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600亿市场大蛋糕,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喜与悲

600亿市场大蛋糕,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喜与悲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5-13, 作者: 范红杰, 访问人数: 6841


7 上页:第 1 页

营销之困

  也许,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实质,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回避这样一个沉重的现实:行业的整体赢利状况堪忧。2001年,全行业整体利润大幅度缩水,出现亏损;2002年,全行业的利润仅数千万元。这样的赢利水平,不禁让人对产销达1200多万辆这个巨大的数字所蕴涵的意义,表示怀疑。

  这就不得不回到问题的最表层:价格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对价格战喊打,然而,都卷入了价格战这个巨大的旋涡。价格反客为主,变成了占领市场的利剑。当然,无法否认价格对市场所产生的威力。当价格战成为唯一的武器时,这无异于引火烧身。这也就无怪有业内人士曾说:“卖摩托车还不如卖萝卜白菜。”

  打起价格战,有人归咎于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而在市场上,最能扩大销售量的恐怕也只有低廉的价格了。如果仔细往整个营销链条的下端看,终端市场的构成对品牌意识的培养和树立,极为不利。就市场来看,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消费能力极其有限,对价格就异常敏感;就传播途径来看,渠道不畅,品牌传播往往只能到达销售网络,而无法到达目标消费群。

  而企业对品牌意识的缺乏也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把简单的广告当成品牌传播,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误区。而许多企业根本就不需要真正的品牌效应,一味地追求立竿见影的销售业绩。这几乎是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通病。

  当然,从价格战成为销售的主宰可以看出,营销仍然是企业无法突破的瓶颈。在营销上,把销售等同于营销,片面地以促销来增加销量,甚至忽略了利润这个根本。这应该是营销核心内容缺失的表现吧。

  有业内人士认为摩托车行业的营销缺乏创新精神,而对利润的追逐在激烈的竞争中,变质为对销量的极端追求,最后,丧失了对基本利润的坚守。不顾成本,不计利润,使价格与销量互相促进,而销量的增长与价格的降低成为反比,并成为一条恶性循环的链条。在中国目前的消费能力下,销量的飞速增长,也证明了价格因素的促进作用。

  而关键在于,在咨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摩托车行业的咨讯传播途径不仅单一,而且渠道狭窄,甚至不通。就拿企业的营销策划来说,其传播往往停留在最表层,而真正的消费者却知之甚少。这是营销链条的严重脱节。所有的营销基本上是厂家围着经销商转,一味为经销商鼓气,而经销商根本不能承担起营销的重担,唯一的手段就是降价促销。

  价格对市场,作用非凡,而对于企业,等于是鸦片。国营企业在最近几年的落后,除了机制原因外,还有市场环境的恶劣,价格战是罪魁祸首。有一家国营企业领导曾为记者算过一笔帐:数万人的退休保障、巨大的研发投入、高额的税收。而一些小企业就没有这样沉重的包袱,它们的成本较低,用较低的价格冲击市场,在市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国营企业也被迫仓促降价应战。

  这是营销的困境:如何走出价格战的泥潭。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价格战的危害,可是,消费者已经习惯了降低促销,所以,每一次大销量增长必然伴随着新一轮的价格战。要扭转这种降价的惯性,重新细致地培育市场才是关键。

  这个时候,观念与勇气一样重要。树立怎样的观念,需要怎样的勇气,更多的会牵扯到策略上来。就国内摩托车企业来说,具有相当规模的有近20家企业左右,而更多的是小打小闹、乱中投机的小企业。因此,这就对企业的营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持利润的基础上,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对大企业来说,品牌是最显性的优势。而品牌意识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过程的长短也在于品牌的培育与维护。钱江、大阳等在市场上的突出表现,也说明品牌会在消费群体中,产生口碑效应,进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忠诚度。而金城在非洲市场得到的广泛认同,也证明了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并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也意味着在品牌多如牛毛的市场上,品牌的本位回归时代正在到来。

  培育市场上的强势品牌,就等于是在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功。”当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已经脱离了“饥饿”状态,营销的核心也就是品牌了。在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如雷贯耳的品牌辐射下,中国摩托车行业更需要能与之呼应的品牌。从国外摩托车品牌的影响力可以看出,不是市场没有品牌意识,而是市场没有真正过硬的品牌。相应的品牌对应相应的价格,品牌上来了,价格战也会走恶性循环的轨道。如何扭转这种现状,也是摩托车企业需求营销突围的关键所在。

一半是火焰

  1500万辆,这是业内人士对今年摩托车行业产量的乐观估计。这是一个新的高点,甚至要用“历史”这个词来形容。相对于去年对今年形势的悲观预计和第一季度销售下滑的颓势,下半年的表现,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火。

  以重庆为例, 今年上半年,重庆摩托车整车首次产销突破200万辆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生产达到达204.76万辆,同比增长16.89%;销售达到206.19万辆,同比增长15.85%;分别比全国同行业平均增幅高出7.82和6.39个百分点,增速攀上近几年的最高峰。与此同时,市场占有率也达到30.73%,比去年同期提高1.69%,在高位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然而,表面上的火焰,却掩盖不住另一半的是\海啸。

  ST轻骑退市余波未平,接着又传出三联重组轻骑的消息;而大长江收购钱江可谓一道猛料,令业界震动,也一度引起众多的猜测。如此等等,给人“大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而大雨是否会在表现异常的2003年之后的2004年到来呢?这种可能性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中国摩托车行业跟其它如电子行业、家电行业一样,存在着核心技术严重缺乏的问题。2001年的DVD知识产权案已经引起强烈地震。据悉,2002年11月,法国、美国、加拿大一些企业要求我国电视企业交纳技术专利费,2003年年初,又有一些公司要求华为、大唐、东方电视、南京钢铁等企业支付高额的知识产权许可费……利用知识产权挟制、打压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国外企业阻击中国企业的一种有力的采用手段。在摩托车行业,也不例外。

  日本摩托车企业一直对中国摩托车企业虎视眈眈,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摩托车企业大量仿制日本摩托车,并且成长为一支对其产生巨大威胁的庞大力量,在其传统市场上抢食,这必然会招致日本企业的联合反击。专利侵权便成为其常用武器。由市场的争夺,进而引发根源性的堵截,是一种必然。

  从这层意义上说,加强合作,形成联盟,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就成为企业日后占领市场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市场的竞争过程,也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激烈演变过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强化,是企业进入市场高端的唯一通路。当企业无法独立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时,寻求优势互补的长远战略合作,应该是企业的上上之策。

  而更加实际的现实压力来自于竞争环境的变化。这变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企业对中国本土的大举“入侵”,并实施本土化战略,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同时,熟悉市场,建立网络,从而使中国摩托车企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这个最大的利器;二是由于中国摩托车企业目前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产品升级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进行战略合作已经是当务之急。

  而据了解,德国和意大利的高档车,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广阔的中国市场。在2003年的重庆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上,意大利艾普利亚股份公司参展的天价摩托车曾经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地媒体纷纷热报。“100万以上,具体多少我也不敢肯定。”负责参展的北京代表处助理刘小姐讳莫如深,闪烁其词。她还告诉记者,这辆摩托车在中国还没有卖出一辆,暂时还没有打算卖出去,现在只是做品牌。其战略意图也可见一斑。

  竞争将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以前主要是日本摩托车与中国摩托车的竞争,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参与竞争的将会有德国、意大利等世界摩托车著名品牌。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中国单薄的产品优势能否适应这样的竞争与角逐呢?

  从1994年至2000年,摩托车行业前10名销量由392.54万辆上升到548.01万辆,销量集中度却逐年由77.3%下降到47%, 这段时期恰好是摩托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种变化则反映了市场的混乱和品牌的不成熟,而2001年到2002年,销量集中度有所回升,回升到48%。这意味着经过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度,品牌效应正在形成,行业格局将在剧烈的变动中,得以重新划分:大者变强,强者更强。

  在价格战的“多伤”结局下,以同质化为背景的摩托车行业,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化阶段,而这时,对于已经远离暴利的摩托车企业来说,品牌战略将成为摩托车企业二次振兴的唯一契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fhj78@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3篇)
*中国摩托:谁来对抗日系三大家? (2007-08-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天平失衡,摩托车行业如何加码?(一) (2007-04-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勉振)
*摩托车行业2006年关键词解读 (2007-04-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勉振)
*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2006-09-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界飓浪袭城,中小厂家手中魔方如何转 (2005-08-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颜圣仁)
*市场哗变:摩托车行业的尖叫 (2004-10-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突围2003年:中国摩托车决战农村市场 (2004-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兵发海外:摩托车出口一“咏”三“叹” (2004-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战略转型:摩托车企业的凄美舞蹈? (2004-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运动,永远的激情燃烧 (2004-06-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龚大兴:剑锋上的奔跑 (2004-06-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营销:一壶烧不开的水? (2004-05-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陈永强:建设造“心”运动的推动者 (2004-05-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知识产权,中国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2004-05-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大长江:沉默式深呼吸 (2004-05-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力推“蓝色风车”服务品牌,嘉陵能否宝刀不老? (2004-05-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先风摩托,凭实力攀登品牌高峰 (2004-05-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摩托车的价格2004:涨乎?降乎? (2004-05-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再造起点: 寻找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诺亚方舟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两极分化:摩托车市场让谁作主 (2004-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红杰)
*直面本土摩托车品牌缺陷 (2004-02-27, 中国营销传播网)
*摩托车行业“坐商转移行商”的营销模式探讨 (2002-11-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吴爱铭)
*摩托车专卖店应慎行 (2000-06-29,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十期,作者:程壮德)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