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辩企业家vs企业家精神!
7 上页:第 1 页 场下评论1 企业家:确有层次之分 我们必须要承认企业家确实是分层次的。比如:“第五级领导”就是一个典型,他已经完全与企业水乳交融了。他只有一种精神,就是奉献。至于他能从企业里拿多少钱和回报,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我认为:张瑞敏就已经到了这个层次。 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和奉献,而如果有人说拿不到20%的股份就不是企业家,那么也只能表明人与人的核心价值观不同而已。因此,像张瑞敏这样的企业家中国不仅需要,而且还需要很多。对于制度上的欠缺,恰恰需要精神上的弥补。张瑞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正在为我们创造一个世界名牌,给了中国企业一个极大的信心,他的积极意义是无法衡量的。 职业经理人:不能甘心做“保姆” 我认为:把职业经理人比喻成保姆,是对这个职位的一种歪曲。职业经理人也可以有创造性,也可以有社会责任,也可以具有“企业家精神”。我们不能因为这两个角色的差异,而把他们从精神层面割裂开来。而把职业经理人说成是保姆,本身就是在限制他们的成长。 中国式管理:莫被“术”迷惑 我们在培养经理人时,常常忽视了人的内心成长,而在“术(方法)”上说得过多。 为什么《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经久不衰?而卡耐基的《成功学》就衰落了呢?《成功学》重在剥析人性的弱点,告诉你该怎么样去迎合。而《七个习惯》告诉我们:人的成功是要符合原则和规律的,通过达成和谐的价值观,来塑造我们的行为。 如果我们脱离价值观去谈“术”,就会变成舍本逐末。我从来不和任何人谈“如何把员工搞定”,因为在我的核心价值观里,员工和领导者的价值是一体的。你用词的方式,是你核心价值的表现。“伎俩”和“技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你的核心价值从哪儿出发。 以上评论来自《中外管理》金牌讲师、原四通集团人力资源部长 叶延红 责任编辑:晓 庄 场下评论2 期待有朝一日“产学官” 为什么叫“官产学”?其实“官产学”三字还有另外的五种组合,即官学产、产官学、产学官、学官产、学产官等。在这六种组合中,《中外管理》之所以选择了官产学,其中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外管理》总编杨沛霆先生的话讲,中国要完全破除官本位文化,估计至少还得50年的路程。而实践就是产,理论就是学。所以应该是先产后学,再由学回到产、指导产,并接受产的检验。 那么官与产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既然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实践和理论的良性循环呢?答案就是政府,即我们所说的政府的具体代表——官。官的作用就是保持这种规律性的循环,促进这种循环更有效率。所以,官就是为产服务的,为学服务的。所以,“服务型政府”是符合事物的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更有效率的。由此,我认为官产学三者的终极关系,应该是“产学官”。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若干年后,我们的“官产学峰会”真的改叫“产学官峰会”了。 以上评论来自《中外管理》专栏作者、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景素奇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