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回制,我们是否需要? 7 上页:第 1 页 趋势?噱头 为此,笔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新品审查组专家组成员孙先生,他告诉记者:尽管我国现行的检验制度和国外的型式认证制度很接近,但是目前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实行召回制度目前时机还不是很成熟。现在行业的利润比较薄,各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竞相压价,虽然目前由于实行了欧Ⅱ标准,企业利润空间有了一点回升,但是涨价后的摩托车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国外的摩托车一般都有20%-30%的利润,由于没有丰厚的利润保障,企业如果回收缺陷摩托车,费用该如何承担,如果真的实行召回,可能会使现在的企业处于万劫不复之地。小企业可以招回,那是由于他们的产量很少,召回的话对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大企业呢?动辄10万辆的销量,如果要召回,其产生的费用足以搞跨一个企业。 还有,我国摩托车制造技术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与国外成熟的企业比较,技术和质量问题都有很大的差距,缺乏稳定。就拿耐久实验来说,国外的摩托车在耐久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少,但是我国摩托车企业生产的摩托车状况不容乐观。如果真的实行召回,势必对行业现有的秩序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张大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摩托车行业还没有发展到这一阶段,济南轻骑所实行的召回只是企业自己的行为,现在行业内的厂家有188家,统一管理比较困难,政府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政策。企业自己做标准,自己执行,可信度到底有多大,还要进一步观察,最起码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没有这方面的政策。 召回制究竟是否适应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实行过程中又会面临那些问题? 对于摩托车行业实行召回制,消费者、厂家都准备不足。消费者方面,由于现在行业主推的是广大的农村市场,消费者对摩托车使用技能的掌握普遍欠缺,对质量缺陷和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召回制的实施。再加上文化层次不高,大家的法制观念比较淡漠,根本没有意识要用召回制这个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行业制度准备不足,没有相关的监督机构和相应的法律。企业如果要实行新品召回制,标准是什么?如果有了缺陷摩托车而不实施召回,该如何处置,这些目前在国内还都是一个空白,这些都要求行业法规的进一步完备。 现有的行业的体制阻挡召回制在国内的实行进程。召回制度要在中国推行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摩托车厂家的抵制,而是现有体制的障碍。对于摩托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政出多门,国家发改委、环保局、质量技监局、工商局、公安部、交通部等,职能交叉或重叠使得消费者与厂家扯皮要“官断”时无所适从。 据统计,今年1~3月份,仅南宁市就发生交通事故780起,死亡189人,直接经济损失247万元。摩托车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可以理解,但是出问题后,厂家及时公告并承担相应的维修和赔偿责任也是责无旁贷的。 还有一些摩托车厂商无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而生产摩托车的情形。因为根据国际惯例,在当时技术水平下,产品的设计缺陷如果不能发现,就不会追究生产商责任。很多大生产商抓住这个救命稻草,为了降低成本,不公布自己发现的产品问题,同时,私底下研究新的替代产品,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明显的设计缺陷,就马上推出新品来弥补。 召回制度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质量保证,从财务角度来说,它发生的概率虽然很小,在发生前很难对它的可能影响的范围、金额做出合理估计;而一旦发生,它又会对制造厂商的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没有一个企业会甘于冒着不可预测的风险,轻易做出召回的决定。 由此可见,在摩托车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缺陷并不少见,也是消费者们购买摩托车不可避免的,而现有的法律却没有办法处理这个问题,消费者们的利益自然难以得到有力的保护。 目前我国摩托车行业执行国际认证制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将送检产品拿到国家检测机构进行一致性生产检测,保证后续生产与型式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但是国内这些认证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国家缺乏对企业认证后续工作的监督。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机制,在行业施行召回制只能是一句空谈。 企业与市场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大家都知道,现有摩托车很大部分卖到了农村市场,但是具体到每一个消费者手中,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很难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再者,由于对象大部分是农村市场,人们的法律观念比较单薄,在加上使用中的不规范操作,到底是设计缺陷还是个性的质量问题,谁也说不清,所以很少向企业要求摩托车召回。 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和市场都在进行整合,一线企业的摩托车年产量都已过了百万大关。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产品的缺陷随时都可能成为对手的武器,使自己的企业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如果企业现在不注重这个问题,不对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应该召回的质量缺陷,那么,随着问题产品数量的增加。一旦这个数量积累到企业无法承受的程度,积重难返,如果行业真的实行召回制,很多企业就有可能在召回的门坎上轰然倒下。 也许,在中国的摩托车行业实行召回制时机真的还不太成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现在可以高枕无忧,国家的保护政策和法律的缺失不是永久的,随着行业整顿的进一步深入,实行新品召回制,离我们还会远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xmz1979-203@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