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直销新思维、新规则(2)--生产消费者“批判” 7 上页:第 1 页 所以,吃西瓜的同时是不可以创造利润的,换句话说,消费的同时是不可以创造利润的,或者消费的同时是不可以生产利润的。如果你说可以,那么你只要勤勤恳恳地、忠实地消费一辈子、购买一辈子你看看你会不会成为百万财富的拥有者?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问题。“龙腾创想公司”和“山东众旺公司”就是宣扬消费可以成为百万财富的拥有者这样一个理念,尽管它没有说得那么明朗,但是违背真理的东西,最终也只会像“呼啦圈”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现在许多的直销(即多层次直销,未特别说明以下同)公司,为了规避“二个条例”的管理,纷纷在“理论”上找依据,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在消费的同时可以为自己创造利润”这样一个让人似是而非的“道理”,云里雾里的,着实让人“晕乎”了一阵子,现在还有许多的人在“晕”,《生产消费者力量》这本书在直销界里的流行就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消费不可以产生利润,而惟有投资才可以产生利润,我们只要牢牢记住这一个真理,破解一些似是而非的消费理念是比较容易的。 “生产消费者”这个概念,准确地描述应该是这样的:通过把人们的消费行为转化为投资行为,简称“把消费转化为投资”,从而参与产业和商业资本剩余价值的分配,这个过程就叫生产消费者,即消费的“资本化”过程,其过程的强弱就是生产消费者力量的大小。 这个过程的转化和实施就是我们上述比喻的“种西瓜”的过程是一样的道理。这个转化和实施的过程就是“经营”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生产消费者就是把消费者转变成经营者。显然“消费”和“经营”是两个本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把人们的消费行为转化为投资的行为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很简单,就是你要把单个的、游离的消费者,把他们组织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让后让这个庞大的消费者网络群体集中购买一家公司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或商品,你从他们购买所产生的利润中提起一定比例的利润,这个过程就是把消费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游离的消费者他是不会轻易听你的话的,即便是一群羊,也不是你抽他们一鞭子,它们就会乖乖地自动走进羊圈的。这里需要召集、需要沟通、需要说明,召集、沟通、说明就需要付出成本,付出代价,这个成本、代价是金钱的、情感的,甚至是付出健康为代价的,难道说这不是“投资”吗?投资不一定就是有形的资本!人们之所以不理解投资,就在于人们对投资仅仅只是停留在货币上,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否则“知识”就无所谓“产权”可言了。 直销就是一个典型地消费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只不过直销建立起来的是庞大的“推销员群体”(注意:直销员对直销公司产品的自用并不代表“消费思想”而还是推销的思想!),而推销产品在人的潜意识当中是一种要永远逃离的行为,所以直销进入不了世界经济的主流也就在于此,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只要它的推销成分占80%,它就难于进入经济主流。《交互式特许经营》(或者叫做“广义直销”)恰恰和直销(或者叫做“狭义直销”)反过来,它建立的是庞大的“消费群体”,推销产品的成分只占3~7%,而且是自愿的而非强迫的。 我们要说明的是《生产消费者力量》中,斯坦先生所提出的“你的店”是经典的“店铺销售”,而直销是属于“无店铺销售”范畴。所以一些直销公司“套用”斯坦先生的营销理念,但是它们一是不明白斯坦先生的利益分配机制,二是忘记了斯坦是典型的店铺销售营销,单纯表面的模仿而未得其精髓,结果不伦不类,让人贻笑大方。 “生产消费者”这个概念的流行我们暂且不论它是好是坏,我在这里说明的观点也不见得就正确,仅此是我学习中的一点体会,拿将出来供大家批判。其实,这种批判当中,就会有我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交流和碰撞的结果不是我们都进步了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消费者”这个概念是“伟大”的,斯坦先生是“伟大”的。 我们身处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没有新东西的出现,我们反而会觉得不自然了。在创新成为时代骄子的未来,我们应该给予那些创新者更多的理解的关怀。 欢迎读者来信交流!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Fjw64156510@sin.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