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雅虎中国:留人先留心 7 上页:第 1 页 以“请进来送出去”训练队伍 记者:新雅虎中国对优秀员工有哪些激励政策和措施?给优秀员工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施展舞台和成长空间? 邓康明:我以2005年雅虎中国招聘新员工为例说明我们的激励机制。2005年12月,我们在全国计划招聘100名新员工,其中50名应届毕业生。结果,仅有效的学生简历(即通过了网络快速测试)就超过23000份,最后一共招了近200人。 当时,我们提供的条件大致如下: 1、新员工都将受到吴炯、路奇的关注和指导,并会对每个人制订合适的发展和培训计划。吴炯是“雅虎第一代搜索技术之王”,目前依然每年从雅虎拿到相当的技术专利使用费,这笔费用远高于吴炯目前在阿里巴巴的薪酬;路奇是目前雅虎主抓搜索业务的副总裁。 2、其中的优秀员工,将进一步到美国去接受培训。 3、每一个被录取员工都将得到有竞争力的阿里巴巴股票期权。 4、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轮岗,不仅可以做技术工作,也可以做管理。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调换眼光,这也是为了培育员工具有“拥抱变化”的能力,不只成为一颗螺丝钉。 阿里巴巴在员工培训、干部培训上面投入是很大的,公司认为,与其把钱放在银行,不如把钱放在员工身上。一个公司要成长,主要取决于两样东西的成长:一个是员工的成长,另一个是客户的成长。我们自己成立了阿里学院,主要目的也是培训员工、培训客户。 阿里巴巴在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方面,主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2004-2005年我们引进了30多位高层次人才,如微软中国的人事总监、金山的CTO等;“送出去”就是与一些MBA学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把员工送出去学习、深造。阿里巴巴这种开放的文化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无疑让我们的员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忠诚度。 让“走动管理”搜集情报 记者:当有优秀员工离职的时候,你们怎么办?对员工离职如何有效管理? 邓康明:员工离职是很正常的,依据阿里巴巴的惯例,我们公司每年有10%的淘汰率。应该把不合格员工离职当作常态工作来管理。 我们把员工分成三种:兔子、野狗和猎犬。如果一个人业绩很好,但没有好的价值观,我们管他叫作“野狗”,这种人是一定要被踢出去的,而且这种人我们不会再要;还有一种人,业绩虽然不好,但他的价值观非常好,我们称其为“小白兔”,我们会给他机会改善,如果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也欢迎他再回来重新面试竞聘;留下的人必须是业绩和价值观都很好的,是我们公司的“猎犬”。 对于优秀员工的离职,我们强调的是“预防式走动管理”,主动走出去体察员工的动态:我们要求每个经理都要采取走动式管理,及早发现苗头,及早解决;通过月度和季度的团队REVIEW的机制,要求经理关注团队。当你的员工有问题来找你时,你已很被动了。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而不能走那么多的地方,但是你可以安排你的线人去走,这样你才知道这个公司到底有什么状况,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相信,在优秀员工提出离职申请的时候,任何的挽留可能都是太晚了。 抱“使命感”协同作战 记者:优秀员工之间如何协调、平衡、合作? 邓康明:做公司就像拉车,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统一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员工的力就不能往一处使,员工之间不但优势不能互补,反而可能使企业从内部先乱了“阵脚”。 当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可当你有50个聪明人时实际上是最痛苦的,因为谁都不服谁。雅虎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员工,带领这些优秀员工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其作用就像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粘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更关键的还是要把公司的战略、想法、文化、使命感告诉大家,因为公司花资源,请来的人不是买他的技术,而是买他的使命感。就像马总说的一样:“我觉得阿里巴巴未来的钱,希望最多的是花在人的身上,而不是机器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共同分享财富,共同去努力去创造,集成团队的友谊,我觉得这是非常快乐的”。 建“感情银行”鼓舞士气 记者:公司优秀员工的去留,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关系多大?人力资源部门该做好哪些工作? 邓康明:人员能不能留住,跟HR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要把自己的责任扛得那么重大。 如果一个人走进你的办公室说辞职的时候,这个时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如果他真的是一个人才,在走进你的办公室要辞职时,他一定想得很清楚了,随他去吧;如果他是一个人才又要求辞职时,我相信推他离开的力量绝对大于吸引他的力量。 作为人力资源部门,我们要关心的是整个管理层里面对于这个公司的人才到底怎么分析、怎么看。要想留住人才,我觉得真正要做的不是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不是靠一些规章制度,不是职业生涯规划,都不是。留人是要留心的,要看员工今天是否开心、迟到了……要对这些细节东西保持敏感,要多留心,这才是关键。 HR不要把离职的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我们最重大的责任就是要去为员工建立他们“感情银行”的账户,并不断地往这个账户上注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dajianghaodang@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