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挥别经典区域管理时代 7 上页:第 1 页 三、“窜货”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经典区域管理理论的实践衍生出诸多弊端,“窜货”为最,业界对此“痛心疾首”。一个“窜”字,道尽流窜之极至。但是若非区域划分在先,何来“窜货”之有?总结各家观点,经销者甘冒处罚代价跨区销售原因有三。 1、既定销售区域大于授权销售区域。 目前所有的区域划分都遵守一个规则,即以省、市、县现行的行政区划作为边界,如图3。从传统上讲,省市县的中心城市在经济辐射方面占据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商圈半径的长短决定经销者的级别。生产者认为省级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比省际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紧密,市级区域内的商务活动比市际区域间的商务活动频繁。比如河北省内石家庄与保定的商品交易量,比保定与山西太原的商品交易量大;而保定辖区涿州与定州的业务往来,比涿州与北京房山的业务往来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区域重组正在加速,区位优势正在整合,新兴的城市群正在出现,其中以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唐地区)等为代表。这种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彻底动摇经典区域管理的理论基础,对流通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图2所示,生产者为经销者划界时,实际上压制了经销者潜能,损害了商家利益。商业公司为了追求利己最大化,势必对“划界” 置若罔闻。 2、协议销售量大于市场容量。 中国企业的销售成长重量不重质,每年的市场增长指标是根据历史记录来制定,市场因素忽略不计或只当作年度纠偏时考虑的变量。实际上市场可变量多数是影响销售业绩的相关因素,例如竞争者因素、可替代品因素、消费者变化因素等,而企业制定销售计划与任务指标,几乎是拍脑门,想当然。设今年销售额为Y,去年销售额为X,今年增长率为n%,那么: 其中n是董事长或总经理指定数字 如果上年度增速极快,本年度照例高估增速,以致于对区域市场给予重压。区域经销者之所以接受,恰恰在于其思维方式和生产者如出一辙。可是当市场容量无法消化协议量时,为了完成任务量,“跨区作业”必定成为经销者首选手段。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不要试图教化任何人“损己利他”,所谓“窜货”不是竞争的产物,也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3、异地价格高于本地价格。 跨区销售的核心动机是有利可图,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成熟度不同,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传递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商品、同一品牌价格差造成利润空间,信息条件和物流条件优越的经销者势必会撇取这部分利润,所以商品从低价市场向高价市场流动。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生产者和上级经销者往往人为制造价格差,即制度设计时有疏漏。我们通过医药行业N品种来研究价格差是如何形成的。如图4。 N品种是治疗心脑血管的新药,医院中标产品,5年前面世,技术保护期10年,生产者是M。假设M签订了两家一级经销,分别为A、B,供货单价统一为30元;A、B销售网络中各两家二级经销,分别是a、b、c、d,供货单价统一为32元,终端进价为38元。如果按照封闭渠道(如M—A—a—n)观察,价格是可控的,稳定的。但是当二级b和二级c销售区域重合(区域1部分),竞争出现了,由于受到多销多得的激励,二级a率先降价,根据能完成100万得利6万的预期,a以30元进价销售,b销售受损,随后宣布降价,同样根据完成100万得利6万的预期,将未来所得利润的三分之一贴入价格,结果对外售价降为29元,如此双方陷入降价泥潭。管理人员在以上商业推演后顺理成章地将价格的糜烂归罪到“跨区作业”。在这轮降价潮中,b、c经销者的利益首当其冲,生产者看来并不赔本,于是在打击“窜货”时,振振有辞地认为这是保护经销者的利益。但是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跨区作业”,而是政策本身激励了价格战,因为所有人都是利己的。商业实践已经意识到这点,开始逐步改进返利政策,比如取消返利等级,模糊返利率,但是由于经济生活中立法漏洞和非法活动日盛(倒卖税票等),使价格因素依然是困扰经销者的主要压力。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