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挑选新产品的眼光吗? 7 上页:第 1 页 那么,有那些原因导致经销商在承接新产品的时候看走了眼呢?又是根据那些因素来做出是否承接这个新产品的呢?主要就是经销商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了。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以自已眼光来观察世界,以自己对事务的理解能力来理解事务。当然,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来说,这没什么,也很正常,但要是放在商业场合,还是以自己的眼光和角度来分析判断商业机会,恐怕就不是那么太合适了。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时有一点是很忌讳的,就是候选人动辄”我以为、我认为”,只以自己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怎么能做到彻底全面呢?同样做生意也是如此,所引进的新产品最终是要来满足当地大多数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而不是满足了经销商老板个人对产品的需求。经销商自己对产品的感觉判断和消费群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混为一体了,这样的判断方式当然存在着一定盲目性和片面性。 还有一个因素是经销商老板对自我的过于认可,以为自己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大,完全都是依靠了自己的超群智慧和眼光,现在生意能做到今天的局面,应该都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及对市场的高度了解,以为自己非常了解生意之道了。其实,生意无道,时刻都在变,谁又能说自己的个人判断能到那个程度?如果说经销商个人的视角和专业度存在一定的局限,那么,利用下属员工群体的多角度观察分析,再进行综合判断,那么这样出来的结果不是要安全许多吗?但是,许多经销商坚持认为在经销商的公司内部,老板最聪明,员工的智商按照级别一直往下排,自然是听不进下属的意见,老板以为怎么样就该怎么样。 笔者有位经销商朋友,在新品引进的分析问题上做的较好,在每次遇到老厂家或是新厂家的新品推荐时,他都会召集内部员工进行新品引进讨论会,老板不对产品表态,完全随着各位员工发言,且是按照事先设定的不同层面先后提出意见和疑问,经常会引起内部争论。这样争论的好处就是能把大部分的问题都争出来,在分行分别摆出来逐一分析,在基本有个内部意见后,再把让员工把新产品的样品资料送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批发商或是终端客户那里去进行客户评论。当天下班时,大部分员工还可以带一些新产品的样品回家,通过员工的家人来从完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评估,最后汇总多方意见,再来权衡评估这个新产品是否要引进。通过使用这套新品引进评估方法后,笔者这位经销商朋友在2003年的新品引进数量只有七个,但有效成活了六个。 在进行新品推荐时,许多厂家会出具一大堆的材料案例说明,来证明新产品具有多么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多么灿烂的市场前景,具有多么丰厚的利润收益。但是,经销商也不能完全听从厂家的宣传话语,脑袋还是得长在自己的肩膀上面。但不只能靠自己的那颗脑袋来进行单方面的决定,应充分发挥调动下属员工的群体智慧和多视角观察能力,并结合部分下游客户与消费者的评估意见,综合之后再做决定,争取在新品引进方面进一个,活一个。 潘文富,上海英昂企业咨询有限公司CKO(http://www。inoutchina。com),中国经销商研究发展中心(DDRC)高级研究员, 森潘纺织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消费品行业十余年工作历程。具有经销商业主、企业营运管理者,咨询顾问等复合工作经历及视角。在企业工作期间,历任业务代表、业务主任、分支机构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高端产品推广专员、市场研究经理、培训师、市场部经理等职。在从事个体经销、企业工作、顾问期间,涉及领域包括快消品,纺织品、人力资源管理 、广告设计等行业,在四十多家营销财经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万字,出版关于经销商问题、个人创业问题、低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个人专著十二本。电子邮件:Email: panwenfu@vip.sin.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