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一株药草与产业链上的四个企业

一株药草与产业链上的四个企业


经济观察报, 2005-07-26, 作者: 范卫强肖可万迪, 访问人数: 3705


7 上页:第 1 页

  诺华引种风波

  在诸多外界担心的问题中,诺华将在非洲与东非国家引种1000多公顷青蒿的消息被认为是最大的冲击。

  不过,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李振福和诺华医药集团董事长、昆明制药董事长、华立控股董事长汪诚却告诉记者,华立方面与诺华有一个协议,现在诺华在海外引种加工是因为昆明制药的产能无法满足诺华的订单。一旦能够满足了,诺华会停止在海外的加工。李振福说:“等到昆药能够满足订单时,诺华还会把非洲种植的青蒿给昆药供货。”

  华立对诺华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尴尬感觉。

  汪诚说:“诺华和我们一起推动了青蒿产业的发展,诺华也给了我们大订单,但是我也知道,现在给诺华供货越多,以后诺华青蒿方面的能力也越强。但是现在没办法。我当面和诺华说过,以后会是竞争对手。我们已经向世卫组织提出作复方制剂直供商的申请,我们不会仅仅做原料供应商。” 他感慨道:“现在很多人以诺华的订单来看待昆药,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中国企业现在处于产业很低端的部分,也很被动。对于诺华,青蒿相关产品只占它销售额的不到1%,可是对于国内企业就大了。一旦几年以后没有诺华订单了,国内企业怎么办?现在我们趁着行业景气,努力增强实力也在做青蒿其它医学用途的开发。”

  至此,有关诺华会直接加工青蒿原料药环节的担忧倒是完全可以消除。成都证券的黄庭说:“诺华如果自己参与整个产业链,会占据它很多资源、精力和时间。但是最终产品是成本价销售,利润空间很小。所以它更乐意让自己的产能生产高利润的产品。而且,WHO的资格认证非常严格,如果诺华更改供应商,它要重新审批很长时间,诺华不会在这个上面耽误这么多精力。” 

  整合之难

  现在,华立集团迫切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整合旗下两个在青蒿产业链上位于上下游关系的公司——华立控股和昆明制药。在华立集团将手中昆明制药股权与华立控股持有的华立仪表股权进行置换后,华立控股与昆明制药的关系从兄弟关系变成母子关系。

  上下游产业的整合看起来是天作之合。但是,根据华立控股和昆明制药两家公司的历史纪录,能否做到实质性的产业整合仍然不明朗。

  汪诚说:“昆明制药8月份的扩产计划顺利进行中。”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王晞说:“在昆药的订单、产能都已经明朗化的情况下,惟一的问题就是原料的供应能否有保障。

  从原料供应上,昆明制药在华立控股看来似乎并没有优先权。据记者了解,此前在2004年青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当时还是兄弟公司身份的华立控股给昆明制药供货仍然只占其总产量的一小部分。汪诚说:“这很正常。首先是个周期问题。青蒿是年初种植,8月收割,去年WHO是5月公布计划,错过了生产周期,生产计划都已经排定。而且,在此次青蒿产业大发展之前,华立控股的青蒿都得自己找出路,昆明制药消化的很少。华立控股肯定不会为了给昆药供货而取消其他客户的订单,这是商业信用。”

  在华立控股给昆明制药的供货价格上,也是不会比市场价格便宜一分钱的。汪诚说:“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如果不以市场公允价格定价,那么就是在侵害华立控股的利益。”

  事实上,业内也一直都认为,华立控股和昆明制药应该加强整合。但问题是,谁整合谁?利益如何分配?

  在整合问题上,有一种传闻,当初华立入主昆明制药时,曾承诺要把华立控股的全部青蒿资产注入昆明制药。汪诚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我们在重庆的青蒿项目,涉及到当地的利益。尤其是青蒿现在成为很好的经济增长点以后,当地政府会答应我们把它注入位于云南的昆药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这就是国情。同样,华立控股也不太可能能把昆药的蒿甲醚业务拿到华立控股去,因为云南当地政府也不会答应。”汪诚也说:“重庆不可能直接作蒿甲醚产品,两个都是华立的公司,为什么让他们的资源互相消耗?华立控股不需要和昆药抢单。”

  围绕青蒿的竞争仍是如火如荼,而华立医药副总裁姜一飞对记者说:“在青蒿素类抗疟药成药制剂方面的竞争才是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真正要面临的竞争。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和打算,而不是盯着眼前的原料。”

1 2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2008年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2007-12-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杨福顺、刘国飞)
*青蒿素困局暴露药企知识产权短板 (2007-11-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相晓冬)
*论西部创新药物研发及其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5-01-0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子久、李文辉、王兴文)
*乘法发展法则:东方、华立、三九药业的成功经验 (2004-09-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尚阳)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