年同期增长了27.38%。

  其实,当时许多私营企业与金义集团一样,都发现落后的家族式管理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于是也都在努力破除企业中的“家天下”。其中不少私营企业的改革步伐还走在了金义集团的前面,比如著名的四川希望集团就早于金义集团打破“家族制”,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只是这一切是悄悄进行的,希望集团并没有进行宣传。

  面对社会舆论对私营企业管理模式革新的期待,其他已经改革的企业的沉默,正是金义集团宣传自己的大好时机,于是在打破家族制之后仅仅三个月,金义集团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一“难得的新闻题材”“送”给了新闻界。

  一时间,全国众多媒体齐聚金义集团,浙江电视台等媒体还专门派出精兵强将采访这一事件,目标直指“获奖新闻”,由此也可看出金义集团“抛”出这一新闻事件的时机之佳。

  因为新闻界的积极参与,当时国内掀起了一个讨论私企打破家族制的热潮,《浙江私企迈出家族门槛》、《走出家族——记陈金义和他的金义集团》、《“家天下”变成“跑马场”》、《上海“第一锤”落下6年后——“金义”走出“家天下”》等报道遍布报刊电视,金义集团又一次巧妙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案例分析:

  和上一案例的写法一样,这一案例在写作过程中已进行了不少分析,充分说明了一个新闻事件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推出,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要作为一个真正好的策划人,就必须善于控制新闻推出的时机。有时由于时机选择上的错误,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比如杭州有家知名的房产公司在拿到一块很有发展潜力的地后,立即动用媒体的力量把这一地块炒热,没想到的是,媒体的报道也让地块里的众多农民认识到了这一土地的价值,纷纷要求抬高征地拆迁的价格,导致房产公司努力了三年都未能拆掉一幢房子,整个开发计划也因此搁浅。

  实际上,这家房产公司在拿到土地后应低调处理,先悄悄地完成拆迁和征地工作,把这一土地变成随时可使用的“熟地”,然后再开始新闻炒作,以抬高这一地块的价值。这样的顺序,才正确控制了新闻宣传的实施时机。

  原载:《第4项修炼》

  郭羽,男,1970年1月出生,籍贯浙江杭州。先后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和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管理与法律学院,为工商管理硕士(MBA)。现为浙江惠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在浙江青年报和杭州电视台当过10年记者,成功策划和实施过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营销事件,出版有中国第一本论述企业如何运用媒体的专著《第四项修炼——企业最有效运用新闻传媒的MBA教科书》。另外郭羽还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和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内心风景》(诗集,1993年)、《夜行列车》(诗集,1993年)、《苏东坡小传》(评论性传记,1997年)和长篇武侠小说《寻梦江湖》(2003)。电子邮件: guoyu@vip.sin.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2篇)
*“中华鼓王大会”全案策划 (2004-11-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郑泽国)
*新闻策划,一柄多赢的剑 (2004-03-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可行性原则 (2004-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创造性原则 (2004-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新闻性原则 (2004-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导向性原则 (2004-03-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前瞻性原则 (2004-03-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产品关联性原则 (2004-03-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持续性原则 (2004-03-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适度性原则 (2004-03-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曲折性原则 (2004-0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新闻策划的低成本原则 (2004-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羽)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2 0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