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空调企业斗什么? 7 上页:第 1 页 概念出局,本质回归 回顾2004年,健康和节能似乎是空调行业不变的两大主题。 非典疫情的影响,人们加大了对健康空调的关注度,健康空调呼之欲出。海尔推出氧吧除菌光空调,据称是中国第一台拥有“除菌光技术”和“氧吧技术”两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健康空调。奥克斯推出静呼吸技术、新科推出洁净空调……。 不管非典是否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会停止,健康空调技术将继续成为2005年企业争夺的焦点。 在电荒的条件下而发展起来的节能空调将是2005年企业另一个必争之地。继海信推出变频节能空调打开市场的大门之后,各大企业纷纷仿效,进入节能领域。 然而国内空调生产企业中,有近两成企业的产品达不到国家2000年发布的空调能效比标准,更有30%的空调企业达不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报批的空调能效比新标准。这也说明,在节能上有着很大的空间,缺电催生“节能空调”一片商机。 因此,2005年的空调竞争,健康和节能仍然是两大主题。 点评: 技术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本,对于空调行业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显得尤为重要。在核心技术暂时无法有所突破的情况下,企业要做的是致力于次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自非典以来,空调企业在对外宣传上都给自己戴上了健康的帽子。不管如何,健康已成为潮流。然而,一些企业却只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并不是在技术上突破,玩起了炒概念的噱头。技术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而不应该闭门造车。许多空调企业在技术上纷纷做起边缘化的动作。比如杀菌空调等,似乎空调就是杀菌的机器。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日益理性化和对产品价值的回归,这种玩概念的手法将被消费者唾弃。 同时,由于国家的整体上出现“电荒”,国家发改委、节能认证中心、中国家电协会等在内的国家部门、行业机构,加大了倡导全社会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空调的力度。有消息称,年内将实施空调能效标准。节能技术也成为企业必争之地。 优化产业链结构 2004年的空调行业,断货是新增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名词之一。 而断货的深层次原因似乎在于上游压缩机的缺口。 众所周知,空调的核心部件主要掌控在外资企业和几个合资企业手上。原材料的涨价,使得上游企业不得不花更多的成本去采购原材料,这样就限制了资金的流转速度,从而限制了其产量。同时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空调整机生产企业对压缩机的需求进一步增大。一边是产量的下降,一边是企业的需求增大,这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压缩机的缺口。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提供的数据,2003年压缩机的供应就已经有一定的缺口。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即使今年三星压缩机等厂家大幅度增产,但由于空调产销量增长幅度很大,2004年空调压缩机仍然会有500万-700万台的缺口。 巨大的缺口使得供需矛盾激化,这必然导致空调企业受制于上游企业。为了摆脱这种矛盾,增加自己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各大厂家纷纷酝酿进军上游、染指压缩机生产。 在压缩机“紧缺”的情况下,海尔、格力、美的等有实力的企业则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压缩机基地。 以美的为首的空调企业纷纷试水压缩机生产。美的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产能为200万台的“美芝”空调压缩机公司,此后产能扩张到近500万台。而今年4月初,美的公司更是宣布计划斥资3845万元,与东芝开利成立新的以高端压缩机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产能超过300万台。 同时,海尔也宣布将与台湾最大的家电企业声宝集团合资设立年产200万台的冷气压缩机厂。 2005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军压缩机的生产,向上游竞争,以求打造空调企业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点评: 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似乎是许多家电所拥有的梦想。在空调行业鲜有完整的产业链。核心部件的缺乏,使得国内空调企业只能依靠进口压缩机和向合资企业采购,严重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虽然有一部分厂家对外宣称,由于自己的需求巨大,已经与一些压缩机厂家签订合同,压缩机缺口对他们影响并不大。但是受制于上游企业的限制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向上游的扩张,一方面可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的整合。通过整合,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可以节省原来的采购成本,达到产业链的整合效应进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整合,进一步降低空调的生产成本,使其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压缩机的缺口,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空调企业要避免盲目向上游扩张。今年只是部分型号的压缩机出现缺口,总体上来讲其产能是供过于求。如果空调企业盲目进入,必然会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国内空调企业在扩张其产业链时要三思而后行,以免重蹈家电行业的覆辙。 2005年的空调行业,竞争形势日趋明显,品牌集中程度日趋偏高。空调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市场状况来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在渠道、技术等方面做文章,增强自己在市场链中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原载:《品牌真言》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