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2004:国产手机分水岭?

2004:国产手机分水岭?


经济观察报, 2004-09-23, 作者: 宁华施春华李志军, 访问人数: 3955


7 上页:第 1 页

  系统风险

  “国产手机今年集体遭遇‘滑铁卢’的现象,其实是国产手机行业系统风险总爆发的结果。”易观国际咨询CEO于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内企业很明白他们目前所处的形势,也很清楚自己面临的问题症结在哪里,但都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能在这轮混战中生存下来。”

  于扬认为,2001年国内外手机厂商实力悬殊,国产品牌手机占有率仅为12%,但当时国外手机企业存在着两个短板,一是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低端产品较少;二是在渠道上基本采用的是层级代理制,对销售终端的控制力度有限。

  国内厂商迅速抓住了这两块市场短板,2002年国产品牌手机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波导、TCL等品牌快速崛起。2003年,国产品牌高歌猛进,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

  于扬认为,国产手机两年时间内能与国外品牌平分秋色,其本土化的渠道优势是功不可没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酝酿的系统性风险也越来越大。

  与国外品牌相比,国产手机自身也存在着两块短板,一是供应链的短缺;二是缺乏核心技术。在国产手机高速发展的前两年里,业绩增长掩盖了这两块短板带来的问题。长期以来,被业界称为“保姆”式的国产手机营销使得国产手机对渠道过分依赖,同时也造成对技术研发、质量等问题的重视不够。在2003年下半年以前,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未引起国内厂商的足够重视,到了2004年,累积的问题开始爆发出来了。

  去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50%时,业内有一种乐观的情绪认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跨国巨头的销售模式并不适合国内的情况,国产手机的优势将长时间保持下去。

  进入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下的银根紧缩和国外品牌的强力反攻成为国产手机因自身短板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的触发点。由于受银根紧缩的影响,不少国内生产厂商和渠道商资金链吃紧,而手机销量的下滑则意味着库存的增加,致使手机生产厂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抛货回笼资金。

  在同国产手机的竞争中,国外品牌也开始在变革渠道,将原来全国总代理的单一渠道模式扁平化,通过加大投入覆盖一、二、三、四级城市。另一方面,国外品牌还利用协亨、迪信通等手机大卖场,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的渠道,采用直供模式扩大产品的渠道覆盖能力。

  国产手机在渠道方面独有的优势已完全丧失。于扬表示,诺基亚的一位高层不久前曾向他透露,诺基亚今年会有1.2万人的销售队伍扩展到门店。这个数字比国内任何一家手机企业的都要大。

  联合或者退出

  于扬认为,未来国产手机企业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走联合品牌的道路,用市场换技术;另一条就是退出市场。

  据悉,手机生产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贴牌和模块组装生产,第二个层次是板级生产,第三个层次是模块级生产,最高层次是芯片级生产。而当前国内手机企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次,而想要真正实现后两个层次的生产没有二三十年的积累是不可能达到的。

  波导和西门子的合作就是走联合品牌道路的前奏。2004年6月20日,西门子移动与波导在上海正式全面启动战略联盟,波导可以充分利用西门子的先进技术,而西门子将通过波导在国内建立的全方位销售渠道加强营销力量。

  可以预见,国内手机市场高速增长期间的简单依靠提高产能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已经很难奏效。没有研发、技术优势的手机厂商最终将成为竞争的牺牲品。于扬认为,随着3G时代的来临,中兴、华为这些在上一波国产手机发展行情中未能有突出表现的厂商,凭借自身在系统设计、技术上的优势将会有很大作为,因为3G对系统和终端的耦合性要求很高,而这恰恰是这些厂商的优势。

  (相关报道见34版《中科健冀望手机主业》《奥克斯“血洗”的代价》及49版《手机帝国反击战》) 

  原载:《经济观察报》2004-09-13第177期

1 2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4篇)
*国产手机,穷途末路了吗? (2004-11-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红辉)
*二次突围,国产手机噩梦 (2004-11-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雄飞、钟超军)
*求解“手机围城” (2004-11-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唐雄飞、钟超军)
*联想3亿兴建“手机生态园” 国产手机试图战略反攻 (2004-10-13, 经济观察报,作者:周璐、徐会玲)
*国产手机的二次突围 (2004-10-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郑茂柱)
*中国手机市场渠道格局及演变 (2004-09-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印久)
*手机帝国反击战 (2004-09-24, 经济观察报,作者:王晶)
*中科健冀望手机主业 (2004-09-24, 经济观察报,作者:程林、周涛)
*波导受挫多元化 国产手机何去何从? (2004-09-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郑茂柱、邱兵)
*国产手机“走出去”为时尚早 (2004-06-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濯吾足)
*战略缺失,国产手机“掉线”了? (2004-03-22, 中国经营报,作者:李健)
*国产手机之尴尬的“保姆” (2004-0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郝志强)
*摩托罗拉的软肋与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 (2003-08-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潘智军)
*国产手机的无奈之痛 (2003-02-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