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走下神坛的经济学家 7 上页:第 1 页 我还发现原来最喜欢就社会问题发表评论的大陆经济学界突然沉默了,不知是不忍落井下石(好像每次出现某个CEO下台,或是某个知名企业破产的时候,总有一些学者现身评论,事后还要做成案例,广为散发,很有批倒批臭的激情,这次怎么……);还是惺惺相惜(可是不久前经济学界批判郎咸平的时候,怎么就不顾念同行呢,怎么说来着,“我爱吾师,我尤爱真理”嘛),或是另有隐情? 既然要把话说清楚,我们索性抛开“不忍落井下石”和“惺惺相惜”,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说这个“隐情”吧。 我想,弥漫于经济学界的功利主义已经使得一些经济学家不能再妄谈道德,更没有资格再评论他人的道德。 坦率地讲,哪位出名的经济学家不是腰缠万贯,他们成名之后,讲课费、咨询顾问费、稿费、私人项目费等等收入都是滚滚而来,银子赚的那是海了去了。可是,所有这些收入是否都是在不影响教学、研究和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获得的?也就是说,这些钱究竟是不是该拿的呢? 肯定很多人要说了,经济学家也要吃饭嘛,是的,学者也要吃饭。但是他们早就有饭吃了,而且是住在大房子里面吃海鲜。有的知名经济学家都是自己有公司、有豪华车,子女也有企业,老早就过了温饱阶段了。国家这些年将教育产业化,让许多家长省吃俭用换来教师生活水平的提高,试问现在还有哪位经济学家是迫于生计出去赚外快的吗? 又有人说,经济学家都是优秀人才,出去赚外快也是向企业输送先进知识,造福于民嘛。我想,这些对于国家前途慷慨陈辞的人既然那么爱国,为什么不能免收或者少收一些费用,而让国家的企业和学生减轻一些负担、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呢?我只听说他们这几年的讲课费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水涨船高,好像还没有谁生活好了就降低收费的哦。 反驳者马上要说我强词夺理,说如今是市场经济,有需求才有供给,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我说你就别来这套了,当初国家培养知识分子的时候都是公费,当初养活这些经济学家的人都是如今要被他们“牺牲”的“缺乏竞争力的劳动者”,国家现在也没有秋后算账问这些自己培养的经济学家要回投资,他们回报社会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特权和优越感就可以伸手要钱?再说了,大家看过这么多经济学家赚外快,有谁听过他们主动为此缴税的?缴税总是所有国民应尽的义务,他们在这时候怎么就不那么爱国了呢? 让人愤怒的是,谁说这些副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研究工作?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业余时间放在赚外快上,教育出来的学生和研究出来的成果怎么能够优秀?治学最讲求心无旁骛,用作老板的态度来做学问,是拿国家的资源和纳税人的钱给自己谋福利,损害的必然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学者”和侵吞国家资产的“蛀虫”或者“不学无术”的骗子本无二致,只是披着“经济学家”的外衣道貌岸然、畅通无阻罢了。 另外我还要谈一谈学者的操守问题。我不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就能不要操守了,更不相信什么经济学家就可以放纵的谬论,至少我们都没有听说哪位诺贝尔经济学家会自甘下流,以堕落为荣。即使学者不愿意将工作带入生活、希望按照自己的爱好过日子,也要遵循社会的伦理道德、爱惜声誉,对家庭和学生负责。基督教也强调仁爱和家庭观,西方世界旺盛的性服务主要针对的也是单身者,同时对于服务的资质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完全是在政府的监控下处理,可以想象如果哪天科斯被发现乱来会有什么后果!某些人的所谓“人性论”不如说是打着人性旗号的“纵欲论”而已。 由此我们又对经济学家的道德素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经济学家和经济学不同,前者是实际的人,后者是严谨的学科。某些经济学家的道德水准并不比咱们老百姓高——也是饮食男女,也要功名利禄。他们多读的那些书,多写的那些字并不能与他们的个人修养划上等号,他们在超出研究范围的具体问题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放在和他们对等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在价值观和道德法则上,我们老百姓并不是弱者! 从此以后,我们决定把“经济学家”请下神坛,代之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评判。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尊重知识,但是对于具体的人,还是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头衔和资历不能说服我们,要想获得大众的认可,请您用成果和品行来说话! 后记: 这篇文章我酝酿了很久,因为各种因素一直没有动笔,直到我有幸目睹了“朗”、“陆”两场事件,让我下决心把一些压抑已久的话说出来。更幸运的是,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可以轻易查询到各位学者的经历和著作,而学者又绝不屑于批驳我的话。这样既增加了我查证和思考的时间,又避免了很多麻烦。另外要强调的是,我写这篇文章并无任何恶意,只是想与所有从事经济、教育工作和研究的各种“家”们共勉:在工作、学习、生活的时候,请自重一些,这么做不光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很多热爱经济研究的人们!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pasinowon@hotmai.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