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发展透视 > 海信买科龙,依然是一盘模糊的棋?

海信买科龙,依然是一盘模糊的棋?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9-27, 作者: 张德华, 访问人数: 4443


7 上页:第 1 页

  海信买科龙:多品牌与多元化的整合战  

  记得2000年的时候,在家电行业价格雪崩之后,曾经有专家预测,5年后继续生存的5个优秀企业就有海信。然而,5年时间一晃即逝,大多数企业仍然“活着”,依然叫嚣不止。当年预测2005年,只剩下综合实力强劲的海尔、春兰、康佳、TCL、海信5家企业,现在看来,真是贻笑大方。

  海尔继续很牛的样子,春兰之于家电已经越来越远,康佳被逼着只剩下彩电一条腿走路,TCL大起大落难成大器,海信似乎很低调,似乎又有宏大的理想(成就中国的索尼)。

  海信来广东市场已久,但迟迟没有打开局面,广州分公司的老总仅仅2003—2004年就换了9个以上,说明一个道理,海信在广东市场敢于投入人力,却没有投入其他的市场政策以及销售力度。而海信家电的销售额在2004年度仅仅为105亿,其他的房产收入除外,这105亿为公开数据,真正的数据相信是没有这个数的。作为白电这一块,不超过30亿,应该说,海信白电的底子很薄,远远比不上科龙、格力等广东本土白电巨头,因此可以分析,海信收购科龙的短期目的在于两点:增加白电的增长量;打开华南市场。

  目的如此,具体的操作方法值得探讨,笔者从品牌和渠道整合两个层面来分析。

  整合之一:多品牌的科龙 在国内家电行业科龙最大的特色就是多品牌战略,从高到低,每个品牌都曾经响彻江湖,风光一时;随着行业利润的微薄,规模决定利润趋势的不断变化,三洋-华宝、华宝几乎沦落为小家电贴牌存活的境地,加一个俗透了的康拜恩,几乎把自己的容声逼跨。国内的品牌企业,跟在进口品牌之后,多为二三流品牌,竞争相当于局限在自己的地盘以内,窝里斗,除了价格战,还能有更高级的么?海信买科龙,相当于在海信的基础上,同时增加4个子品牌,海信有消化对品牌的经验和能力么?如果不能,某些品牌会悄无声息的消亡或者转让么?

  整合之二:多元化的海信 去年有一件事情曾经让业界争论不已,甚至波及到IT行业,就是海信猎了一批方正的中层干部到海信建立海信IT部门,进行电脑等数码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营销,一年很快过去了,我们似乎没有感觉到海信的数码产品一点点生息,难道海信悄无声息的在数码产业淘金?上文说到,海信其实家电产业销售额并不大,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利润丰厚的房地产或者其他产业,收购了科龙,意味着海信在多元化的方向上同时增加了多品牌这个元素:多品牌、多层次的多元化之路。如若海信的控制能力可以维持这个道路的畅通,那么撑多久就能发展多久;如若科龙的身躯反过来制约海信的发展,科龙的庞然身躯压倒脆弱的海信,那海信会怎样?也许贻笑大方的结局并不好笑。

  应该说,无论是多品牌的科龙,还是多品牌多元化的大海信、新科龙,在中国的市场环境,都是一个怪胎,都始终在不断尝试自己的路怎么走。一个品牌也许就是一个文化,这些文化的融合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到一起,笔者认为,多品牌加身的多元化海信难以承受“多品牌”之痛,毕竟国内市场的层次差距甚小,而品牌竞争自同一个层次上是难以维持数个品牌的并驾齐驱,海信的品牌整合的结果决定了海信买科龙的实质性结局。  

  渠道整合,多品牌联体专卖是上上策  

  最近,美的计划开设100家4S形象销售店,用来对峙大连锁的低质量高速圈地扩张,美的开店,和格力类似,想依靠多产品,利用可控的渠道进一步掌握利润,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长远选择;然而,海信在收购了科龙之后,似乎更有理由更有开设专卖店的能力和条件。

  为什么呢?前文也说到,海信、科龙、华宝、容声等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牌,在各自的产品领域为居国内市场的前列,如果一味的只是互相扩充渠道,只会无限增加渠道的费用成本,而跟随大连锁的渠道费用是无法和利润所得相提并论,这就可以引发一个探讨,海信能否利用多品牌多元化进行自营渠道的探索和实践?

  大连锁的疯狂扩张已经引起许多企业的恐慌和排斥,在这个时候,格力、美的的奋起仅仅是开了反连锁的头,在这个关节眼上,海信的态度决定了企业自营渠道经营以及对抗大连锁的方向。如若美的、格力单品牌自营连锁尚可以成活,那拥有众多知名品牌的海信+科龙联合体更有行动的空间和希望。 

  张德华,后概念营销专家,消费市场微分量化法则提出者。先后操作5年飞利浦视听产品、2年帅康电器、1年伊莱克斯空调、2年夏普家庭影院家电类产品的一线营销工作,现就任终极(广州)营销策划机构(国内第一家家电品牌研究中心)董事兼策划总监;具有家电、保健品(2年)、IT、财经媒体(1年)等行业多年市场实操经验,对中国消费市场特征、核心品牌量化有深入的研究。联系电话:020-31869179,13925006240,电子邮箱: fff@21cehu.com , adzdh@21c.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1篇)
*海信并购科龙 上演“蛇吞象”的悲剧 (2008-12-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洪仕斌)
*海信对科龙销售接管,被误读的“业务外包” (2006-04-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
*前世今生:海信并购科龙的“醉翁之意” (2006-03-1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威)
*海信已错失战略机遇期 (2005-12-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秦合舫)
*海信入主科龙:并购的双重“围城” (2005-11-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卢强)
*海信收购科龙 掀开中国家电业新篇章 (2005-11-0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再谈海信收购科龙的战略意图--兼与邓德隆先生商榷 (2005-10-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会亭)
*科龙赞助神六是海信表演多品牌战略的开始 (2005-10-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德华)
*解读科龙被海信兼并后品牌结局 (2005-10-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尹传高)
*海信并科龙 资本时代的品牌课题 (2005-09-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高强)
*海信入主科龙的战略意义 (2005-09-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沈闻涧)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