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叫”失败:黑马养生堂还能走多远? 7 上页:第 2 页 案例点评: 尖叫,养生堂“情绪失控”的开始? 李志起 一向在市场上以“黑马”面目出现的养生堂,这两年似乎已经碰到些麻烦。从“清嘴含片”到“尖叫”的跌跌撞撞,我们感觉到养生堂已不象前些年在推广“农夫山泉”和“农夫果园”时的从容和自信。“尖叫”的推广失利,就是养生堂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典型事件。 养生堂是中国成长型企业的一个代表。对于成长型企业的共同特征,我们有一个“金字塔理论”的成长分析模型(见图一),它认为企业营销中最重要的要素可以概括成“一点一线五个面”:“一点”是指品牌成长机会点,“一线”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管理力”,“五个面”则分别是企业资源力、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沟通力、渠道控制力和团队战斗力,是这些要素共同构筑起各类企业的品牌大厦。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分析: 图一:成长型企业的金字塔模型: 一、 尖叫:战略上的一次冒进? 养生堂把“尖叫”品牌的推出作为企业品牌成长的一个重要机会点,然而对“尖叫”所背靠的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品牌失败的结局。 虽然世界市场上功能饮料已占到软饮料的将近10%,而且增长速度仅次于瓶装水,但在中国,这个市场的规模还远逊于碳酸饮料、瓶装水和果汁饮料。因此,尽管“尖叫”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功能饮料,但终究撑不起功能饮料的大旗。现在看来,情绪饮料作为功能饮料的更细一步的细分,是超前了一大步,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品牌战略的选择上,企业往往陷入两难,快一步就成为先烈,慢一步又被落下,所以在品牌战略的制定上一定要对宏观市场环境有最冷静、清晰的判断。事实上,在“尖叫”以及后来的“农夫汽茶”身上,尽管它仍然有“有益身体”的旗帜,但我们已经发现它与养生堂过往的主打产品,如“农夫山泉”和“农夫果园”等相比,其核心价值“天然、健康”已经不大明显,更多的是发泄、不满等不良情绪的共鸣。 二、资源力的不足制约“尖叫” “尖叫”与同样搭错“功能饮料”车的“娃哈哈”“激活”相比,资源不足的劣势暴露明显。首先是资金的不足,虽然对外一贯自诩“小投入大回报”的宗旨,然而背后则是资金回旋的困难,输不起的尴尬。养生堂在生产成本控制上一直处于劣势,产品线虽然都集中在中高端价位,然而利润却极低。 其次是精力不足。养生堂下辖品牌众多,横跨药品、保健品、食品三大最烧钱的领域,资源非常分散,品牌空心化严重,品牌之间相互都无法借力,致使养生堂给外界留下“新产品攻势凌厉,然而总是虎头蛇尾,缺乏后劲”的感觉。 “尖叫”无疑又是一次向全新领域的探险,养生堂原本想借助“尖叫”收获一个“新大陆”,然而“新大陆”没有发现,却反被困于孤岛,进一步透支了有限的资源,成为又一个令人痛心的“烂尾楼”工程。养生堂作为成长型企业,其核心优势绝不能建筑在一些虚幻的理念传达上,而必须将其转换为实实在在可以增殖的有效资源。 三、沟通战术:“三板斧”方法的失灵 养生堂作为饮料行业的一支奇军,总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早在瓶装水大战时,农夫山泉就以“有点甜”的独特卖点成功挑战乐百氏与娃哈哈。而其推广“农夫果园”的策略至今让营销界津津乐道。回顾养生堂推广成功的产品,我们都不难发现它惯用的手段和作风:即玩概念、打央视、借事件。这三板斧可谓“攻势凌厉,板板生风”,为养生堂赢得过不少的市场先机,也多次打破市场格局,从边缘走向主流。 在2004年功能性水饮料大战中,养生堂的“尖叫”也早已摩拳擦掌,轮出制胜法宝。然而这一次,“尖叫”似乎是有些用过了力,反而从主流滑落入边缘的尴尬境地。饮料是大众消费,所以一定要用主流的方法与消费者沟通。过度地追求创新,可能导致企业忽视了主体市场的真实需求,而纯粹为“奇技淫巧”而兴奋,为“概念”而概念,反而误导了自己。 “尖叫”在沟通战术上三板斧依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却是叫好不叫座,消费者不捧场、不买帐。传播优势如果无法转化成销售力,那么一定是传播的偏颇。 四、渠道的先天不足成隐患 “尖叫”从上市起一直利用农夫山泉打下的部分基础渠道。虽然产品定位明显不同,然而在渠道上却没有看到任何的突破。1997年,农夫山泉以“有点甜”一炮走红。但是成名之际,农夫渠道建设落后一着,埋下隐患,演变到今天,已经成为农夫“先天不足”的内在缺陷。 据一位农夫山泉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农夫急于在全国铺设一级经销商,无暇顾及更深入、细分的市场,为后来农夫渠道广而不深留下后患。而农夫的老大哥,娃哈哈在全国各地拥有3000多个经销商,另有成千上万的二级、三级分销商,娃哈哈掌门宗庆后被称为“织网大师”,通过这张网,娃哈哈产品可抵达最偏远的农村。农夫采用的是与娃哈哈相同的经销商制度,但是无论在规模、知名度和信誉度上,农夫都无法和娃哈哈相比。渠道的缺失不但是“尖叫”,而且也已经成为养生堂发展的巨大障碍,成为企业销售最大的短板。 没有忠实的渠道力量,一旦企业赖以为命的广告营销模式失效,则企业将会面临崩盘的风险。商人逐利而行,没有利润时倒戈一击,将会让企业完全暴露自己的困境。“尖叫”现今在市场的现状,应该是养生堂渠道短板的一个反映。 五、团队和管理的薄弱是根本 “尖叫”的战略不当,表面看仍然是市场策划阶段出了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本仍然没有调整到位。 在养生堂,从总部到渠道,销售任务层层挤压,导致养生堂的产品渠道压货现象严重。企业的销售总监更换频繁,上一任到下一任只有2到3年的时间,每一个人知道自己做不长,没有系统的发展思路。而且,每一位销售总监上台,大区经理都会全部更换。公司内部所有的高层,“几乎都是钟总的亲戚或者是其妻子的家人。” 虽然养生堂也曾经靠老总的个人能力取得成功,但企业做到这种规模,仍然存在从产品名、创意到广告制作全部依靠老总一个人拍板的现象,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的不成熟。比较同类企业也好,比较同等规模的企业也好,这种缺位现象都是比较罕见的。 养生堂在管理上明显存在重广告、轻管理、轻销售的现象。企业核心团队的不稳定也直接导致经销商的忠诚度大打折扣,与养生堂的合作只是短期捞一把的行为,没有长远共同发展的期望,管理效能越来越低。管理上的环环脱节不断在松动企业的基础,企业的根基因此总是风雨飘摇,让人捏把汗。 (本文原载2006年第一期《新营销》杂志) 李志起,中国著名实战派品牌营销专家,先后服务过美国百事集团、韩国现代集团、华龙今麦郎集团、康师傅食品、娃哈哈集团、双汇食品、贵州醇酒业、水井坊酒业、汇源饮料集团、青岛颐中集团、湖南太子奶集团、三全食品、澳洲生命阳光乳业、郑州日产汽车、北汽福田汽车、新加坡万花童教育集团、统一石化、石家庄制药集团、东X阿胶集团、东盛科技药业集团、贵州百灵制药集团、武汉健民集团、上海华源药业、内蒙惠丰医药集团、上海交大昂立集团、珠海姗拉娜化妆品集团、法国欧尼菲化妆品公司、中国可采化妆品事业机构、广东一品堂生物工程公司、江苏凤凰集团、山东九发股份公司等中国150多家著名企业的全案营销咨询服务。李志起先生是“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在企业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营销管理、团队培养、广告策划、新产品上市及影视广告制作等诸多领域有着精深的见解,尤其擅长针对各类企业营销现状,提供最具针对性的品牌营销实战方案,帮助企业迅速完成品牌和销量的双重提升,被誉为“中国品牌成长专家”。他创立的【李志起营销服务机构】,是中国近年来成长速度、业绩口碑都十分优秀的专业营销服务机构。联系电话:010-58235828,58235821,13910518561,网站: http://www.lizhiq.com ,或发电子邮件:Email: JACKELEE@VIP.SIN.com 与李先生交流。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