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龙危机:资本与实业的较量 7 上页:第 1 页 一、国人的做大情结。 中国人是喜欢“大”的,大的才好,才美。大中国、大都市、大发展、大跨越、大企业等等,这些词都深刻反应了中国人喜欢“大”的心理,“小”往往跟“弱”联系到一起。另外,在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道路上,最高的追求就是“治国平天下”的英雄豪迈气节,这也与做大(大官、大事业、大成就)有关,所以中国的企业会诞生出很多政治家似的企业家和商人,比如牟其中,是典型代表,其政治家的豪迈完全脱离了企业的能力和实力,成了空想家;德隆的资本运作,也是在做大声中悲壮产生和陨落的;还有就是三九集团,一个做药品的企业,本来很多中小企业赚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多元化投资,表面看起来是为了公司发展,其内心深处还是做大的心理情结;中国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城市都叫什么“大××”,可见做大心结不是局部现象。因为只有做大,才能显示自己的威风、派头、政绩,甚至是理想和追求。 我们不能否认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诺基亚不也是由做纸浆的公司转型过来的吗?GE的多元化不也比较成功吗?关键是我们做大的前提是要先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但我们的很多企业往往是一看到什么赚钱,马上上马,结果后来发现,自己的主业反而不行了。做大的前提必然是做强,中国现在有十几家世界五百强,但是细想一下,这些集团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银行、石化、电信,其竞争力与国外企业均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的世界五百强对打造世界品牌又有多大用处? 二、走捷径,心态浮躁。 中国人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而且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往往是那些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案例,这与西方人的思维不太一致,西方人相信实力,喜欢按部就班。这种思维导致中国企业喜欢走捷径,喜欢投机取巧,不注重研发的持续投入,而是寄希望于一两个天才员工的奇迹发明,要么就是拷贝别人的模式和技术。中国社会有个奇怪的现象,搞实业搞的好,但是觉得太辛苦,然后就争先恐后地涉入资本市场,似乎只有资本家才叫真正的成功,动辄上亿的资金呼来唤去才叫一个爽,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浮躁的心态。美国安然是这么做的,但最后证明是失败的;靠实业起家的德隆兄弟,折戟资本市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本来把公司搞的有声有色,但是却一头扎进期货交易的陷阱,越陷越深。做实业需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资本运作需要阳光和胆量,这两者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看三星的崛起,靠的就是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三星公司原来主要以中低端电子产品为主,后来公司决定转型,依靠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高额投入,并保持了持续的技术领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成为高端、流行、时尚的国际品牌。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比不上那些韩国和日本的企业。 中国企业也意识到技术和品牌的重要性,但不要忘记,技术和品牌的打造非一日之功。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希望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成为世界品牌,包括TCL、联想、海尔等公司,一系列的国际并购,其核心主要是希望能打造自己的坚强核心——研发力量和企业品牌,但我们真的很担心,希望依靠并购而拥有世界一流研发力量和品牌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 是做大情结,还是心态浮躁?我们不能下简单的结论,只是希望他们走的更踏实一点,不要急于求成。 三、治理机制与道德约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陈久霖,为什么会给公司造成巨额亏损,关键是没有严格履行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人治超越了法制,这样下去早晚会出大问题。 顾雏军兼任数家公司的执行董事或者董事长,他挪用这么多公司资金,其他高管怎么会不知道?对顾雏军旗下公司资本运作的种种疑问,舆论界从2001年就质疑不断,比如当年顾雏军收购科龙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什么这些公开的声音在4年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行动,舆论的力量通过什么机制才可以及时转变为政府监管的力量?公司的其他高管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到底我们的商业道德跑到哪里去了? 也许我们会羡慕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是美国人更有道德吗,是他们更有信誉吗?不是,是他们完整的商业管理体系。你这个公司出了事,你有不良记录,那么别的公司没人敢要你,没人跟你做生意,没人买你的股票,而且你要承担严格的法律责任,你的信用会大大降低,其实说到底,这套体系是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的,犯错了就会被惩罚。但是反观我们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上市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美化自己的会计报表,可以堂而皇之地圈钱融资,亏损了还可以搞重组、兼并,但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缺少了法律的强有力监控;即使出了事,往往也是少数几个人的责任。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上市公司高管外逃?不是他做的隐蔽,别人没有发现,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出了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所以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家的资产跟自己没关系。 社会的治理,说到底要靠法律;企业的治理,根本上还要靠制度。不管是法律还是制度,其核心都是奖惩,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最可怕的就是“法不责众”的心态,大家都这么想,那很多不合理也就成了合理,很多不合法也成了合法,那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的企业还有什么希望?试想一下发达国家,哪一个不是法律健全,法律不健全,道德约束就成了口号和骗人的幌子而已。 韦华伟,北京远创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资深管理顾问,清华大学MBA,《中外管理》《财智》《中外企业文化》《人力资本》《销售与市场》等几十家知名媒体特约撰稿人,主持过50多个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客户包括湖北移动、国美电器、首信集团、蒙牛乳业、好利来食品、首都机场等几十家大型企业。联系方式: weihuawei@vip.sin.com , 13051280140。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