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华润握手“东北虎”?

华润握手“东北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6-10, 作者: 谢海峰, 访问人数: 2324


7 上页:第 1 页

SABMiller之后

  SAB这个啤酒巨头这么多年隐于华润身后,绝对不是瞌睡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洋啤第一次进攻中国时,日本麒麟、英国巴斯、美国米勒、丹麦嘉士伯、澳大利亚富士得纷争到中国设厂生产销售他们的“国际名牌”,但SAB却放下架子走了一条低调而谨慎的路----于1993年与在中国大陆富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香港华润创业集团合资成立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作为国际老牌啤酒企业,SAB只持有华润49%股份,不参与公司管理,只提供酿酒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SAB对管理收购来企业深有体会:“在非洲的经验告诉我们,与一个强有力的当地合作伙伴一起进入一个新市场是非常有益的。由于巨大的语音与文化差异,强调将日常管理分派给中国管理者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SAB走在华润创业这个啤酒业外行的身后。

  当那些“国际名牌”因水土不服客死它乡时,SAB好好的走到了现在,而且合资下的华润在中国刮起一股资本旋风。自1993年并购沈阳雪花以来,华润挥资本大棒,短短十年间收购或控股了近三十家地方啤酒企业,产能迅速充气至350万吨,直逼青啤老大。可见资本的威力。

  这个时候,SAB或许可以把头伸出来:跟华润创业合作的这么多年,SAB对中国市场肯定有相当的了解;几年前退出中国的SAB的同行又来了,而且也学会了用资本说话,并且看中的也是中国的强势啤酒企业。2002年10月,安海斯—布希增持青岛啤酒的股权至27%,紧接着英特布鲁1950万美元收购了珠江啤酒24%的股权。刚进入2003年的第一个月,嘉士伯就斥资8500万元收购云南华狮啤酒;4月,英特布鲁以3500万美元现金收购开开集团啤酒业务70%的股权;6月,嘉士伯以2.2亿元的代价将大理啤酒收入囊中。其实早在去年7月,SAB便斥资4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八的美国米勒啤酒公司并更名为SABMiller,跃居全球第二。这个时候,SAB还会再甘隐人后么? 

  另一方面,SAB虽缔造了“日不落”势力版图,意大利、波兰、捷克、南美、美国、印度、俄罗斯都有SAB的身影,但欧美啤酒市场已饱和;而在2000年能为SAB提供48%利润的南非,南非兰特对美元的汇率在过去的12年中降了74%,非州的贫困不可能为SAB提供更多的利润。什么地方能为SAB提供更多的市场份额?世界上只有中国最理想。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而中国的人均年啤酒消费量是16升,世界平均水平是50升――这个对比无疑显示了中国是个啤酒消费金矿, SAB当然毫不犹疑的伸出了采掘之手。

  在群“洋”争抢中国市场份额的热潮中,一个华润,一个哈啤,能满足SAB的扩张胃口吗?何况华润的那点利润似乎让人有点失望?早在去年,SAB的一位总裁就认为,中国啤酒市场最终会被少数几个大企业集团垄断。另一方面SAB表示将从资本市场抽更多的资金投资中国。2002年4月,SAB就宣布向华润啤酒增资1亿美元。据SAB说,这些资金将用于在中国收购来的企业及其品牌建设。一位业内人士开玩笑说,SAB脚踩两只船,以图和以后的某一垄断集团结上缘。这话不无道理,或许,SAB还会踏上几条船,通过持股坐享其成。

放大东北虎

  收购哈啤股份后,SAB的一位高层给出理由:哈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盈利的几个啤酒企业之一,而且哈啤有一支不错的管理队伍。事实是,几年前一些啤酒巨头对哈啤“很感兴趣”,最终没成事,华润也在内。现在哈啤成为中国第四啤酒巨头,2002年销量是105万吨,盈利1.11亿元。

  在十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哈啤年产8.3万吨,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08%,筹款无门。1996年,哈尔滨啤酒厂与香港新中港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了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李文涛出任经理,同时也走上了扩张之路。首先兼并海伦,两年后收购亚洲啤酒有限公司,99年兼并鹤岗。2000年,哈啤控股吉林国人。至此,哈啤花了5000千多万元就新增了25万吨左右的产量,总年产销量达55万吨,且四个厂当年就盈利。

  这一切离不开哈啤卓越的管理能力。中国的啤酒行业是较早开放的行业,在1997~1999年三年中,看到了企业潜在危机的李文涛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优化等途径解决了哈啤的管理和人员问题。据说,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哈啤中层以上的干部每周都要读一本书,参加一次学习研讨会;曾一个晚上哈啤的中层干部就撤换了二十多个。有一组有趣的数字:哈啤1993年8万吨产量时公司员工是1834人,30万吨时是1400人,目前110万吨时是5000人。这正是SAB青睐哈啤的原因。

  2001年,华润想收编哈啤,哈啤回绝。同年,哈啤与香港中国企业基金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哈啤集团,筹资2.45亿港元购得华润心仪已久的粤海旗下佳木斯、牡丹江、长春三个啤酒厂,产量增至100万吨,位居行业第四。时称“东北王”的华润感到东北局势严重,便把资本重拳击向哈啤:先并购了黑龙江第二大啤酒新三星,接着分别在辽、吉、黑三省成立了销售公司,以包围哈啤,通过打压使哈啤屈服。双方在长春交火近一年,最终华润凭雄厚的资本使哈啤止步,虽然哈啤极具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

  长春之战或多或少地让哈啤感受到资本的力量,要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哈啤少不了大量的资金。2002年6月哈啤舍近求远跑到香港上市成功,募资3亿多港元。人们从这里接收到了哈啤资本战略和国际化的信号。东北虎在华润的资本威压下越来越强壮,品牌和资本两颗虎牙越发强硬。2002年,哈啤控投了锦州、唐山、大庆三家啤酒厂;2003年,哈啤购并沈阳、延吉两家啤酒企业。而此前已先期投产开业的锦州哈啤和北唐山哈啤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且上市前购并的9家企业也都是当年购并当年盈利,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被业界称作"哈啤奇迹"。哈啤股票在一年内上涨了60%多便是最好的证明。 

  目前,哈啤作为“中国名牌”不但占据了黑龙江省70%、吉林省40%、辽宁省25%的市场份额,而且畅销大江南北,并远销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

  这一切使SAB眼睛一亮,激动于自己找到了善于管理中国市场的同行,以致2003年6月27日哈啤股份禁售期一到期,SAB就立马同哈啤大股东中国企业基金发展有限公司签了收购协议。

  哈啤对这次收购也感无奈,因为SAB接触的是哈啤的外资方。但哈啤的一位高层人员说,哈啤既往的策略不会因此而改变,该怎样还是怎样。也就是说,先前是谁主导哈啤还是谁主导哈啤,先前跟华润竞争的仍是跟华润拼打。另一方面,走国际化道路的哈啤当然不会拒绝大资本的融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w863@yaho.com.cn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华润雪花一掷六亿八 啤酒大战主旋律转向直接建厂 (2004-09-17, 经济观察报,作者:肖可、柳旗)
*哈啤抉择之谜 (2004-05-31, 经济观察报,作者:肖肖、周依亭)
*哈啤如何抢渠道 (2002-06-11, 《智囊》,作者:王乃振)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9-16 05: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