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娃哈哈:差异化竞争

娃哈哈:差异化竞争


经济观察报, 2004-05-24, 作者: 薛彩云, 访问人数: 4006


7 上页:第 1 页

  “销地产”战略

  饮料行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利润的下降,两乐等国际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规模化的优势,似乎在价格上更具有操纵的能力,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何降低成本、保持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考验国内饮料企业的关键所在。

  宗庆后表示,作为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娃哈哈公司与国际、国内同行企业相比,利润空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2003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02.28亿元,比去年增幅15.85%,销售收入84.32亿元,增幅12.43%,净销售收入72.44亿元,增幅7.82%,利税19.47亿元,增幅11.25%,利润13.67亿元,增幅13.13%,饮料产量完成370万吨,增幅16.14%,在世界饮料企业产量排名中位居第五,在全国饮料行业中,娃哈哈在产销量、利税、利润、销售收入等项指标上继续领跑,实现了“六连冠”。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娃哈哈实施了“销地产”战略,全部产品本地化生产,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引进设备保证了大规模生产的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各项成本,即使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境外四大品牌相比,娃哈哈也不落后,从而保证了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利润空间。 

  宗庆后谈社会责任感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宗庆后: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简单的对立或者是简单的相辅相成来诠释。 

  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品牌的投资、企业信誉的投资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投资。企业合理地承担其社会责任,往往可以把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企业不自量力地承担非经济性社会责任,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例如企业家为了一己虚名,挥霍企业资源或资产来做各种社会慈善活动;企业为了解决一批员工就业问题,还在借贷苦撑着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前者是对社会投资者股东不负责任,后者事实上是对大批劳动力和资源的无谓消耗,真正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这样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承担都没能有效作为。 

  经济观察报:请问娃哈哈在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取得了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宗庆后:娃哈哈这发展的16年,是社会诚信累积的16年,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16年。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收益越来越好,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展潜力巨大的饮料企业。十多年来,娃哈哈始终注意儿童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投身西部大开发,为中国饮料业的发展、为中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业、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娃哈哈人的一份贡献。 

  首先,16年来,娃哈哈对教育事业和各种公益事业无偿捐赠就达1.5亿元。2003年非典期间,娃哈哈一次性捐赠商品价值达900万元人民币;还与韩国韩信贸易株式会社联合开展资助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赴韩免费治疗活动。

  十多年来,娃哈哈通过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建12家分、子公司,投资7.48亿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上交税收2.07亿元,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也带动当地水电、包装、运输和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1994年在重庆涪陵建的第一家外地分公司,到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获得销售收入20.2亿元,实现利税4.07亿元,跻身重庆市十五强企业行列。位于三峡坝区的宜昌公司建厂5年多来,已累计获得销售收入16.35亿元,实现利税3.69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企业。

  娃哈哈的西部开发行为也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娃哈哈现有员工18000多人,来自农村的员工占80%以上。其中,涪陵公司就解决了1000多三峡移民的就业问题,宜昌公司也解决了700多移民的就业问题。据统计,我们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5个生产基地和近60家分公司每年直接和间接解决了33万农业人口的出路问题。

  相关链接:

  娃哈哈于1987年开始创业,截至2003年,16年累计获得销售收入456亿元,实现利税97亿元,其中利润68亿元,上交税收29亿元;产销量、利润、利税、销售收入等指标在全国饮料行业中“六连冠”;

  2003年生产饮料370.25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14.56%,占全国饮料总量的15.6%,已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科特4家跨国公司;

  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6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总资产66.6亿元,净资产42.8亿元;拥有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价值4亿美元的70条世界一流自动化生产线;

  现有员工18000多名,其中杭州总部2641人,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员工占总部职工的1/3以上,博士生12人、硕士生63人;

  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等七大类50多个品种的产品;

  2002年进军童装行业,至今共生产童装669.5万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4-05-10第158-159期

1 2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娃哈哈,一路走好 (2004-05-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庆虎)
*娃哈哈童装遭遇渠道硬伤 (2004-04-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娃哈哈的“三轻”问题 (2004-04-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娃哈哈,品牌链正在断裂! (2004-03-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娃哈哈,“摸着石头能过河?” (2002-10-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海龙)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8 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