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将杀死戴尔? 7 上页:第 1 页 三、平庸者的游戏 1985年,东芝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1991年东芝又率先推出彩色TFT显示屏的商用笔记本。1996年,英特尔笔记本专用CPU问世,从此笔记本电脑的CPU与台式机的CPU也彻底划清了界限。尤其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笔记本这个分枝越长越茁壮,却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新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前十大品牌,惠普、戴尔、东芝、IBM、宏基、富士通西门子、NEC、索尼、苹果和华硕,无一不是延伸品牌。还有联想、三星、LG、松下、夏普、京东方、方正、同方、紫光、神舟、TCL、海尔、厦新等国内市场上可见到的笔记本品牌,个个都是从其它产品领域延伸过来的。 延伸品牌就像马戏团的骑师脚踏两匹马,刚开始时能博得掌声,但绝不可能跑得长久。然而市场营销是长期的游戏,其效果不能以短期来衡量。所以我们看到,笔记本市场风云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哪个牌子能在其位置上坐得稳。 作为首创者,东芝笔记本曾多年是世界销量第一,富士通则紧随其后。但1997年,东芝竟被上年的第7名康柏夺走了桂冠,2001年又被戴尔超过。甚至在其本土日本市场,东芝也不能卫冕,前三名被NEC、富士通和索尼占据。在中国大陆,东芝自1996年起连续数年第一,但2000年被联想赶下台,如今更是日益落魄。富士通在全球的名次也不断下滑,与西门子笔记本合并后除在欧洲差强人意外,其它市场均表现乏力。 以PC起家的康柏由于将其品牌进行了更大的延伸,用完了自己的好运,如1998年收购DEC、进军服务器领域等,结果其PC便江河日下,与惠普合并后也还是越来越不及相对比较专注的戴尔。惠普(康柏)笔记本也与戴尔笔记本玩起“重新坐上头把交椅”的游戏,不像IBM在主机领域一屁股坐在老大位置上谁都没法撼动。 同样,笔记本市场其它座次的排列也是变数甚大,NEC、索尼每况愈下,新贵宏基、华硕蒸蒸日上,一个目标冲刺全球第三,一个力争跻身全球五强,可是随着笔记本市场的细分,它们的阵地也面临被突破的威胁。 树越大分枝越多。笔记本电脑不仅正在取代台式机成为全球PC市场的主流,其应用与需求也远比台式机更具多样性,因而市场细分化便给了后来者发动侧翼进攻的机会。如紫光推出学生笔记本——可是,它没有启用新品牌,又怎能成为这一细分市场的垄断者呢?实际上,缺乏专业品牌的战略聚焦,它很难在它所开辟的新市场上保持专注。 用单一品牌包打天下是IT业最通行的规则。如果说这些显赫的品牌在科技上是巨人的话,它们在营销上就还停留在幼稚园水平。尽管康柏有Armada,东芝有Dynabook,联想有昭阳,IBM有ThinkPad,但这些名字都不算品牌,顾客只是把它们作为标明的产品系列名称而已,所以你听到顾客会说他买的是IBM笔记本而不说买的是ThinkPad,说联想的而不说昭阳的。品牌只有存在于顾客头脑中才有意义。 在瞎子的国度里,独眼龙就是国王。如果所有的竞争者都认为品牌延伸是最好的策略,那么就没有谁能认识到专家的力量,包括消费者也一样,当市场上都是矮子的时候,消费者怎么能说你还不够高呢? 然而,平庸者的游戏规则只是为平庸者而设的。如果有一个专家站出来振臂一呼,那么整个市场就会为之一变。 四、博弈的最优策略 德鲁克曾指出,避免扼杀新事物的最好、也是惟一的办法是彻底建立一个创新项目,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在这点上,宝洁做得最好,它以多品牌为发展策略,在它所涉足的四十多个产品类别中,90%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在IT业,实施多品牌策略最成功的当数微软,难怪它能成为软件之王。微软品牌是公共关系、是媒体塑造起来的,就像比尔·盖茨从没有为他的名字投过一分钱的广告却名扬天下一样,日常中很少人会说我要装微软的软件,而说的是DOS、Windows、Word、Excel、PPT和MSN什么的,除掉这些内容,微软什么都不是。 分化越发展,就越需要专业品牌。台式机的声誉并不能移植到笔记本上,在顾客的大脑里,买台式机是一回事,买笔记本是另一回事,必须重新考虑。如惠普并购康柏后,一度想淡化康柏笔记本品牌,但尽管惠普在台式机上是世界第二,它在笔记本上的口碑实在比不上业界惟一可与IBM ThinkPad分庭抗礼的康柏,不得不又恢复康柏品牌。 然而,仅仅多品牌还不一定够。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活力越大,潜力越大,就越需要脱离公司主宰而独立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惠普拆分打印机业务的呼声很高的原因。不过,惠普现在的打印机发展得很好,真正需要拆分的是其笔记本业务,也就是再把吞下去难以消化的康柏放出来,但定位在专做笔记本电脑上,以最大发挥出康柏的优势。这个不能太晚,否则时间一长,连自己人和市场上都会丧失对前途的信心了。 康柏笔记本若是以专家品牌的面目重出江湖,那对联想是最大的威胁。联想也惟有以拆分出ThinkPad应对才能有制胜把握。当然,联想现在推行“ThinkPad战略”,已预料到未来市场的增长主要将来自于笔记本产品,所以将ThinkPad作为独立的笔记本品牌来加强,这比起当初画蛇添足的Lenovo ThinkPad设想无疑高明了许多,但联想始终寄予厚望的多元化很可能会牵累到笔记本业务的发展,这要重提旧话,IBM是受PC之累还是其PC受IBM之累呢?IBM若是早些将其PC部门分拆出去,也就不会落到联想的嘴里了。 将笔记本与台式机分开,就像在两匹赛马身上下了赌注,获胜机率大增,而且既能互相较劲促进内部发展,又能相互配合阻截竞争者。同时,笔记本的业务也会越来越复杂,与台式机混在一起会更难管理,拆分能保持相对简化。 也就是说,不管对手怎么做,拆分出专业的笔记本公司来都是自己的最佳策略,这在博弈论上叫作“优势策略”。优势策略是指采用它要比采用其它策略能使自己获得更好的结果,而不论对手采用什么策略。 杨元庆说,要击败戴尔“估计未来五年对手会犯不少战略错误,对联想而言都是机会。”这本身就放弃了自己的优势策略,何况还要将获胜的希望建立在等对方出错呢? 真正的机会在分化中。IT企业往往太专注于技术、产品和渠道了,却对分化视而不见。随着笔记本市场的分化,塑造专业形象、推出多品牌就能成为推动分枝成长的领先者(在消费者看来专家就是比通才有权威性、可信性),而你也就顺着它爬到顶端了。 最后,我们再看看戴尔,它在笔记本上一向口碑并不佳,所依赖的只是低价而已,首先掀起笔记本价格大战的就是它,然而笔记本可不像台式机价格那么重要,戴尔的研发能力也不强,在笔记本发展史上,戴尔几乎找不出一款经典机型来。所以,有时位居全球第三的东芝也会在季度销量上超过它。 现在打个比方,对联想来说,只要放出ThinkPad这匹上马,而用Lenovo这匹中马绊住对手,再推出一匹下马来闯击低端市场,那么,全球笔记本霸主拿到手了,离成为全球PC之王还会远吗? 嗨,元庆,你看到了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df8869@yaho.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