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新宁波帮:一个商帮的辉煌与隐忧

新宁波帮:一个商帮的辉煌与隐忧

宁波企业20年进程启示录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12-29, 作者: 应华根 黄江伟 李爱明 程凯, 访问人数: 5298


7 上页:第 3 页

  必须排解的“三项困惑”

  资源紧缺、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出口政策调整、汇率变动、贸易壁垒,处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宁波似乎和每一个鲜活的名词紧紧关联着。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潜在的矛盾与困难也逐步凸现出来。宁波有关组织有调查显示,宁波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表现为:

  企业产权较为单一与产权制度创新之间的矛盾;

  企业享受“国民待遇”需求和政府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

  企业家族式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之间的矛盾;

  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需求与人才体制创新之间的矛盾;

  企业壮大规模要求与银行信贷体制之间的矛盾;

  企业服务需求的强烈与社会服务体制滞后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矛盾不是企业一方所能努力完成的,但对于产业的调整、品牌的建设、人才理念的改变,确实是值得目前的新宁波帮认真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产业之困。

  有资料显示,我国加入WTO后5年内获得的经济收益中,浙江享有其中10.8%的份额,成为获益最大的省份之一。其中,95%的收益集中在民营中小企业最为密集的服装、纺织、皮革制造等6个行业。而宁波这几年发展了机械加工、小型家电、日用消费品的加工都是非常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

但是在新的竞争态势下,这种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竞争力不强的趋势。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就此问题曾作出这样的分析:浙江很多制造企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多处于末端,产品的竞争力主要靠低成本来维持,这个低成本原来是主要是受到两个方面鼓励,一个是土地政策政府比较鼓励,一个是劳工政策,政府管制不是很严。而此次宏观调控,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征地手续以后会更加完善且严格,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用地成本提高,不可能在像以前一样拿到大量的低成本的土地了;另一方面国际上对中国产品低成本的质疑进而上升到对中国市场地位的不认同,同时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断加强,以后用工制度、福利保障也会逐渐完善起来,随之用工费用也会提高。这样的话,通过一个什么的方式维持一个低成本的竞争力?

  这对宁波民企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现有产业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日显突出。于是一些发展壮大的宁波企业,开始将下一轮的竞争瞄向其他领域。

  大量分析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由于处在终端需求的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拉动,市场对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行业的需求大增,以上领域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增长。在相互关联的整个增长格局中,最快速的行业大多属于重化工业。敏感的民间资本从轻、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转换中找到了机会。在轻工业领域通过“快进快出”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冀望通过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相关、资本需求大、投资期长的重工业完成产业转型。

   2003年,宁波就有吉利、奥克斯、华翔等企业掀起了浙江民企“造车运动” 。 还有占地面积3000多亩,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的宁波建龙钢铁厂,一期工程原计划2004年8月份投产,以生产汽车板、家电板、造船板等替代进口的宽带钢为主。这些高增长行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特别是有助于推动GDP的增长。实际上,这些大型项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推进中依然受到许多宏观政策调控与行业准入壁垒的限制。

  目前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依然禁区重重、门槛高高。在80多种社会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电信、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仍限制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业、金融业等仍禁止私人经营。

   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的突破遭遇瓶颈,另一方面就是产业升级的出路限制重重。焦灼的资本开始出现“愤怒”的呐喊,10月12日,宁波奥克斯集团下属的通讯公司一纸诉状将主管手机牌照审批的信息产业部告上法庭。对于宁波企业,产业之困不知还要延续多久?

  其次表现在品牌之困。

  宁波不缺少“中国名牌”的称号,自2001年国家开始实行中国名牌产品评定四年来,宁波累计已有23个中国名牌产品,在计划单列市中名牌企业总数排名第一,产品总数排名第二。据宁波市经委最新统计,宁波已经有244只工业产品产销居全国同行同类的前十位。

  “宁波制造”在国内的众多行业品类排行榜中,服装、家纺、文具、手机、空调等产品的销量和品牌美誉度十分不错,而从去年开始,不少宁波品牌正在蜕变出一批批新的产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首次公布了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宁波有雅戈尔、杉杉、波导、方太、奥克斯、维科、培罗成。等12个品牌成功入选。“雅戈尔”以89.61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纺织类的第一品牌,也是浙江省价值最高的品牌。

  然而,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宁波各类专业化产业区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批民营中小企业热衷于快速跟进模仿,抢市场浪头;缺乏自主科技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忽视品牌竞争,把低质低价的价格竞争视作制胜法宝,假冒伪劣因此而屡禁难绝。虽然宁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OEM基地之一,但在OEM成就了宁波制造千军万马走出去的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横亘在无数的宁波企业面前。由于是贴牌生产,宁波企业的成本投入几乎最大,获取的收益却几乎最小。OEM带给宁波制造业成功和快乐,也让这些生产商们感到深深的隐痛。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曾指出:宁波制造业是在用自己的产品为别人的品牌打工。人家用品牌赚上几十、几百美金,但宁波的整个产品只获得几元、几十元的人民币,而且还得看人家的脸色。因为你没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品牌主导权。不仅如此,由于OEM在宁波的相对集中,导致“窝里斗”现象越演越烈,加之现阶段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OEM的获利空间微乎其微。宁波广博文具的总经理王利平就曾给媒体记者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往事。几年前,王利平赶赴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一个文具产品展览会。他惊讶地发现,“广博”辛辛苦苦加工的簿册、相册仅仅因为贴上了别的品牌,其售价就比原来的价格高了300%还多! 

  品牌的缺失使得表面上看来“宁波制造”在国际上声名渐起。但是,在其背后,也有这样一个事实不容乐观:生产很热闹,出口很红火,但赚钱能力并不强。在被评为“中国名牌”的23个宁波产品,大部分为服装、小家电、小工业品、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宁波名牌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偏低。而且对于品牌管理存在很多误区与缺陷,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品牌意识不强

  宁波企业比较讲究“看得见、摸得着、把握得住”,所以对类似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商业信用等无形资产的打造与维护都显得较为漠然。零点调查的董事长袁岳就曾指出:浙商以自我对市场的理解为中心,不太在意消费者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非常善于用浙江人的方式观察市场上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有眼光”。虽然可能屡试不爽,但这是依靠创业者自己个人的勤奋,而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则缺乏机制和持续性,更缺乏对外界、对消费者深入的理解。浙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建设、维护具有先天的局限性:过于专注和务实,造成企业战略眼光和大视野的缺失,没有战略和视野,就没有锻造品牌的先天基因。

  ——品牌建设手段简单

  与宁波企业家的低调相比,宁波企业近几年在中国市场还是比较高调的。尤其以手机领域的波导、空调领域的奥克斯显得尤为突出。明星代言、低价入市、媒体炒作,几乎成了这些企业屡试不爽的法宝。虽然宁波企业的知名度在短期之内有了很快的提升,但宁波制造的整体品牌始终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品牌附加值比较低的代名词。宁波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比较注重外部表现方式,而对于品牌建设中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很多提升品牌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工作却视而不见。从品牌建设手段的简单性、急功近利性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品牌急躁的一面,难怪有专家点评宁波不缺少成功的品牌,但缺少伟大的品牌。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宁波制造的品牌生命力比较脆弱,很容易被市场上的竞争品牌所替代或是被消费者所遗忘。

  ——品牌维护匮乏

  与跨国品牌的长时间精心维护相比,以宁波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往往将品牌建设视为一场短跑而非一场长跑,总是认为品牌打响之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殊不知一个缺乏维护的品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是十分脆弱的。宁波值得自豪的四张名片中的“宁波装”近几年就受到全国其他很多地区的严峻挑战,无论是雅戈尔还是杉杉,目前的龙头地位也在受到巨大的冲击。福建、江苏的一些服装企业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全国性媒体在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甚至使得宁波服装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上比不过洋品牌,下比不过新兴品牌。近期从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传来消息,宁波服装企业携新的品牌代言人将在全国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这充分说明宁波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还有快速发展背后的人才之困。

  与快速增长的经济相比,宁波的缺人,已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企业目前几乎缺少各类人员,从农民工到职业经理人、从科技人员到管理人员、从国内人才到国际化人才。据有关数据表明,1999年至2002年,宁波经济平均增长率12.1%,人才总量年均增长率只有7.9%。与上海、杭州、大连、青岛等相比,宁波市人才总量偏少。随着宁波企业在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跨规模、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出现,使管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顺利长大、壮大的关键因素。但企业管理要上档次,引用外来的力量成为必然。于是最困扰宁波企业的问题是人才问题,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才问题。

  宁波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佼佼者,是什么使得宁波没有成为吸引人才的高地?除了区域本身的一些限制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制约因素呢?

  ——缺乏人才成长的企业氛围

  宁波企业其实是在中国企业中较早启用“外人”的,早在80年代,以聘请上海“星期天工程师”为代表的人才引进已经在宁波企业蔚然成风。靠着依托大上海的技术、市场优势,宁波企业的很多产品因此走向全国市场,并且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单纯的技术人才引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面对的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竞争。而曾经尝到“甜头”的宁波企业更愿意把人才引进作为一种“偷师学艺”的手段,宁波的企业比较看重人才带来的近期效益。缺乏对引进人才的信任、缺乏对人才有计划地培育、缺乏除物质激励外的其他手段,结果使得宁波企业人才招聘的速度与人才流失的速度相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宁波企业的用人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它往往把人才从静态的角度考虑了,只考虑了“来之能用,用之再弃”的一次性使用,而忽略了人才的培养使用、循环使用的问题。结果使得对自己职业生涯十分珍惜的人才纷纷逃离宁波“人才成长的沙漠”。

  ——缺乏求同存异的文化

  和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家一样,专制独裁、强人政治人物在宁波企业也为数不少。在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在企业初创时期,这种领导风格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供了作出大刀阔斧经营决策的环境,为企业尽早积累原始资本。而当企业进入成熟成长期后,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更高、组织更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下,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就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有些企业内部虽然表面上强调建立团队、鼓励合作,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在管理团队时,许多公司高管者不知该如何下放权力。他们往往事必躬亲,依然是个人打天下的做派。宁波企业对外来人才的要求总是希望“臣服”、“奴化”,结果使得很多人才很难接受。“和而不同”很难在宁波企业中找到市场,于是管理过于刚性、手段过于单调的宁波企业中员工的满意度是不高的,这将直接导致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如果缺乏求同存异的文化,也会使得宁波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下降。

  氛围和文化的缺乏当然不能对所有的企业均一概而论,但的确具有相当大的共性。

  宁波企业是成功的!

  因为成功才会如此受到关注;因为成功才会备受争议;因为成功才会思索不足与困惑。

  宁波,是个看海的地方;宁波,是一个弄潮的地方,喜欢挑战的人们在这里聚集,大家面对大海想要去冲出地平线的束缚,迎着一个又一个浪头而百折不挠。

  新宁波帮,困惑与问题都是成长、壮大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

  新宁波帮,准备妥当了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yhhjw@soh.com

1 2 3 4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宁波民营经济的“晋阶之道” (2007-1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冯洪江)
*宁波家电兵团,凭什么后来居上 (2004-12-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冯洪江、黄江伟)
*“听话”的草根浙商 (2004-07-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冯洪江)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