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你何去何从 7 上页:第 1 页 3G猜想,天堂之路抑或地狱之门 3G是联通咸鱼翻身的最好机会,当然也许是最后的机会。对于3G,人们住住把有限的关注转化为无限期待,但对于前景,人们并不含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京邮电大学的阚凯力教授是一个高调的3G反对者,在他看来,“3G很不成熟,上了以后经济效益会很差,甚至可能上千亿的投资都要亏进去。”而3G牌照怎么发放,阚凯力教授认为,信息产业部会屈服于国内和国外利益团体的压力,因而这样的决策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和最优化。但是,电信专家王煜全对此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如果现在还不上3G,那3G就过气了,就错过了进入的最好时机,中国不能再等了”。二者的针锋相对,事实上反映出3G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反映出来,以及会对3G运营商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3G之路无坦途。对于联通的3G之路,人们也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猜想。 猜想一,天堂之路 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联通对3G的追逐显得更加迫切。而随着中国3G业务试点的开始,3G的障碍正在逐步扫除,中国3G商用的盖头离何时揭开,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联通为此敝足了劲,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希望能尽早在3G战场上操练以一雪前耻,联通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事实上,联通之于3G绝非盲目乐观,联通有其自身的优势,作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全业务通信运营商,联通既有GSM网,又有CDMAIX网,虽然C网从一出娘胎就“体弱多病”,为此,联通没少发冤枉钱,大哥G网为此做出了许多的奉献,但联通一开始就把C网当作一个战略增长点培育,因为C网通过升级能实现向3G的平滑过渡,而且联通有多年经营C网的经验,这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其它的通信运营商无法比拟的优势,依靠CDMA2000从2G/2.5G往3G演进的平滑优势,以及CDMA2000 1X EV-DO手机对手机基本性能问题的现实解决,中国联通的3G业务在国内3G市场启动初期将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此外,在思想认识上,联通正打算从技术应用驱动向消费者需求驱动转型,联通标识和口号的更换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解。从整体演进思路看,CDMA2000往3G的演进是一种叠加式演进方式。在无线网络设备方面,CDMA2000的技术演进往往是通过在基站上更换或增加一定电路板来实现,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后向兼容。有人总结,中国联通选择CDMA2000往3G演进,至少拥有三大方面的相对优势:优势一,3G语音服务的优势;优势二,3G网络规模形成速度的优势;优势三,投资成本的优势。此外,联通还具备3G手机终端优势。因此,3G之战,也许是联通超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机会,在联通看来,成败在此一举,也就是说3G之于联通,也许是通往天堂之路。 猜想二,地狱之门 3G之战,联通并非得天独厚,联通也有3G软肋。中国3G之路不可能不考虑中国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接受度问题,而从全球的商用战绩来看,无论是技术成熟的WCDMA而是用户量最大的CDMA2000都缺少亮点。香港的和记电讯,它在全球的3G业务总共有805万客户,但和记电讯亏损却极其严重,仅2004年一年,和记在3G业务上的亏损就有250亿元之巨。和记的亏损有李嘉诚买单,但联通显然亏损不起,联通已经没有了在3G上折腾的资源,因为它已经为C网付出了太多太多,3G之路对联通来说显然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尽快形成规模,尽快实现盈利。 联通的3G之路,“双网”扮演的可能会是一个萧何角色,既成败皆源于此。一方面,联通借道C网可以实现向3G的平滑升级,C网为联通打开了一扇通往天堂的窗户;但在另一方面,C的发展依赖于G网的现金流支持,但随着向3G的全升级,G网的存活性尚存悬念,而一旦失去目前G网发展的支撑作用,联通C网在规模经济与盈利能力方面的脆弱性将可能暴露出来,这样联通借道C网向3G平滑升级就成了无源之水,3F之路自然就成了泡影。因此,双网如何协调发展的现实让未来联通3G业务的发展充满变数。 联通的另一软肋体现在用户储备和用户规模上,3G时代,如何实现对现有用户的保有和新兴用户的获取在某种意上将决定联通在3G之战的成败。联通也将面临高价值2G/2.5G用户储备方面的挑战。虽然联通的CDMA20001X在数据接入速率上比GPRS优势明显,但整体上看联通在高价值2G/2.5G用户规模方面与中国移动相比仍处于不利,而且在短期内,联通难以逆转这种差距。由此看来,3G之于联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未必没有可能,果真如此,联通拆分传闻就会应验,那样3G 就成了联通的地狱之门。 3G之路漫漫,联通上下求索。联通将何去何从,尽管有种种猜测,到底是一条阳光大道还是一条不归路,从目前的情形,我们还无从预知。但3G之路无坦途,联通的自我救赎尚需要时间去检验其成效,但3G的的确确是联通翻身的好机会,而如果联通果真借道3G领袖群雄,我们乐观其成。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ytyh159@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