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宋如华赴美 托普残局谁来了结? 7 上页:第 1 页 监管尴尬 对于托普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违规担保,接受记者采访的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直言“尴尬监管”。“我们只能把托普系列为高风险企业,要求其多汇报”,这位负责人说,毕竟四川证监局不能参与托普系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据悉,四川证监局目前对托普软件提出的要求有三点:深入自查,把未披露的担保尽快公布;杜绝新的违规担保;对已有的担保进行整改。“但是对于一个已经有高达几十笔违规担保的企业来说,很难保证这家企业以后不会再发生违规担保。”上述负责人表示。 他同时介绍说,对于已经发生的违规担保,证监局也很难向托普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书。因为“在管理层频繁的变动下,新的管理层已经表示到今年底左右完成对公司违规担保以及诉讼的清理和处理,证监局很难不给出新的管理层熟悉公司的时间”。 托普软件的董事长先是从2003年元月的李智变为陈晔,2003年5月16日,宋如华又代替陈晔出任董事长。今年,夏育新代替宋如华出任董事长。 在宋拒绝回国协助调查后,四川证监局表现出了鞭长莫及的感慨。该局上述负责人表示,托普的问题不但四川证监局密切关注,中国证监会也在高度重视。但是一般的证券监管分为两步:核查和稽查,现在对托普实行的就是核查。 “核查中的确发现了诸如违规担保、违规的信息披露、违规的资金拆借等问题,但是这些都属于违纪,并没有触犯法律,而大量的诉讼,也只是民事行为,至于大量的投资失败和利润下滑,就更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按照这位负责人的理解,到目前为止,托普集团以及宋如华并没有暴露出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证券监管的“核查”步骤,即在发现公司有违规行为后,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核查并勒令整改。“稽查”,即在核查的基础上,发现公司有重大违纪和违法犯罪行为,证监会将派出下属的稽查局进行调查。重大的案件将与公安等司法部门配合行动,比如对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双规等。 四川证监局这位负责人强调,证券监管部门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能,“托普没有违法,证监局能怎么办?”“不要说宋如华如今在国外,即便他就在成都,证监局既没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利,也没有请求公安机关限制宋如华自由的正当理由。”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宋如华与周正毅、杨斌的获罪以及仰融的出走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宋如华更像是为了躲避讨债者。 托普软件的新任董事长夏育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托普的实际控制人仍然是宋如华,宋如华通过电子邮件指挥公司”。 银行漠然 仅仅把托普的问题归结为监管部门,并不能揭示托普形成如此巨大担保等黑洞的原因。 以托普软件2003年报为例。根据年报披露,托普软件已经全部花完了2000年募集的9.55亿元资金。托普2000年到2002年三年的利润仅1亿元左右,2003年为亏损,但另一方面,公司还有非募集资金的投资。年报同时显示,公司在2003年末负债达15.6亿元,在银行却有7.33亿元的现金存款。财务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公司在银行有大量的贷款。 根据托普的公告,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的成都分行已经分别对托普软件进行起诉,而且公布的金额最大在1亿元左右,那么托普大量的贷款来自哪里呢? 成都一银行界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托普的主要贷款行是四川省内的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四川省内的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 虽然托普系大大小小的公司上百家,但是截止2003年底,托普系核心的三大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却不超出12亿元,托普系的企业是如何通过担保获得贷款的呢?银行界人士指出,托普系企业的担保大多是关联企业的担保,这里面很可能是通过重复担保的形式来获得贷款。 这种重复担保究竟是托普故意隐瞒银行骗取贷款,还是银行审查不严格呢?如果是前者,托普具体的操办人员极有可能因此被判诈骗罪。若是后者,银行的管理人员是否应该为此而承担责任? 而绝非偶然的是,在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四川的分行纷纷向托普软件进行诉讼保全的时候,托普的主要贷款行们却按兵不动。 3月份,在记者亲历的一次公开采访活动中,四川省农行一位副行长在看到托普预亏的公告后,马上要求其下属传阅。四川证监局有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曾经向四川的银行系统反映过托普的问题,“但是银行系统表现得并不积极。” 除了银行,在宋如华编织的美好的“软件园”的概念下,托普曾在全国迅速地圈了20多个城市的土地作为软件园的兴建地。这些软件园大多从当地政府手中直接协议购买,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宋如华曾宣称,即便卖土地,托普也没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些软件园多数被法院查封以对讨债者进行诉讼保全。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4-05-31第162期 第 1 2 页 本文由![]()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