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营销策略 > 渠道“进化论”

渠道“进化论”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11-23, 作者: 卢强, 访问人数: 7609


7 上页:第 1 页

  2.渠道进化的程度比渠道模式更重要

  渠道模式丰富多彩,例如总代理制、区域代理制、扁平化渠道、专卖店体系、宽渠道模式等,还有基于上述渠道模式的“混合式”渠道。那么,哪种渠道最好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扁平化的渠道比总代理制好,专卖店体系比分销体系好。

  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渠道层次越少,则渠道成本越低,企业对渠道的把握能力越高,渠道效率也越高。历史上不乏这样成功的案例。

  98年以后,PC行业掀起了一股渠道扁平化的热潮,这与当时PC销量急剧放大的大背景紧密关联。大规模的销售必然要求一个适宜的大规模分销渠道来匹配。以联想为代表的PC企业决心将三级代理制,改变为二级代理制,这个变革的关键内容是:第一,取消总代理,厂家直接去发展区域经销商,每个区域经销商负责一个较大区域,全国范围内由若干个区域经销商构成;第二,区域经销商之下是二级经销商,厂家要求二级经销商必须直接面对客户,应该以零售(主要面对零散客户)和直销(主要面对企业客户)作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是不做批发。这种新的渠道模式,大幅度压缩了渠道内“搬箱子”的经销商的数量,同时还减少了“搬箱子”业务在总业务中的比例,提高了经销商直接面对客户的零售业务的比例。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节约了沉淀在渠道内的成本,提高了渠道效率,给客户带来了更多的价值。

  但是负面的案例同样多。专卖店无疑是一种最短的渠道,从厂家直接到达各个加盟专卖店,没有中间环节,所以最大限度节约了渠道内的成本。所以有些企业就片面地要建立专卖店体系的渠道。

  90年代中后期,当时颇有名气的上海轮胎为了获得超高速发展,决心将原来的“落后”渠道模式转型为“先进”的专卖店体系。具体做法是在上海轮胎原有的分销商渠道之外,另外开设专卖店。每个县开设一个专卖店,每个省配置一个仓储中心(为专卖店提供分销服务),设立办事处,行使销售分公司职能,在渠道政策方面实施抑老扶新,一方面,对专卖店实行赊销,以量返点;另一方面,对原有经销商维持老政策,任其自生自灭。1997年刚推行专卖店的时候,上海轮胎的销量一下子上去了,原因很简单,新增的几百家专卖店,每家店里吸收了几十万的轮胎,增加了渠道上的库存,表面上销售增加了,但是并没有实际销售出去。为了完成销售拿到返点,有些专卖店亏本销售,将上海轮胎品牌的销售价格一下子压了下来,使得有些规范的商家也做不下去。与此同时,上海轮胎原有的经销商受新的专卖店体系冲击,销售额也猛然下降。整个销售渠道很快就出现了进销价格倒挂的现象。上海轮胎在1997年不仅没有完成销售目标,而且库存增加,资金沉淀。一年之内,应收账款从1996年底的2.73亿元上升到7.41亿元,为开设办事处和专卖店和广告支出等花去了1.36亿元。这次的渠道变革完全失败。

  类似的错误在2002年由乐华彩电又犯了一遍,都是在短期内对渠道做革命性的变革,但是内部跟不上,外部市场不接受,很快就失败了。

  上述渠道转型的成败揭示出一个真理,渠道模式不是最重要的,渠道的质量——也就是渠道进化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当渠道模式发生改变时,渠道的进化层次只有保持在同等水平或更高水平,这种渠道模式的转变才是有益的。如果仅仅是更改了渠道模式,以一个似乎更先进的渠道模式替代了老的渠道模式,但是渠道的进化层次却下降了,那就是一个失败。用“四层次模型”来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的“总代理制”渠道已经进化到了第三层次,现在想搞“渠道扁平化”,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渠道模式改变之后,渠道的进化水平降低到了第二层次,那就是一个失败。只有当转变之后的渠道进化层次没有下降,渠道转型才是必要的、成功的,否则,还不如在保持原有渠道模式的基础上,设法提高渠道质量,提高进化的层次。

  3.深度分销是渠道进化的自然结果

  自从深度分销成为一个热门以后,它引发的误解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有人认为,深度分销就是要厂家直接去做终端、深度分销意味着批发商过时了、深度分销应该优先于区域市场扩张,等。这些都是关于深度分销的常见误区。深度分销并非一种特殊的销售模式,而是渠道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

  深度分销和渠道质量提升是完全同步的,一个企业的渠道至少应该发展到第二层次,才会有深度分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果企业在第一层次就试图深度分销,则条件不成熟、跨越太大,很难成功。因为,深度分销在本质上是如何更好地贴近客户、辨识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更多服务,如果企业基本的渠道结构尚未搭建好,根本谈不上深度分销。

  深度分销要求企业离终端尽可能近一些、终端的数量尽可能多一些、覆盖面尽可能广阔一些,但是很多企业因此产生错觉,走得太远。有少数企业甚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终端,他们完全无视经销商的作用,认为他们这是“搬箱子”、不创造任何价值的环节,这种盲目而偏激的实践使企业付出代价。为渠道扁平而扁平、为做终端而做终端,甚至为做终端而完全抛开经销商,导致销售费用急剧上升,但是业绩却只有微幅上升,无法弥补费用的增量。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曾经想越过经销商的环节,由自己直接掌控终端,但很快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中国到底不是美国。

  宝洁公司也想过自建渠道,直面终端。宝洁曾经花费巨大财力、以卓越的执行能力来实施这个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战略。宝洁曾在一个县城的二十几个乡镇,建立了上千家“宝洁公司会员店”,但最终发现,渠道建设与维护所消耗的资金与资源,远远高于渠道所能产生的利润。最后宝洁还是得选择与当地经销商合作。

  以“两乐”和宝洁这样庞大的销量、充沛的财力和一流的管理能力,都无法支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渠道,无法由自己直接向终端普遍铺货,更何况其他绝大多数企业。

  丝宝公司曾希望通过终端直销来一举做大销量。他们采取“人海战术”,建立了一支规模达7000人的销售队伍,维持这支队伍的各项费用一年就至少需要7亿多元,而丝宝公司的销售额却只有21亿,此外,丝宝公司还要支出广告费用、运输费用、差旅费用等,这样高比例的销售费用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财务负担,所以在短暂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就销声匿迹了,但是企业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

  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抛开经销商、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把终端做好,并且取得良好的业绩的。郎酒集团模仿玛氏公司“直面终端”,仅仅半年的时间就无以为继。

  如果我们对照渠道建设的四层次模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经销商来做终端,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技术支持、一定的财务支持和有效的信息管理,来实现对终端以及客户的有效控制,这样既能真实把握客户需求,又能充分利用经销商的资源。

  总之,深度分销不是一种最佳渠道,企业在一开始就直接“深度分销”既不必要,也很难成功,随着渠道的进化,到了一定层次,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深度分销的需要,也能够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深度分销的状态,这个过程就是渠道的进化。

  卢强,现任北京泰然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营销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MBA,资深咨询顾问,战略和营销专家。客户中包括惠普、联想、神州数码、江西汇仁、友谊宾馆、重庆登康、二汽、TCL等国内外著名企业。2004年以来,先后出版《中国市场营销方法:产品和品牌》、《中国市场营销方法:价格和渠道》、《创建竞争优势》等专著。Email:luqiang@tira.com.cn,泰然方略咨询公司网址:www.tira.com.cn[/i]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