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管理的角度做品牌--独辟溪径的品牌建设之道 7 上页:第 1 页 从管理的角度做品牌 2002年舒尔茨在中国对他的IBC传播布道的时候,曾经将第二层次的传播定义为“对内的传播”,并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但舒尔茨是从“传播”的角度谈“对内”,这从他将之纳入“整合(品牌)传播”这一概念可见,这对专事传播研究的大师无可厚非,因为他只研究企业经营的一个侧面。 然而,由于传播所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信息传递问题。对活生生的企业而言,信息传递问题实在是一个无法统领全局的子命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品牌建设,是任何企业都值得尝试的思路,尤其是前述那类无法以“传播为核心”提升品牌的企业。我们将这种品牌建设思路称之为“整合品牌管理”。 说到管理,怎么都绕不开7s,品牌管理同样如此。整合品牌管理的要义是立足于建立一个贯穿7s的品牌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运行的,不仅仅是品牌“对内传播”的信息流,它本身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 回到前述的A酒店集团。该企业是无需或者无法依靠“大传播”打造品牌的典型。 像A酒店集团这样提供服务类软产品的企业,品牌建设的要点是通过服务本身这个渠道把品牌传播出去(这往往是它们唯一可行的选择)。其复杂性和难度远远大于广告传播(后者所需要考虑的,仅仅是品牌策略和媒介策略),而且这一难度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而倍增。 A酒店集团品牌传播的关键点正是在于直接面对顾客的一线员工!包括总台、楼层服务员、话务接线生、配套设施服务员等等。 举例来说,当一位A酒店集团的总台服务员面对顾客的时候,如果存在一套品牌管理系统的话,这套系统将发挥以下影响: 1、人力资源系统的影响 通过招聘和基本技能训练,使该总台职员具备与星级酒店相衬的仪表、行为规范和基本业务技能; 2、营销系统的影响 营销系统应该提供: l 一系列的信息:清晰的酒店品牌定位和差异化价值、酒店主题及其内涵、各种促销活动方案及对顾客的让利…… l 标准:推介、应变说辞,促销方案的各种细节和流程,等; l 工具:相应的传播物料、礼品、单据等。 3、来自培训系统的影响 适时提供的各种培训,使该职员能够训练有素地达到营销系统的要求; 4、来自考核激励系统的影响 能够有效考核该职员的专业技能,并实施奖惩。使员工维持适度的受监控压力; 5、来自企业文化的影响 影响那些培训和监控无法达到的领域,比如使该员工能够将“职业的笑”变成“会心的笑”,使顾客更充分感受到品牌魅力。 上述这套完整的品牌管理系统,横跨了企业的战略、系统、结构、制度、价值观、工作作风、员工技能等诸方面,即7s。这套品牌管理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是此类企业建设品牌的核心。如下图: 一线员工对品牌的传播,只是整个系统最末一个环节或流程,是整个系统良性运营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是时候换换思路了 许多企业之所以迷信传播是品牌建设的核心, 与品牌这个营销工具本身的发展历程有关。一直以来,品牌是广告界的传统手艺,后来也被与广告公司同质化程度很高的策划类公司接手。这类公司操作品牌的拿手戏就是传播,甚至更直接的“做广告”。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粗放的“传播拉动品牌”的手法将会越来越失效,这种模式的教训其实早在5年以前就显示出来,这一点想一想那些过气的明星品牌就不难理解。 以集约化的管理来打造品牌,并将传播纳入其中,应该是未来的趋势。沃尔玛、星巴克、必胜客、TOTO、观奇这些品牌,并不依靠“大传播”,却成功了;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近10年才开始大规模广告,但没人否认两个品牌在此之前的江湖地位。 很多国内的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如某汽车品牌就引入了营销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外脑,而以策划和广告公司作为下线支持,力图通过管理的全面整合提升品牌。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强调:从管理的角度建设你的品牌,而不是从策划或传播的角度;就好象从管家的角度去设计你的后花园,而不是卖花匠的角度--后者当然以“大花丛”为美。 刘祖轲,深圳市南方略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欢迎交流探讨,E-mail: szvm@vm.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