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点管理就是品牌竞争力 7 上页:第 1 页 顾客体验是硬道理 如果你想做品牌,就必须解决顾客体验。无论你通过产品、广告,还是促销活动,最终必须经得住顾客体验。如果顾客不满意,品牌就没有生命力。 这有点像高考分数线,分数上去了,你才能海阔天空,上不去则一切努力毁于一旦,只能从头再来。 那么,体验从哪儿来?通俗地讲,从你和消费者沟通的所有触点上来。这些触点有可能是你的产品,有可能是你的广告,也有可能是800免费电话。你只要把这一切触点都纳入品牌管理的范畴,你的分数才有可能出线。 有些企业产品质量倍儿好,广告也很独特,但服务却让人失望;有些企业广告做得好,服务也行,就是产品不行,等等。看似一点瑕疵,有时候就是影响生意。有些顾客可能打你免费电话没打通,从此不再买你产品;有些顾客对你服务不满意,从此不再买你产品;有些顾客可能媒体上看到你的丑闻,从此也不再买你产品;等等。 所以,顾客体验就是硬道理,他说行,你就行;他说不行,你就不行。 系统化的触点管理 顾客触点就像会议室,你可以开表彰会,也可以开批斗会。怎么利用一切由你决定。利用好了,消费者会更多、更长久而更高的价钱购买你产品。利用不好则恰恰相反。 管理触点,我们必须把它和企业生意相结合,否则,管了半天,带不来生意就毫无疑义。我们把触点,大体上可以从两个纬度分类:一是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一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这样我们便得到下面的矩阵(图1所示)。 通过此矩阵,我们就能找到所有能够与消费者沟通的触点,并对每个触点的策略与管理方法能够给予清晰的定位。 心理层面的直接接触(象限1):包括产品广告、企业新闻、服务承诺、促销活动、公关活动、价格、人员推介等。这些触点是你生意的来源,做好了,消费者就会开始关注你的品牌和产品,也有可能慕名而来。也就是所谓的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 物质层面的直接接触(象限2):包括产品包装、陈列、POP、广宣品、赠品、购买地点等。可以说,这是你的品牌和产品与消费者的第一次约会。如果你做得好,那些慕名而来的消费者会尝试你的产品。真正的销量就从这里开始。 物质层面的间接接触(象限3):包括品质、性能、人性化设计、口味、色泽、香味等可感知的东西。如果消费者尝试后发现你产品在这些方面让他们满意,他们就会重复消费。这个时候,你的产品才算大开了市场,财务上才会有现金流。 心理层面的间接接触(象限4):包括品牌定位、性格、亲和力、技术含量、企业实力等。如果消费者重复消费者的基础上,对这些触点给予高度肯定,你便成为强势品牌。这个时候,你的品牌定位、个性之类的东西就开始发挥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你可以相对稳定地赚钱了。 营销是一种沟通的学问,触点就是沟通的载体,这些载体似乎融入在营销的所有环节。所以,看似简单的触点,要做好,很费尽,必须用无微不至的心态去耐心挖掘,耐心解决。 触点管理注意事项 1、没有定位,越管越乱。 管理一般是自上而下的,触点管理也不例外。必须从品牌的定位开始一步一步往下落实。从上面的矩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信息流,一是消费者如何购买产品的顺序;一是如何做好品牌管理的顺序。看上去,这两个信息流方向相反,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这么做。你必须从与消费者心理层面的间接触点(象限4)开始策划好你的品牌和产品,并把每个环节做得比对手要好。这样,才能在消费者脑子里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消费者愿意持续消费你产品,品牌经营进入真正的良性循环。 比如,伊利牛奶的定位是天然,所以才出现动最纯正的口味、接近天然的色调、“天天天然”的广告和“享天然迎健康”的促销活等。如果没有有这种定位,触点管理就会越做越乱。 2、细节决定成败。 人们都在说:成功在于细节。对触点管理也一样。你必须把一般人不太注意的环节要做好。看似可有可无的小细节,时间长了就会发挥作用。比如,INTEL芯片的TVC不到3秒钟的小音乐,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虽然很短,但全世界任何品牌的电脑,只要用它的芯片,做广告时必须用它的音乐和标版。这就是细节。如果INTEL不去管理,且有“次优”心理,其它品牌绝对不会用它标版的。 3、利用触点反馈信息。 只要是触点,就会有信息反馈。企业一定要抓好每个触点的信息反馈,及时知道和掌握消费者感受,以便采取改进措施。在此,大型企业做得相对较好,中小企业就差远了。然而,大企业的信息反馈也绝大部分通过专项的市场研究来完成。在系统内部的反馈上,很多企业还需进一步改进,个别企业虽然试图建立什么会员销售、数据库营销等模式,但仍然实效甚微。 4、决策和监督权集中。 授权这个词只是相对的概念,前提是人员素质和管理体系跟得上。在触点管理上,执行权可以下放,但决策和监督权一定要集中。而且拥有这个权力的部门和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品牌经营法则、管理制度和奖惩权。张家界的文明是怎么出来的?是管出来的,也是罚出来的。没有强有力的集权机制,有些东西是管不好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65886371、65887818,电子邮件: guoyuanjie@teampilo.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