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药品招标何时方始清?

药品招标何时方始清?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7-22, 作者: 郝家耕陈见远, 访问人数: 3235


7 上页:第 1 页

  不应当的完整“腐败链”

  据调查,实行药品采购招标后,需要“公关”的对象反倒更多了,一些招标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卫生局局长、药事委员会的相关委员,全都进了需要公关的名单。仅在医疗机构,药商要给掌握采购权的医院负责人和药剂科负责人“公关费”;要医生多开他经销的药品,药商就会进入科室和病房,向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发“处方费”;为了统计各个医生所开处方的用药量,作为发放回扣的依据,药商要发给药房的药剂人员“统方费”。有些药商为了使药品能顺利入库,还要向药房保管员给予一定的好处费。为了及时拿到货款,还要给财务人员一定的回扣。不少医院从负责人到中层干部,再到一般医师、药剂师,无一不收受药品回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腐败链”。据了解,以前药商出手行贿,一次只有一、二千元,而目前有的一出手就是几万、十几万元。据估计,在少数医疗单位,有收受药品回扣行为的医生竟占总数的70%以上。少数医务人员每月的各种“处方费”合计5000元左右。

  让我们以某种新药为例,来看看高昂的药价是怎样形成的。

  据医院知情人说,某药从某代理商进价为每支36元,医院根据规定加价后以每支39元开给患者,而代理商从药厂进货价为每支28元。减去国家的税收、运输、储存等各项费用,粗看下来,各方的利润都控制在国家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但据了解,此药每支实际仅以3.8元的价格从厂方购得。经“公关”活动后最后定价为每支28元销售给医药代理商。代理商加价后以每支36元的开票价销售给医院。药商必须通过打通招标办、院长、药剂科长等多道“公关”程序才能进得了医院的药房,“公关”费用每支大约要花费16元。为鼓励医生给患者多开此药,药商每开一支就给医生回扣7.5元,这就是所谓的“处方费”,为了准确统计每位医生开药的数量,还要给药房的药剂师每支1元的“统方费”,到患者手中的价格是出厂价的近10倍。

  不适当的“人为因素”

  据悉,招标采购实行以来,不仅没有斩断过去已经存在的“灰色利益链”。相反,医药销售领域普遍还存在一种“价格越高、折扣越大、销量越大”的所谓“逆向调节”现象。中标药价格是低了,但在临床上难以做到,有些医生专开“高、新、大”的处方,偏用价高利大的“新药”,使老百姓在用药中既成了被动用药,又很难从药品招标中得到实惠。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主动回避招标主战场,开辟“新生路”。于是,“合资药”、“新药”便粉墨登场,换个包装、改个批号;搞个合资、起个洋名,价格便直线上蹿。有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为0.60元,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后,再经过他们的“包装”,起上种好听的名字,每支价格狂升了150元至600元。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原来一瓶装100片,换成盒装后,只剩下30片,价格却涨了好几倍。

  正因为“人为因素”占的比例太多,现在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小企业竞争不过不规范企业;知名品牌产品竞争不过一般产品,一般产品竞争不过假劣产品。一些投入大、品牌好、质量优的产品难以在低价竞争中赢得优势,不得不退出已经拥有的市场。为了在中标之后还能“活着”,有些企业一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在药品的规格、含量、工艺上大打折扣,使相当数量的“低价竞标”给药品质量留下了隐患。

  工商企业的企盼与呼声

  针对药品招标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种种弊端,已引起有关部门和各方人士的关注。为此,有关人士建议政府部门找出症结所在,扶正祛邪,通脉活血 ,努力规范招标秩序,为发挥医药主渠道的作用营造一个的环境。

  一是规范药品招标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应该独立于医疗卫生系之外,由监察、卫生、药监、物价、财政等部门参加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合管理机构,统一负责该地区医保定点医院药品招标采购工作。

  二是严格管理,加强检查监督,进一步规范药品招标程序。物价、药监、卫生等部门要加强药品招标前后及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尤其是招标以后医疗单位对药价执行情况以及招标产生的价差流向的监督管理。 

  三是认真实施新《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单位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从事药品购销活动,切不可心存侥幸,以身试法。有关管理部门要铁面无私,严肃法纪,狠狠打击药品购销中的不法行为,保护公平竞争。 

  四是逐步推进“医药分家”和OTC实施进程。由于医疗单位实行“以药养医”的运营机制,其生存与发展主要不是靠医疗服务收入而是靠销售药品来支撑,不少弊病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以药养医”,治本之法就是实行“医药分家”。同时大力推行OTC制度,稳步发展零售业,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用药需求,把他们的部分用药需求从医疗单位分离出来。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改革药品价格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评估本地医药企业在药品营销中的销售成本和本地医药企业对当地发挥的作用,充分考虑经营企业的适当利润及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彻底根治药品回扣的痼疾,改进和完善药品定价机制,使药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区位。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dfhjg@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重庆模式PK安徽模式,药品招标将走向何方? (2011-05-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书文)
*“两票制”到“1—5”:广东省药品招标采购的囹圄之旅 (2008-06-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国飞)
*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有待完善 (2007-05-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耿鸿武)
*药品招标往何处去? (2006-1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从选)
*药品招标与医疗体制改革 (2004-04-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贾易)
*直击医药招标十大死穴 (2003-03-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牛正乾、高冰尘)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19 05: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