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夏新电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夏新电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6-15, 作者: 钟超军, 访问人数: 11057


7 上页:第 1 页

  历史噩梦

  李晓忠一下子陷入了“两难悖局”:一方面他需要“牺牲速度”改革体制,适应新的战略领域拓展,一方面他又必须加快脚步,从亏损泥潭里尽快走出,以免重温碟机旧梦。

  尽管李晓忠并不是一个伴随夏新一起长大的“过来人”,但在领导夏新的四年里,夏新所遗存的历史残留所带给他的改革阵痛,丝毫不亚于一个与夏新亲历亲随24年的人。在24年的漫漫长路里,夏新战略之途上的曲曲折折,给夏新烙下了很深的历史印记:夏新并不惧怕成为一个成熟行业的后来者,它认为“竞争是一件优美的事情”,但对“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条腿走路,在一个产业里专一到底的投资哲学,它却是讳莫如深。

  1981年8月,夏新(2003年以前原名为厦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它是厦门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最初的业务是生产录像机,是主要的国家定点录像机生产企业。八十年代的时候,夏新一度辉煌,当时也曾有“北有华录,南有夏新”之说,可随着VCD的崛起,没火几年的夏新就不行了。

  1997年5月,由夏新电子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发起设立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夏新电子”股票(股票代码:600057)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7年上市后不久,夏新意识到迅速崛起的VCD将是录像机的终结者,并成为众多VCD产品淘金者中的一员。1998年夏新成功转型生产影碟机并获取了上市后的第一桶金,当时每股净利润高达1.02元。

  影碟机的成功没有持续多久,1999年兴起的家庭影院、无绳电话吸引了夏新的眼球,1999年,夏新将2亿配股资金多数砸向无绳电话机、家庭影院。但是,这一次夏新没把业务做起来。1999年随着VCD行业的沦落和新投资的拖累,夏新电子每股收益迅速下降至0.11元,并在随后的2000年、2001年连续亏损,戴上“ST”的帽子。

  在遇到大面积亏损之际,2001年底,夏新扭亏的方式仍然是寻找并进军新的产业,手机成为其选择的方向。夏新的幸运之处在于,作为第一款登陆中国市场的和弦手机,一家韩国企业拿着尚未成熟的A8半成品跑遍了半个中国,因为线路设计还存在瑕疵,除了夏新没有厂家愿意冒险。夏新的冒险成就了夏新A8神话,成就了夏新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两年。2002年、2003年是夏新高达48.5%的毛利率,2002年每股收益高达1.69元,这两年共赚取净利润11亿元。

  然而2004年后,夏新却又一次戏剧性的从波峰走到了波谷。曾有一位夏新高管感叹说,电子市场变脸太快!但其实是夏新一直过于依靠单一产品,以至产品的市场环境陡变之后,屡屡陷入猛赚一把之后连亏的怪圈。  

  命悬3G

  也无怪乎很多人喜欢拿夏新开涮,说“夏新是一个时髦产业的追逐者”,无论是八九十年代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液晶电视热,夏新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热潮。当然也有人嘲弄夏新是“夸父追日”,“它总是不知疲倦的追逐着热与光芒,最后却什么也没追到”,于是有人直接问李晓忠,“夏新下一个产业目标将转向何处”,李晓忠苦笑:“不可能再转了,夏新的策略是就地升级”。

  在2005年初的内部讲话上,李晓忠就清楚的提过,“我们要非常突出手机、液晶电视和笔记本三大类的业务,三大类业务当中又要特别突出手机业务,在手机业务中我们又要特别突出新品投放数量和3G手机”,孰轻孰重,李晓忠说得很明白,“手机业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夏新的主业”。

  虽然手机业务仓促间缩水得很厉害,但李晓忠认为夏新还有机会,他判断手机业未来还有十年的好光景。李晓忠认识到,A8的模式不可复制,A8的辉煌也一去不复返了,单一依靠机型支撑高端定位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技术支撑的高端战略经不起市场的推敲。夏新一向将自己定义为中高端,而李晓忠也将夏新的中高端界定为了3G和百万像素,他认定这是夏新再一次崛起的机会点。

  在“次核心技术”战略的指导下,夏新将资源的很大一部分分配给了研发部门,而研发的重点就是3G终端。李晓忠曾说过,“成功运作一个企业,我觉得要记住两句话:第一句是要尽可能做几个领域,这样会稳定一些;第二句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内,都有它的生存者,你在这个领域内要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如果是简单地放弃,逃走的话,损失会很大的”。锁定了手机主业后,李晓忠显然是不想再轻易放弃了,他将手机部门崛起的全部希望集中于了3G一役。

  在失去2.5G手机的机遇后,李晓忠认为,3G才是真正大浪淘沙的时代,真正的翻身战役将在3G时代拉开帷幕。按照夏新目前的研发生产能力,已经能够应对3G手机达到成熟商业应用阶段的量产状态。

  李晓忠预计,2004年是手机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到2005年将进入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整合阶段;而2006年,随着3G的应用,手机厂商的集中度会更高,这时能生存下来的手机厂商,有可能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李晓忠乐观地预计,到2005年底,夏新手机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将占到总销售额的20~30%。  

  培植“摇钱树”

  夏新命悬3G手机一线,让人多少体味到了李晓忠冷静背后的一丝赌性。不过为了分散风险,左右权衡之下,李晓忠还是选择了加快速度发展,尽可能快的培植新的“摇钱树”,同时慢慢的进行局部调整,这似乎是一个解决“两难悖局”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目前,夏新3C战略所部署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通信(手机、小灵通),家电(液晶、背投、DVD)、IT(笔记本、MP3)三大产业线上。

  抢滩小灵通手机曾被业界视为夏新的“奇怪之举”,因为小灵通的生命周期之短是明摆着的,进入该市场难免有短期效益之风险,但李晓忠说,夏新是做中高端的,刚好没有低端通讯终端产品,“用小灵通切入低端手机市场,属于夏新低成本运作的一个例子”。

  实际上,夏新的小灵通手机在走曾为其制造神话的“A8”路线,它破天荒地将小灵通手机也设计成翻盖手机,并且外形很酷,让人觉得的确与众不同。据说,夏新小灵通业务收益不错,只不过是一个短命的投机产品,不可能持久。

  进攻笔记本电脑领域也让人觉得夏新的“胆大妄为”有点不可思议。李晓忠自己也说,整个笔记本一年的市场规模为100万台,自己达到多少还不清楚。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本土系(联想、明基、八亿时空等)、日韩系(东芝、索尼、三星等)、欧美系(Dell、IBM、HP等)三足鼎立分庭抗礼,狭窄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早已拥挤不堪,但李晓忠仍然觉得自己有希望:“最怕眼前的市场是一潭死水,有变化才会有机会”。

  夏新速度很快,短短时间内就开发上市了几款笔记本,不过2005年开局不顺,国外品牌掀起的价格战洗牌让夏新这样的弱势品牌承受了很大压力,夏新不得不对自己的笔记本战略进行调整,原设于一线市场中轴点的上海IT营销中心,最近也静悄悄的迁回了厦门,部门的重要负责人也进行了调整。夏新笔记本电脑前景并不乐观。

  至于液晶电视领域,夏新虽已投入巨资,但目前也是收效甚微。以录像机和音响产品起家的夏新在数字视频产品方面并无优势,夏新现在所强调的所谓“系统集成能力”,只是将韩国三星电子的LCD显示屏,美国Pixelworks公司的系统控制芯片和美国Micronas的电视信号解调单元“组装”在了一起。

  一切迹象表明,夏新满腔热望的“后来居上”,在各个领域都没有实现,也许现在定论尚为时过早,因为夏新给自己的期限是三年,以目前的状况,三年之后,夏新重点锁定的通讯、家电和IT业,能培植出一棵新的“摇钱树”吗?但愿如此。  

  进退维谷

  其实最为关键的是李晓忠的战略思路。从2000年上台伊始便默默转型3C,到2003年借助品牌重塑契机大张旗鼓的向3C进发,李晓忠事实上是在布一个局。李晓忠说:“别的企业都已经占好位了,夏新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位置,3C融合是未来的产业所向,夏新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占好位。”

  将夏新的未来战略定义为3C,即使为夏新目前力量所难及,也无可非议,那毕竟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夏新不是没有战略,而是苦于没有找到适合夏新的战略实现的正确方式。北京道成嘉会公司的客户经理张强认为,夏新与国内其它力主推进3C融合的企业如联想、TCL和海信不同的是,夏新选择的是一种产品驱动的3C融合演进模式。

  简单点说,在构架好夏新通讯、家电和IT的3C框架后,李晓忠的思路是在每个领域先放上一颗或几颗棋子占位,让他们慢慢发展并逐步走向融合。对于3C融合的大势,李晓忠认为:“是一个美好的远景。前几年由于技术、时机都不成熟,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卖得都不太好。夏新在3C融合方面现在走的是第一步——先占位,然后再开始发展。3C融合虽说是几年以后的事,但是只要整合的好就会水到渠成。”

  支持夏新的3C融合的关键是自主研发和前期不计成本的投入。如果说2003年夏新主业顺畅的时候3C战略还很诱人,那么2005年的今天,夏新在3C路上已是进退维谷了。由于产业线扩张太广,各大事业间又嗷嗷待哺,夏新的3C战略显然已走到了最艰难的境地。挺过去了就“柳暗花明”,挺不过去就“前功尽弃”。

  并且夏新实现自主研发的“次核心技术”战略,虽然研发投入规模巨大,但目前在“次核心技术为突破口,逼近核心技术”的道路上,并没有结出任何激动人心的“奇葩”。李晓忠一直是以韩国三星的“次核心技术”理论为例证,但他却忽略了三星是以“品牌营销能力和资本实力”为前提,而这两项均是夏新的致命跛腿。

  显然,李晓忠要将夏新成就为“中国的三星”,他还必须对夏新的3C战略实现方式进行更为沉静的反思。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newmarketing@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6篇)
*来看看韩国企业是如何做大市场的 (2010-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杜海清)
*夏新财务管理背后的营销和品牌短板 (2009-10-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玉童)
*夏新还能走多远? (2008-03-2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琪)
*细说夏新手机咸鱼翻身 (2006-08-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江南布衣)
*夏新:在宿命的赌博道路上前进 (2005-06-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夏新多元化的背后 (2004-09-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邱兵、郑茂柱)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