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尔错过借壳上市末班车 “推倒重来”为时已晚? 7 上页:第 1 页 曲折的借壳路径 海尔集团借壳海尔中建的确费尽了周折,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便当初做IPO,也有可能已经完成了。 海尔中建前身为中建数码媒体,为中建电讯(香港另一家上市公司)所拥有的香港上市公司。2001年7月,海尔通过资产转换,取得了中建数码部分股权,中建电讯也更名为海尔中建。海尔中建主要负责海尔集团的手机材料采购等业务。由于海尔手机在海外市场上并未取得集团预定的销售目标,海尔中建业绩一直较为低迷。 2002年9月,张瑞敏向东南亚一些中文报纸透露了海尔集团将向海尔中建注入家电业务的消息,引起了海尔中建股价异常波动,以至于海尔中建不得不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暂停交易。 2002年9月底,海尔中建因股价矣诏而发布解释公告后,海尔集团立即展开了拟注资项目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并在同年11月8日向青岛市计委提交了“海尔集团关于《进一步向境外注资的方案》的请示”。 此后,市场总会不时爆出海尔集团和海尔中建的种种传闻,媒体也围绕着海尔集团究竟会注入全部白色家电业务还是仅注入冰箱业务、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海尔600690)会不会被海尔中建掌控等问题展开讨论。但所有消息均未得到海尔集团与海尔中建任何一方的官方证实。直到今年1月份,海尔中建才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与海尔集团就有关订立正式注资协议的详细条款进行磋商。 2004年3月8日,海尔中建停牌,两天后,香港联交所公布了海尔中建递交的一份披露公司股东权益变更的英文版文件。文件表明,海尔集团已于三天前完成了对海尔中建的股权增持。 2004年4月6日,停牌一月之久的海尔中建终于发布公告并恢复交易。公告公布了海尔集团计划向海尔中建注入部分白色家电业务的具体方案。 联交所借壳门槛 2004年3月31日起,香港联交所实施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按照新规则,凡注资收购构成“非常重大交易”,或被注入资产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以及收购行动令控股权易手,便视之为新上市。 2004年1月31日香港联交所宣布这一决定后,市场反应强烈,在“3·31大限”来临之前,市场上的借壳行为突然大增。海尔集团抢在3月初宣布对海尔中建的注资方案,便是为了搭载这一末班车。 假如此次注资行为发生在3月31日后,按新规则解读,由于海尔集团此次注入的洗衣机及部分手机资产两项合计涉及交易资金人民币15.04亿元,超过海尔中建于2002年底经审核有形资产净值的100%,且海尔集团为海尔中建关联方,此次注资已构成联交所规定的“非常重大交易”。海尔集团借壳应被视作新上市,应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一位证券分析师说,从“宣布方案的时间点来看,海尔集团已经搭上了这趟末班车。不过,由于此次注资行为并未成功——且已延期至8月31日——借壳上市基本宣告失败。” 香港联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被外界认做是香港证管界加强上市公司,特别是借壳公司上市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联交所发言人曾表示,过去在资产注入的过程中,有些公司几个月之内就注入很多资产,速度之快令很多壳公司的原股东都来不及多加考虑这些资产质量如何,是否适合注入。 市场人士分析,香港证券监管部门近来对大量公司借壳上市表示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使一些公司躲开了IPO的严格审查,给股市和股民带来风险。 第 1 2 页 本文由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