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角色分离”:延续脑白金生命周期之道 7 上页:第 1 页 从功效定位到礼品定位 1999年,上海健特生物成立,尽管脑白金在保健功效市场上稳步增长,但区域性的利润贡献依旧有限。一个偶然机会,健特生物在某试销市场请了对老头老太太花5万元为脑白金拍了个送礼广告,广告播放后,该市场销量立即急速上涨。发现保健品作为礼品的市场机会后,脑白金立即调整枪口,从功效宣传转向礼品宣传。紧接着,随着全国市场的基本启动,脑白金的礼品定位也开始从节日促销向日常传播转变。 随后,脑白金推出由大山与姜昆演绎的《师徒篇》送礼广告,开始使得脑白金的礼品概念得到广泛传播。“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在脑白金密集的广告攻势下变成了社会流行词。趁热打铁,脑白金也开始将礼品定位全面化,一口气推出《老人篇》、《子女篇》、《朋友篇》等其他几个送礼版本,广告语也增添了“送礼就送脑白金”、“收礼还收脑白金”等多种形式,面向不同的目标受众。 同时,一些“送礼送XX”的厂家也随即跟进,送礼送健康的时尚潮流逐步形成,保健礼品市场开始火爆(据中国社调所统计,礼品市场中,保健礼品位居第一)。从1999年12月份开始,脑白金的销售额已突破1亿,到2000年,脑白金更是奇迹般的突破了10亿大关(见表1)。 从市场策略看,脑白金适时而动,抢先在保健礼品市场上占位,然后通过持续的广告轰炸,刺激消费者购买;从市场表现上看,脑白金从试点到启动全国市场,再到礼品定位时的持续热销,其成功似乎很自然。问题是,为什么消费者送礼就送脑白金且连续送几年呢?为什么多数模仿礼品定位策略的厂商难以成功呢? 概念占位只是脑白金崛起的一个因素,有效地分离消费者才是其成功的秘诀。 礼品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其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消费者买与用的分离,具体而言,又形成了保健礼品的以下特点: 第一、保健礼品属于购买者介入较低的产品形态 对于保健礼品市场的购买者而言,买的目的是送而非用,而送礼的人多关心礼品的档次与送礼的理由,相比之下,不太关注具体的产品质量。于是,购买者的决策过程缩短了(如图2),从问题认识到做出购买行动,购买者决策的感性因素往往高于理性因素。也就是说,购买者一般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收集相关产品信息,只要有合适的产品满足送礼需求,购买者就会立即行动。 第二、保健礼品的心理价值大于效用价值 既然购买者看重的是礼品的档次与送礼的理由,考虑的是拿不拿得出手,就说明了保健礼品的心理价值要大于效用价值。脑白金采用心理定价而非成本定价,从上市之初的每盒68元,上扬到168元(礼品装),以较高的定价凸显了档次。同时,脑白金相继举办了“脑白金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脑白金杯CCTV电视模特大赛”、“CCTV脑白金杯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等赞助活动,凸显脑白金的社会档次,送礼送健康也给了购买者一个购买的理由。 第三、保健礼品的消费决策过程存在“反馈断路”效应 在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的情况下,当使用者使用保健品后,满意度又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方面,由于使用者几乎是意料外的接受并使用保健品的,他的消费期望一般不会太高,至少消费心态不是急切的,只要有一点功效,那么,他使用后的满意度就不会太低;另一方面,即使是不满意,碍于情面,通常使用者是不会将这一信息反馈给购买者的。我们将这称为“反馈断路”效应(如图2),这一效应利用了买和用之间的分离,切断了由于消费者使用而形成的反馈,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 在这种效应下,造成的结果是购买者会以为产品带给使用者了理想利益,从而可能欣然地进行重复购买。保健礼品成功地利用“反馈断路”效应,绕开了保健产品必须诉求的保健性,并美其名曰地赋予了更高价值的礼品性,这就是近几年保健礼品为什么这么火的深层原因了。 当然,消费者角色分离下的“反馈断路”效应是保健礼品的共性,但脑白金采取了有效的策略来维持和扩大“反馈断路”效应,就是其他厂家所难以模仿的了。 例如,脑白金的软文质量较高,达到了迷惑当时报刊编辑的水平,许多文章都被誉为医药保健品策划里的经典之作。同时,脑白金还将报纸软文模式搬到了电视上,在电视台设立“科技博览”、“生活百态”等栏目播放《生命领域的两大震撼》、《20亿美元的太空试验》、《白鼠立大功》等专题片,增加产品的权威性。对购买者与使用者而言,产品的知名度和信任度都大大提升,再加上脑白金对使用者采用了易感知功效的述求法,维持了“反馈断路”效应。 脑白金究竟能走多远? 自2000年达到顶峰后,脑白金的销售态势呈下滑态势,但每年依旧有数亿元的贡献额,同时,脑白金早已度过了所谓的5年期短命怪圈,成为保健行业为数不多的“常青产品”。2004年,脑白金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即使在保健品行业集体不景气的2005年,脑白金的上半年销售贡献依然达1.6亿元,高于健特生物推出的脑白金替代产品黄金搭档。 脑白金为什么还没有死?脑白金到底能走多远? 脑白金生命周期的延长,归功于其礼品定位和对消费者角色的成功分离。根据“角色分离”模式,脑白金的购买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他们之间的信息反馈较为困难,收礼的人不会轻易给送礼的人传递礼品的负面信息。这种反馈断路效应的存在,无疑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但是我们看到,保健礼品还是没有能够真正走出保健品的怪圈,因为绝大多数仍然是高价低附加值,仍然是在炒作概念,所不同的是保健礼品给购买者另外一个购买的理由,又巧妙得绕开了消费者的反馈,利用反馈断路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随着使用者阶层对保健礼品的使用,然后形成一定的口碑效应,总有一天会把产品信息传递给购买者阶层,也就是我们在图2中标注的过程②。当这个过程完成的时候,保健礼品的生命周期也就将要结束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保健礼品只是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并没有走出那个怪圈。 当然,在短期内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如促销、改进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等方式来进一步延长它的生命周期。例如,“脑白金里有金砖”就是一个成功的刺激购买者的手法。假设说送礼能送出一块金砖,那无论对购买者还是使用者而言,都是万分惊喜的事,同时,它会引起广泛的辐射效应,带动周围人群去消费。厂家若能进行类似有效的策略,也能延长产品生命曲线。 所以,我们看到,“反馈断路”本身并不是良性的反馈模式,信息断路也不是永久的,购买者阶层和使用者阶层的交流也不是决然分离的,随着口碑效应的扩大,总有一天会拉通整个反馈流程,如果产品不能提供理想价值,就会走入穷途末路。 启示 我们认为,从短期看,脑白金转向“功能+礼品”的方向是正确的。从偏重于购买者到分离购买者和使用者,是解决高价低附加值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营销“术”的角度无疑可以给众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对存在角色分离消费状况的许多产品而言,如保健品、饮料、烟酒、皮包、小家电、IT产品及组织市场的大量产品等,采取有效的“反馈断路”策略去延长生命周期。 但是,营销之“术”可以挽救企业一时,却无法挽救企业一世。脑白金利用消费者角色分离状况下存在着“反馈断路”效应,只是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但不能承诺给产品一个长久的未来。对消费者进行角色分离只是“术”,而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才是营销的“道”,才是营销的真谛。 一个企业生存的理由是它给消费者创造的利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经营中要遵守的“道”,而一些外部的炒作和一些运作上的小聪明只能是“术”,如果一个企业沉迷于“术”以期来塑造一个成功品牌,长青品牌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中国的营销能够从外部炒作的思维中走出来,希望中国的保健品能够从短命的怪圈中走出来。 原载于《销售与市场》案例版06.02期 孙洪杰,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sunnycq@16.com ,陈建,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lingrun@to.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