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式的领导危机 7 上页:第 1 页 崇祯失败的领导之路 我们接下来分析,崇祯是怎么走上这条失败的领导之路的。 史书上曾经评价过崇祯“自视聪明,而实则昏庸”。这实际上是很多自以为是的领导人容易犯的毛病。 领导人通常都是被别人送上神坛的,崇祯也不例外。崇祯的自我膨胀应该是从他除去魏忠贤开始的。实际上我们从史书上可以分析出,除去魏忠贤只是皇权的一种牛刀小试,并看不出崇祯有比别的皇帝高明多少的地方。但是,在当时的帝国臣民中,充满了对皇帝天纵英明、深谋远虑的热烈赞叹。在当时和后来的各种书籍、奏折、上书、对话、笔记甚至是民间传说、戏曲文艺乃至是今天历史学家的各种著作中,我们都找的到对崇祯的这种赞扬。置身于如此多的热烈赞扬中,要不飘飘然,平心而论是很难的。从崇祯一生的行事来看,我们显然可以看出,他并不具备这种定力。 这位皇帝后来更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过敏多疑当作是英明睿智,把刚愎自用当作是当机立断,把轻率苛刻当作是乾纲独断,把反复无常当作是随机应变,把轻率妄动当作是机智敏捷。他曾经反复在龙案上书写:满朝文武皆可杀。可怜他至死也看不清楚,毁灭他的正是他这种自以为是的领导能力。 领导应该做什么?哈佛商学院的领导学教授约翰·P·科特曾经有过总结,他认为,领导应该: 1) 确立方向、计划和预算。 2) 结盟、组织和配备人员。 3) 激励他人与控制和解决问题。 4) 创建领导文化。 就崇祯而言,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局势,作为一个皇帝,他显然应该: 1) 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 2) 发现人才,使用这些人才去实现自己的战略。 3) 赏罚分明。 但令人遗憾的是,崇祯在这些方面都做的一塌糊涂。他基本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大多数的时间,崇祯都沉溺于各项奏章汇报等等烦琐事务,并没有为明帝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有段时间,他甚至还觉得一个建议很好,这个建议是让全国登记的和尚尼姑全部还俗,然后编入部队充实兵力,或者择偶配对赶快生育,为明朝增加预备兵源。可见荒唐到什么地步。 崇祯更是分不清清流与潜流。但凡刚愎自用的领导者,围绕在身边的总是一些小人。而正是这些小人,不断地强化了崇祯自以为“天纵英明”的自我感觉,终于使得他身边的人都是些奸佞的宦官,而能为国出力的人却送上了断头台。清人后来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崇祯终于自毁了长城。 领导究竟应该做什么? 领导首先是个战略家。作为一位领袖人物,战略能力的缺失、错误或者实现战略思想能力的匮乏,都是最致命的。崇祯尽管常常不知疲倦地没日没夜地工作,但是从未意识到作为一位领导者,这不是成功的一个必然条件。尽管他一味埋怨大臣,却从来没有为明朝指明一条复兴的战略之路。 领导更需要明白,他不能把责任推给下属。兵法上有一条铁则:克敌在兵,制兵在将,任将在君。崇祯这样的领导至死也不明白“满朝文武皆可杀”的背后是自己不懂得用人之道。 现今不少领导人也有类似崇祯的嗟怨,他们感叹的是“人才匮乏”。然而真的是人才匮乏吗?为什么外资巨头和国内的优秀公司都是人才济济,单单人才匮乏的却是自己的公司呢? 崇祯的那个时代,明代建国已经二百七十年左右,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可谓数不胜数,远比他的祖宗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为多。朱元璋靠一帮农民军就成就了霸业,靠的是他识人、用人、倚仗人才的胆识和领导才能。而崇祯,最相信的却是身边的几个宦官。试想袁崇焕这样的大将,在他在边疆打仗立功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皇帝的褒奖,而是宦官的打击报复和崇祯的听信谗言。这样的环境,如何换得来人才为你效忠?而今的领导者也是一样的,你要想招揽人才,就必须懂得“将将之道”,懂得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和平台上,懂得尊重与信任人才,懂得责权利相对应的激励体制。否则,你的公司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人才愿意长久地呆着,表面上吹捧你的也将肯定是一些奸佞之辈,就像崇祯边上都是那些“以政治斗争为纲”的佞臣和人格卑劣的宦官是一个道理。 你不懂得尊重人才,市场就不会尊重你;你不懂得让人才发挥所长,自己的企业就不会发挥。这是古往今来的历史一再给予企业领导者的教训。 本文发表于2006年1月的《浙商》杂志“浙商课堂·以史为镜”俞雷专栏。欢迎探讨本文,作者的电子邮件是: raymondyue@12.com ,电话:13336013078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