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莱雅中国困局 7 上页:第 1 页 三、 小护士和羽西 2004年初,爆炒各种媒体的“欧莱雅50天整合小护士、闪电收购羽西”,曾喧嚣一时;喧嚣过后,繁华落尽,是残酷的竞争现实——业内人士都感到,欧莱雅对这两个品牌的整合并不成功。 对于欧莱雅来说,一旦接手这两个品牌,就想展示自己的品牌提升能力,就想给这两个品牌打上“欧莱雅制造”的印记,无可厚非;但是,欧莱雅显然对这两个品牌理解不深,对中国大众市场的特点理解不深,行动方案过于轻浮。 2004年,首先是小护士高调出击,抛出了8个月销售15亿的市场目标。而为了完成目标,“新小护士”希望改变“老小护士”的形象和产品架构,通过大张旗鼓的终端改造和推广新品来实现。实际状况是,业内竞争敌手对此给予了深刻的关注,而消费者未能很快接纳“新小护士”——新的小护士改变太大了,定位过于年轻,让老的消费者彷徨不前,新的更年轻的消费者难于选择(选强生的可伶可俐还是小护士?)——她成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怪胎。 新小护士推出一年,花费了大量的广告费、专柜费和终端费用,结果却是没有形成销售优势,更不用提15个亿的销售目标了。小护士品牌形象紊乱,销售人员不得不依赖批发市场冲击回款量,市场价格混乱不堪,经销商观望不前。 2005年,欧莱雅的小护士开始压抑自己的浪漫和傲慢,走回头路,走老品的调性,大有放弃2004年品牌主张的趋势。但是,经过2004年的大规模折腾,老的品牌感觉还残存多少?一个伤痕累累的废人,能有多大号召力? 2005年,小护士市场价格持续混乱,是否在提示欧莱雅,重新整合小护士! 在羽西身上,欧莱雅犯了同样的错误。 先是自高自大,拿到羽西之后,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开始了品牌改造。他们自认为非常理解羽西的品牌内涵,轻率的深化和放大羽西的“东方化、亚洲化和中国化”,用放荡不羁的草书来阐释“欧莱雅的羽西”品牌调性,把羽西从一个洋气的东方人,变成了一个土气的传统的文化女人——而中国消费者虚荣、崇洋,使用彩妆更是为了满足对洋气的追求,羽西一旦变得土了,谁还愿意购买? 很快的,欧莱雅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重新规划羽西的品牌感觉,放弃了挥毫书写的传统风格,重新赋予羽西国际化、时尚化。 通过小护士和羽西品牌的变动和市场表现,可以看到,小护士和羽西还没有成为欧莱雅征战中国市场的利器,这两个品牌要变成欧莱雅的天使,还需要更多智慧和勇气 四、 其他竞争对手 欧莱雅面对的,不只是宝洁和自己,还有众多的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 首先,当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高高在上时,众多的国际品牌已经开始广泛的渠道占领和下沉。如今,联合利华、强生、妮维雅等品牌,在中国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欧莱雅的扩张,势必引发同这些品牌的竞争。在中低端市场,欧莱雅并不比他们强大。 在高端市场,欧莱雅面对宝洁之余,必须多头出击,其它的高档品牌如CD(14.8%) 资生堂(14.2%)与兰蔻的距离并不太远,这也是欧莱雅为什么引进植村秀,以及还要引进阿玛尼(GiorgioArmani)和拉夫•劳伦(RalphLauren)两大国际知名男士香水品牌的原因。 同时,当欧莱雅开始下沉时,对众多国内品牌形成强大的压力和侵略,因为大多数国内品牌生存在低端市场。国内品牌的优势不在于实力,而在于相对灵活的机制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很多品牌,拥有牢固的网络,他们必将反击和阻碍欧莱雅的扩张。 五、 欧莱雅的品种 欧莱雅目前的品种,主要是膏霜和彩妆,香皂市场基本空白,洗发水市场基本空白,这种产品结构,势必影响欧莱雅的市场渗透能力,影响欧莱雅的市场占有率
2003年,欧莱雅首次宣布在中国盈利,而2004年的收购和大肆市场投入,势必造成了巨额财务负担,虽然有30亿的销售收入,盈利几何,恐怕很难乐观。2005年的市场大战,宝洁异常亢奋,联合利华频频出手,众多品牌谁都不甘示弱,欧莱雅也不得不高调应对,迅速卷入广告大战、渠道大战和终端大战。 费用越来越多,需要投入资源的品牌越来越多,产出会怎么样呢?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欧莱雅把更多的赌注押在了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身上,对小护士和羽西攻城掠寨的能力,显然底气不足。 欧莱雅(中国)纵有万千光环,对于其目标而言,还是难逃困局;2005年,欧莱雅向第一迈进的步伐,也许无法太大。 孔明臣 实战营销人士,历任著名企业市场总监和总经理,现为脑白金策划公司总经理。欢迎交流 nownew2305@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