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家电企业3C融合胜算几何? 7 上页:第 1 页 融合基础薄弱 早在去年底,长虹集团就借赵勇新政的之势,高调地宣布由传统的彩电制造企业向3C大方向进行融合。而创维集团也在黄宏出事后,积极主动地向3C方向融合,首当其充便是以手机为代表的通讯领域。并纷纷表示,对于向3C的转型已做好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处于同一产业链下游的分销渠道,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巨头,其在连锁门店的开设过程中也纷纷力图从单一家电卖场向3C综合性卖场进行试点转型。3C化浪潮一发而不可收拾。与此同时,夏新、康佳、美的、新科等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扩张之际,对于3C融合一事的态度也表现地非常关注,不排除今后几年转型的可能性。 但是,目前家电企业又是如何实施3C转型?是否拥有足够的能量和支撑力来推动? 从近年来一些国内家电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进行3C融合时,采用的一种借道多元化发展的曲线融合。也就是说,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在立足自身主业的同时,开始向以手机为代表的通讯领域,以电脑为代表的数码科技领域进行扩充。而对于这种多元经扩张,企业在初期一般会采用OEM贴牌、合作生产等方式进行,然后迅速地向市场推出同样品牌的其它产品。表面上,家电企业通过向其它两个领域的多元化扩张,就轻而易举的实现了3C转型。 而接下来,最为关键就是要面临3C融合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许多企业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才会决定是否正式投产,建设生产厂家、积累技术人才、重新梳理销售网络等工作。因此,这几大环节决定着企业能否真正实现3C化。 现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由家电制造向其它制造领域的多元化扩张式的3C产品生产,却没有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任何内容”三种领域的共享、融合,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增值。 在这种操作模式的背后,笔者认为,一些家电企业的3C转型是并不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的必然转型,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多元化扩张,将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的经营思路的转变。其根本目的在于,长期以来,家电业利润日趋稀薄无法支撑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而通过目前最为热闹的3C融合概念,借机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投资项目,以便保持短期内的良性增长。 而国内家电企业在3C融合过程中又具有哪些成熟经验和优势可以幅射呢?笔者以为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首先,是国内家电企业长期引发为傲,并苦心经营多年的规模化优势。由于我们家电业起步晚、技术实力薄,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企业采取了“倒哑铃式”管理,即放弃上游核心技术研发和下流自建通渠道,而将重力投入大规模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现代化流水线的复制,短期内快速推动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足够的规模化效应。而这种优势完全可以复制到其它领域。 其次,就是一些企业引以为荣的品牌效应。短期内,通过规模化效应的积极,以及不断导入品牌系统工程的建设,中国迅速呈现出了一批以海尔、TCL、长虹为代表的大品牌,并且一些品牌还走向了国际化。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的家电,正在无序化地向其它领域进行幅射。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企业就可以借助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辐射力,整合后进行有序辐射。 最后,就是一些企业津津乐道的人力资源。从最底层的一线熟悉操作工,以及从事最高端的核心技术开发人员,均已成型。前期,国内家电企业通过规模化效应,然后不断兼并、收购,做大做强后,已经将中国打造成全球家电产业的制造中心。既培养了一大本土化的技术、管理、生产等丰富人力资源,还吸引了微软、松下、摩托罗拉等一大批国际企业的研究院和科技研发中心落户中国。而这种人力资源的最大好处在于为今后我国家电企业在技术领域的爆发性增长助跑。 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目前,国内家电企业所拥有的一些优势,在3C融合过程中仅占据了中间生产制造的规模化优势,以及向上游涉足的潜力积累,和向下游分销的品牌基础。在上游的核心技术研发方向引导上,以及下流通渠道整体把握的控制上,仍然缺乏足够的力量。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在企业的3C转型过程中,进行技术的辐射和融合的关键性。以松下、索尼、三星、LG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在进行3C转型过程中,其依靠的主导因素在于其拥有了“家电、通讯、电脑”这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然后通过技术融合后发挥辐射优势,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则面临着技术缺乏下的发展后劲不足。海信作为转型的企的代表,其在核心技术层面上尽管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其总裁周厚健仍然不满意。他说海信的产品现在是“第二眼”美女,有内涵,但修饰不够。那么这类转型的家电企业该如何成为“第一眼”美女?这是许多国内企业今后发展都将面临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突破。 其次,对企业在资金运作、管理水平、市场操作能力、营销技巧等配套性环节的转型和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家电企业,原来只要进行单一产品的市场推广,现在则面临多个领域的产品推广。不同领域的产品销售网络是否互通,能否共享?不同领域的管理和市场推广人员是否可以搭建一个大平台,如何进行互动式营销,从而减少重复的资源投入和管理费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肯定要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如此一来,如何进行差异化营销也在考验着企业的管理水平。 现在的情况却是,国内家电企业的3C融合基础只是规模、产能的优势。许多企业还认为,只要拥有厂房,就能够买来别人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组装加工,那就顺利跨进了3C时代。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3C融合观。如果按照这种操作的最终结果是:利润都被别人赚去了,我们只是一个打工者。 与此同时,许多国外企业在3C转型中多是选择向其产业链上游拓展,实施的是一种“立体多元化”策略。而国内的家电企业却选择其他领域扩张,实施的单线多元化。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企业竞争力偏弱、原有优势可借鉴性差、相互辐射优势不得力等弊端。 眼下,对于国内家电企业而言,3C融合的最大问题还在于技术层面的融合,以及相配套一系列环节的转变。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国内企业的3C化蓝图将充满坎坷。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wjian@12.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