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响个人品牌:职场成功新法则 7 上页:第 1 页 从同行相轻到同行相亲 打造出色的个人品牌,摒弃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观念至关重要,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要告别旧式的企业忠诚,重新定义个人的社会关系网。 以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主要建立在公司同事的基础上,而个人品牌的关系网则围绕同行展开。 传统的职业特点是同行相轻,各为其主,相互诋毁的多。时至今日的网络社会,这种旧式思维已成为个人品牌的潜在杀手。同行不只是竞争对手,更为你的个人职业生涯中提供十分重要的关系网。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多地将受益于同行而不是公司,互联网上的专业论坛很直观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将从素未谋面的同行那里得到解答。 传统的对公司的忠诚,是一种线性的忠诚,是对上级的忠诚;现在的忠诚应该转向同行,个人品牌应更多地与行业协会、同人俱乐部这样的品牌联系在一起。老板给你发薪水,同行为你个人品牌的大厦添砖加瓦。 这种忠诚的转向不意味着背叛,也不是要你辞职,而是让公司在你身上看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个人品牌,认识到你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在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厚的人脉、享有广泛的声誉。对于公司而言,这种员工将为公司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他不只是自己在为公司做事,必要的时候他还会调动庞大的关系资源来解决公司的问题;公司的品牌还将通过他在专业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拥有个人品牌,普通的技术人员将比其顶头上司显得更重要,就像大学里的知名教授比系主任、校长更受尊敬。公司是不舍得将这种员工列上裁员的花名单上的。 不要忘了,前面提到的Michale Hoinks的成功源自于他忠诚于同行所带来的种种合作的可能。 做自己的CEO 很多人从来不会在工作之外再做一些可以提升自身价值的事情。他们只是公司的附庸,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为某一公司的员工或者经理人。 要打造个人品牌的人可不能这么过,你必须要象一个CEO一样经营自己的24小时。不是说要你在下班后去炒更、赚外快,而是要象CEO制定公司战略一样,为自己制定一个强化专业竞争力的立体计划。 当Michale Hoinkes还在大公司的时候,他就开始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不仅在8个小时内努力工作,业余时间也成为了他创意人生的一部分,不停地搜集创意素材、记录火花般的灵感。他不仅对辞职之后将要面对的种种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且坚信5年之后其个人品牌的前景将胜过继续在大公司里循规蹈矩地干下去。他就像一个CEO一样把自己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也对自己未来的五年规划作了深入的筹划。 做自己的CEO,你需要重新安排自己的24小时: l 保证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健康对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l 留出适当的时间来学习,制定长期可行的自我学习与培训计划; l 制定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网的计划,抽出时间去拜访那些具有良好专业造诣的同行; l 有可能的话,用一点时间就自己的专业做点研究性的工作,将成果发布出去与同行共享。 所有的这一切让你的人生具备一个小型公司的规模,做得好的话个人的成果可能会远远超过一个公司的业绩。 确保个人品牌权益不断增值 在一个公司呆久了,由于知识更新的步伐开始放慢,大多面临贬值的焦虑。提升个人的品牌权益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做好本职业务之外,你还需要确保做到如下几点: l 现在我因某一项能力而受器重,一年之后我还会因另一项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l 我所完成的这几个项目让我感觉很不错,我还将因完成了另外一个全新的项目而骄傲; l 我将把更多精力放在让简历增色的事情上来; l 我将在未来一年里学习1-2项新的东西; l 在我的个人通讯录里每个月都将增加2-4个同行的联系方式。 少做哪些缺乏想象力的事情,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手头工作,唯如此,你才能保证在同一岗位呆了多年之后个人品牌权益仍然可以持续增值。 个人品牌的未来 打响个人品牌不是只注重个人利益、自私自利的表现,而是企业品牌的延续。以品牌策略塑造个人职业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的创造性,只有这种人才是把信带给加西亚的最佳人选,这能为公司品牌创造带来更多价值。正如良好的公司品牌有助于个人的职业成长,个人品牌的成功同样能为公司带来好处,这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这一关系确保个人品牌在一个良性的大环境中成长、发展。 另一个成就个人品牌大未来的驱动性因素是个人公司的潜在趋势——自我雇佣将成为未来职场的重要现象,最受推崇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与查尔斯•汉迪对此都作出了深入阐述。当越来越多的传统的企业白领逐渐转型成为自己的雇主,如何塑造个人品牌将成为商业领域的一门显学。 张兵武,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与商业评论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为多家知名品牌提供品牌营销与公关传播服务,注重知识创新与实战经验的有机融合,是“知行合一”哲学的践行者,Email: zhangbingwu@12.com ,联系电话:13824423013。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