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保健品营销:广告创新的七种武器 7 上页:七种思想武器(1) 4.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四:理性迎合 消费者不会永远在小学阶段留级,他们已经在失望中变得日益理性,甚至掌握了判断真伪、指导购买决策的思想方法。会营的奥妙之一是“在现场弱化顾客理性思维,实现冲动性购买”,那么另外一条途径则是——顺应顾客的理性思维,引导顾客形成科学理性的购买决策。 “快速减肥决不反弹、彻底治愈高血压、可以治好脑血栓冠心病……”还会有人相信吗?答案是“会有人相信,但只是极少数”。有人说“我的广告就是让少数人相信,他们的购买额就足够了!”笔者也坚信广告永远都是为了打动少数人的原理,但信任我们的少数人已经越来越少,直到广告投入产出比严重倒挂,还没等到少数人变成零,保健品行业已经全面陷入了信任危机。 很多人自认为“我基本掌握了消费者心理”,问题在于那个结论是何年何月、何种环境下产生的?许多保健品企业经历了“过高估计顾客理性认知能力”的教训,调整后大受其益,从此便把我们的上帝当成了“买棉花糖的孩童”。那么目前保健品目标人群的认知能力达到很高水准了吗?当然不是,所谓营销的精细化思想此时便体现在广告策略上,我们必须作这件苦差事——洞悉顾客的理性认知规律。 5.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五:层次导引 信任危机怎么解释?并非消费者看了我们的广告不相信,而是消费者对我们的广告连看都不看!所以说,脑白金的软文贵在生动化。跳出创作本身去分析广告效果不理想的其他原因,阅读率越来越低当然就是重要因素这一,且不论潜在的、可启发的需求,即使是许多强烈需求的消费者都时常提醒自己“勿信广告”,所以我们必须延长广告诉求的路径。 如何作好层次导引的文章?首先,要处理好“广告题目、前文、中段、后文的层次关联和过渡”,不可离题千里又突然点明主题,给消费者造成不知所云或上当受骗的感觉;其次,必须学会舍弃,舍弃你认为非常重要的卖点、论据,使广告作品一气呵成、精短紧凑,最后的保障当然还是要靠最基本的文案功力。 另外,某知名产品的宣传手段非常值得借鉴——报媒专刊的运用。起初许多人将其总结为“三株小报”的可信度升级,而实际上该产品发布的20多张专刊广告,在后期运用了层次导引的传播技巧,权威报名、首篇确立产品风格的主题文章,直到第二版、第三版的多个版块,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完成了导引。在四个版的巨大容量里,产品定位的人群细分策略和关联理论也都完整的表现出来,整张广告如一盘棋局,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以硬广告贯穿,无论是详读全篇还是走马观花,或是各读所需,都能保证读者不同程度地接收产品信息。 层次导引真的会有实效吗?这种用尽心机的方法能创造奇迹吗?可能很多人对该案例并不清楚,但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路远不好走,你就要多走几步。就象如今风行的会营一样,与几年前的现场销售相比,售前拜访、预热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多了几步环节便在现场爆发出几万、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销量奇迹;有人说会营的创新是“短平快的启动方式”,而实际上,大量的细节工作都分工于基层团队成员中,这是从纵向向横向扩散的效应。 6.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六:心理感染 情感诉求肯定是不新鲜了,而近几年在保健品的广告中运用得越来越少,因为在这个情感贬值的时代里,保健品企业和消费者都变得急功近利,最后消费者背叛了习性,而保健品的功效推销也终于失效。 情感当然不能取代商品的使用价值,但是它可以影响消费心理,我们不敢运用情感诉求,是因为我们一直对消费者的心理世界漠不关心;在保健品广告中运用情感诉求,首先要从心理感染入手,适用于任何产品。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他们的生活经历复杂,有久未打开的心结,有难以实现的愿望,还有积压的各种情绪。如果我们深入一步就能触到他们的心弦,清华清茶的那句“老公,烟不掉洗洗肺吧!”包含着妻子的关怀、担忧和无奈,比起“北京流行洗肺热潮”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心理感染的运用并不需要过多文字,关键在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只要几句话、几个字、几个标点就能激起消费者的共鸣。 心理感染的手段在会营现场可谓屡试不爽,如何在广告中使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挥个人的创作能力。 7.广告创新的思想武器之七:受众细分 我们要探讨的不是目标人群的定位策略,而是将广告受众进行分类,依据文化层次、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及工作、环境等各种差异化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诉求;即减少细分受众群体,提高传播的有效率。 广告的受众细分是一种“舍得”思想,并非“有所失则必然有所得”,而是“有所得就必须有所舍”。几乎所有的广告都试图将目标人群一网打尽,或力争获得最大接收基数,这样则影响了沟通的深度和精度;大多数广告实际上仍停留在单方面表达的初级阶段,远未达到双向沟通的境界,因为广告的语言、风格、诉求角度并没有针对受众的差异特征。 例如:广告受众可以直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真阅读、理性思考的高层次人群,而另一类则属于判断力较弱,没有阅读思考的耐性。如果我们敢于将受众锁定在第一类人群,就可以凭借细致、严谨的说理引导,成功地说服他们;而现状并非如此,多数保健品广告急功近利、开门见山,运用了大量引诱、夸大、虚假等宣传手法,理性的高层次读者反而因此对产品产生极度的不信任。一个很典型的实例——某品牌养生茶长期专注于《环球》、《参考》的栏花广告,穿插软文、科普广告,竟然取得了长期而稳定的促销效果;“将广告受众进行细分,再针对性的制定宣传和媒体策略”的案例并不少见,我们还可以将其发挥得更为精细化,取得更强烈的创新效应。 小结:创新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型的,追求持续倍增和良性发展,这种创新也可称之超越创新;而另一类则是被迫型的,保健品广告遭遇信任危机,便是由于我们长期依赖于有效的经验,缺乏创新意识和勇气,这根源于保健品企业的经营理念。直到今天,我们为了生存、突围而苦于创新,这种被迫型创新实际上更容易取得成效,其核心思想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以往所遭遇的失败和面前的壁垒都将成为创新的基础和依据,关键是要冷静下来、辨清方向,深入、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之道自然会轻松而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cfx444@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