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幼稚的食品杂志,大谈“权威”与“领袖”为时尚早

幼稚的食品杂志,大谈“权威”与“领袖”为时尚早

有悖于何俊先生《食品杂志十年祭》一文的观点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6-22, 作者: 风浪, 访问人数: 3257


7 上页:第 1 页

  第三、对行业的影响,谁说了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

  正如何先生所言:“抽象地说这几本杂志谁的影响最大,恐怕是一件大大不妙的事情,如果我说《糖酒快讯》的影响最大,那么《华糖商情》杜建明会说我这个人‘一贯炒作’;如果我说《华糖商情》的影响最大,那么汪歌会告诉我:‘你也曾经在《糖酒快讯》混饭吃。’笔者只能这样表述:《华糖商情》、《糖酒快讯》(排名不分先后,全文同)属于第一档次,《中国酒》紧随其后,《酒类营销》、《酒海观潮》各有千秋”。

  但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大谈行业影响力呢?

  既然您说“简单地表述这种影响对于行业来说丝毫没有意义,用一些个案的实证更能诠释这种影响。说到影响,首先要明白影响的几层含义:第一,对行业公义上的影响,第二对行业习惯的影响,第三对品牌的影响,第四对个人的影响,第五对行业领导、对国家关于针对食品行业政策制定、执行的影响”。

  我想说的是,您判定“行业影响力的标准”是什么?

  要制造一个新闻,其实很容易。关键的问题,制造新闻的人是谁?新闻制造的收益者是谁?如果仅仅以“轰动性”来认定“行业影响力”,我想笔者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我们说“影响力”的核心应该是“公信力”。如果仅仅是“利益人”认为有“影响力”,而忽略了公众的“公信度”,那明显地带有几分“偏袒”。

  评定“影响力”应该有一个平等的尺度,这个“尺度”对食品杂志来说,应该看是不是同一个媒体受众群体。如果媒体之间的受众群体有所不同,或者完全不同,那不能简单地以“轰动效应”来作为媒体对行业的“影响力”。

  就以何先生所言:“《糖酒快讯》对行业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颠覆’性的影响上。在对‘行业公义’的影响上,该杂志关于‘进店费’、‘白酒健康新主张’、‘贿赂营销’、‘保卫经销商’等选题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一定意义上为行业主持了公道。该杂志对‘行业习惯’的影响上也颇有成效,他们关于‘OEM’、‘职业经理人’、‘终端制胜’、‘超高档酒未来趋势’等选题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习惯。该杂志对于‘品牌的影响’更是可圈可点,他们对于‘百年老店’、‘丰谷’、‘金士力’的快速成功炒作堪称经典,以至于现在的许多品牌都想克隆这种炒作方式,可以说《糖酒快讯》最先在行业内首举炒作大旗。该杂志对于‘个人’的影响也是可圈可点的,他们对于《郎酒·180天》中阎爱杰的炒作,对于《梦断新天》中傅钟的炒作,对于《用红酒驱逐白酒》中覃文华的炒作都是有目共睹的,以至于搞得许多想出名的人都往《糖酒快讯》钻……,该杂志对于‘行业政策’的影响也做得不错,如关于‘调税’的系列报道,特别是《站在悬崖边上的五毛钱》一文,让一些白酒企业拿着文章去找税务部门理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糖酒快讯》的影响都是无甭置疑的”。

  透过这些专题,固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问题是像“《郎酒·180天》”、《梦断新天》,以及《三英战卢布》等,虽然短时间内有轰动效应,但对行业也带来了新的负面效应,即催生了“个性英雄”和“盲目崇拜”的到来。比如说《三英战卢布》成全了“百年老店”,却明显地伤害了个别人的利益。自己坦诚:“《糖酒快讯》在业界又有了‘新品牌助推器’的称号,这同时也确立了该文作者何俊先生现在的白酒炒作之路”。但我要说的是,大势炒作的白酒品牌,现如今又有谁是过得最好的?

  另外,谁是“主流”?现在说来,为时过早。

  如果《糖烟酒周刊》将它的“资讯”、“葡萄酒”、“烟草”等做专、做深、做透,做到该领域影响力最大,难道您能说它不是“糖烟酒·资讯”、“葡萄酒”、“烟草”领域的“主流”吗?如果《酒海观潮》将它在深圳、广东等地的区域传播影响力做到最权威,难道您又能说它不是该领域的“主流”吗?如果《酒类营销》将它的“专注营销”这一特征做到酒类行业,尤其是酒类营销领域的权威地位,又难道您能忽略它的“主流效应”吗?

  新闻、资讯、营销、管理------不同的定位,必然会有不同特征的媒体出现。同时,不同的定位又会铸就一批精英。但不同的行业,要求人的素材,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说我以前是个拉广告的,却摇身一变成为“营销大师”;不能说我以前是跑新闻的,摇身一变成为“咨询师”。如果老是这样,只会误导行业的发展。

  可笑的是,如今食品杂志行业,这样的“丑剧”屡禁不止。跑了几天新闻、广告,积累了一些基本知识,就公然叫嚣起“策划师”、“咨询师”、“营销专家”来,如果有企业相信这样的“大师”,不出所料这个企业的结局就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最后,我们为何先生的“多事”鼓掌!感谢您为食品杂志把脉!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9696969000@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危机下的转机:A杂志发行量暴涨数倍的秘密 (2010-01-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志刚)
*财经杂志十大批判 (2006-10-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海中)
*“华人世界”·梦--《华人世界》杂志品牌策划实战录(上) (2006-03-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煌)
*福建食品企业的营销危机与出路 (2004-12-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来顾问)
*食品杂志十年祭 (2004-06-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俊)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