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生产企业零售战略的冷思考 7 上页:第 1 页 通过对已经投身于专卖店和连锁超市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观察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从产品生产领域跨入零售行业,它们的优势和问题同样的鲜明而突出。 来自供应链的优势和潜力 (1)原有产业的产品优势十分显著,市场穿透力强——这些企业多数已经拥有自己出色的产品品牌,并且在终端该商品分类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这为企业发展终端网络时,快速切入零售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原有产业资源的支持作用——这些企业原来是以现有连锁超市和终端网络为主要供应链衔接对象,所以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区域性生产加工基地、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和其它综合配套服务系统,它将为自建终端网络提供强大的后勤服务支持,这对于零售终端的食品和生鲜品库存控制和损耗控制十分重要。 (3)品牌效应——由于这些企业具有良好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形象,当企业初始进入新的领域,品牌价值会从市场和顾客认同感上充分体现出来。当然,品牌价值能否在新的零售领域内继续延伸和增值,这将取决于跨终端网络经营项目的成功率,它也反映出品牌经营中风险的一面。 自建终端网络的软肋 由于食品生产企业进入零售业的时间较短,经营模式有待完善,目前从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案例来看,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自有零售终端的定位问题 目前跨供应链环节进入零售业的食品生产企业,其网络终端的定位基本上分为三种模式:专卖店、便利店和超市。我们如果以农产品为例,就是建设生鲜专卖店、生鲜便利店和生鲜超市。 对于专卖店(例如生鲜专卖店)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主力商品(例如水果)占上风。要知道,零售终端通常会十分关注以部分商品的低价促销吸引客流,提高销售量,而通过促销品的关联商品销售获得毛利补偿——关联商品的销售情况对于零售业绩至关重要。 由于顾客的生鲜消费需求明显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假如生鲜专卖店只有主力商品销售,没有强有力的关联商品销售,只有单一肉类经营,没有蔬菜、水果和水产等组合性商品做经营配合,更没有其它生活必需品作为延伸,顾客的需求很难在一家店内得到充分满足,顾客的忠诚度难以提高,生鲜专卖店的销售业绩也很难得以有效提升。因此关联商品经营组合和盈利支撑点构造是目前生鲜专卖店经营的软肋之一。 而生鲜便利店方面,其“生鲜便利”的定位从提出开始就受到业内的置疑,因为生鲜消费和便利消费的目标消费人群截然不同,针对两种目标消费人群的商品结构也截然不同。 目前的生鲜专卖的商品结构多集中于生鲜的初级三品(肉类、疏果、水产等),其目标顾客群对价格非常敏感,并以家庭主妇和中老年人为主体,购买时段是上午和晚饭前;而便利性消费主要集中在小包装的加工即食商品,目标顾客群是以收入较高职业阶层或者时尚的青少年为主体,购买时段分散或者集中于夜间,他们愿意支付高一些的代价购买商品,以换取时间和消费便利。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不大的店铺内为两个差异性极大的消费群体提供贴身服务?什么样的店址才能兼顾这两类顾客群?两类商品结构应如何组合与搭建?很显然,这种极富创意的零售模式还有一段不短的探索之路要走。 生鲜超市是以生鲜经营为主,生鲜品、食品和非食品等商品类别齐全的连锁超市,规模在2000-5000平方米不等,它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锁超市。 在各地近年农改超的尝试之中,涉足此类商业业态的食品生产企业不在少数,但由于生鲜超市的商品结构和渠道资源已经逐渐远离食品生产企业优势资源的影响范围,所以生鲜超市的经营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更像是在独立开辟第二战场,而不是依托食品生产企业资源向供应链下游延伸。目前从参与农改超的食品生产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多数农改超的生鲜超市可谓步履维艰。 (2)终端网络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关系定位 除了终端店铺定位之外,制造商还会面对深层次的定位问题,即原有生产单位和新建连锁商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形式:从属关系或者是平行关系。 所谓从属关系是指连锁商业企业是依附于食品生产企业的零售终端网络,它是以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为核心销售网络体系。一句话,零售网络将是未来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的主渠道,也不排除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摆脱现有零售渠道的束缚,通过自建终端网络取而代之,以达到食品生产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资金占压,提高周转率的目的。 但是从属关系将会使零售终端网络经营始终以食品生产企业视角来应对经营和竞争问题。例如:当食品生产企业的某些产品明显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时候,从零售业采购的角度,毫无疑问会放弃这些商品经营,而经营更具有竞争力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商品;但从食品生产企业的角度,自建零售终端网络不经营和支持自己的商品,却转而经营竞争对手的商品,虽不说是大逆不道,但恐怕在心理上也是很难接受的。 另外,零售网络多少都会存在占压食品生产企业流动资金来支持自身运营的情况,由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有产品在自有终端的销售占比很大,零售网络无法占压自有产品的流动资金,这背后将潜伏着更大的盈利挑战。所以在获得食品生产企业来自供应链上游支持的同时,也存在来自上游投资方的各种经营制约性条件,使其运作出现异化。 平行关系是指连锁商业企业是相对独立于食品生产企业的零售终端网络,它会平衡两者之间的市场关联与配合,但会以更加独立的视角考虑其市场定位和发展问题。随着商品结构的多元化,对原有投资方产品资源依存度减少,对于直接投资的依存度却在不断增加,食品生产企业对零售终端网络建设的投入可能会远远大于其直接产品销售的回报,那么食品生产企业又会以多大的决心和资源去投入这个远离自己、陌生而又具有风险的项目呢? (3)产品销售市场的渠道策略定位 从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来看,现在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现有的终端网络,一旦食品生产企业开始进入零售业自建终端销售渠道,达到一定销售规模,需要一个不短的终端网络建设周期,在自有终端网络足够强大之前,原有销售渠道与现有销售网络之间的关系将始终处于非常敏感和微妙的状态。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十分小心处理两种销售渠道的产品销售政策,一旦处理不慎,必将对现有产品的价格底线造成重大冲击。这使得食品生产企业对自建零售网络的支持方式和程度始终抱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情,鱼与熊掌二者能否兼得?原有渠道和现有终端销售政策怎样统一与协调?销售主渠道转换周期还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难题要在短期内找到答案恐怕并非易事,看来双赢不易。 (4)快速发展的期望与选择 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在投入零售终端网络建设时,都会对快速形成销售规模,缩短终端网络建设周期抱有较大的期望,而达到这一期望的手段选择是以特许经营方式拓展加盟连锁店,它既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和资源,又能够快速开店达到销售规模。 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若急于求成,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就会随之显现。如果前期对经营定位模式未经历认真推敲和实践检验,从选址到日常经营管理等如未能有效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特许人和加盟者投资预期无法有效沟通和协调,不成熟的特许经营模式会为后来加盟店的发展带来诸多纠纷和隐患,由此看来,特许经营的方式对于急于求成的食品生产企业来说也不都是可以偷步的捷径。 结束语:零售业其实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那么食品生产企业准备以多大的资金量投入终端网络建设?建立一个多大规模的终端网络?这种发展策略对现有主营业务的影响是什么?投入产出是否均衡合理?这是每一个新的进入者不能不考虑清楚的问题。同样,自建终端网络建设也绝非一般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力所能及的项目,切不可盲目跟风效仿。 方昕,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 原美国WAL-MART中国有限公司超级购物广场生鲜区经理。长期专注于中国农产品消费方式、生鲜品连锁超市终端经营、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产品物流等方面的研究。联系电话:13802296751,Email: ark163@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