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群鳄吞抢长三角揭密 7 上页:第 1 页 市场概况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无锡、苏州8个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全国最快的地区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在长三角地区次于上海、浙北地区,但相差不多。特别是苏锡常地区近年来是国际资本的投资重点。 这一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市场。2005年由于国际资本的深度介入,厂商争夺的重点已经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竞争更为激烈,每瓶2.5元以下的低档啤酒不论是在餐馆、超市,还是在零售商店,厂家的铺货量都明显减少。3元至4元的中档啤酒也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主要生产厂家无不延长产品线,力推4元以上的高档啤酒。 坐拥天时地利,拥有英特布鲁外资背景的金陵啤酒多年来一直稳稳当当位居南京市场老大。凭借性价比优势,华润旗下的莱克连续几年是南京市场老二。老三的位子几乎年年易主。青岛、珠江、天目湖、三得利轮流当过老三。 2005年,雪华啤酒进入南京市场。由于华润有意用“雪花”逐步替代“莱克”品牌,其它啤酒厂家抓住其品牌置换期的时间差,加紧蚕食莱克的市场份额。 青啤把在上海公司负责销售渠道管理并频有建树的沈冰调到南京分公司主政。沈冰一上任,就把销售队伍一分为二,一批人马专做烟杂零售,另一批主攻餐饮。青啤集团还利用其在马鞍山的工厂,生产专供南京市场的“钟山”系列啤酒。今年1月至5月,青啤南京分公司的销量同比增加了20%,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7%上升到10%。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干脆在南京雨花台区建厂,产能达30万千升。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个产能是南京啤酒市场一年的容量。金星在南京市场的第一个动作是争夺市场资源,对终端网点实行卖三送一或卖二送一的奖励。面对金星的攻势,其它啤酒厂商也不得不放血促销,有的甚至买断终端。现在终端要价越来越高。 苏南啤酒市场基本是由华润、英博、青啤、重啤四家所收购的强势地方品牌和江苏大富豪啤酒(荷兰喜力背景)占领市场,且市场已成饱和状态,竞争异常激烈,此外还有一些5万千升以下的小厂在强势品牌的夹缝中勉强生存,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地区啤酒产能超过市场销量的20%以上。 生产厂家品牌 1.华润雪花啤酒 华润雪花啤酒2004年9月以7100万美元收购澳洲狮王集团狮王啤酒在华全部业务,无锡、苏州、常州三家啤酒企业共51.6万千升生产能力。在江苏处第一把交椅位置,拥有世好、雪花、莱克、太湖水、林克曼等品牌。 1995年,澳洲狮王集团购买了无锡太湖水啤酒厂60%的股份,成立无锡狮王太湖水啤酒有限公司。之后又增加到80%,产能从6万千升扩大到12万千升。太湖水啤酒成为太湖流域城市的领导品牌,而莱克啤酒在沪宁沿线城市中亦取得不俗的成绩。1999年再次增持,股份提升到90%。同时在上海以西70公里处的苏州,投资1.7亿美元,建设了一座年产30万千升的超现代化的啤酒厂——狮王啤酒饮料(苏州)有限公司。1998年3月间建成投入商业营运,生产太湖水和莱克啤酒和狮王集团自己的品牌世好啤酒。1999年,获得德国贝克啤酒公司独家商标许可,在中国大陆生产和销售世界十大名牌之一的贝克啤酒。 然而澳洲狮王集团在华苦心经营九年,终因成本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不得不黯然神伤退出中国啤酒市场。2004年9月15日,狮王公司在悉尼设下竞标现场,共有美国AB公司、华润雪花、英博集团、喜力、三得利、麒麟6家参加了竞标,当时第一轮竞标中,三得利开价最高,但因全球狮王公司的大股东,日本麒麟公司的反对,三得利终无功而返。狮王的一进一退,使中国啤酒市场出现了更复杂的局面,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啤酒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华润收购狮王,其意义不仅是进入江苏市场,对华润建立华东、华南市场优势地位提供了有力平台;从布局上讲,构建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区域优势市场的连结更有长远意义。业内人士分析,澳洲狮王啤酒的三个分厂设于富庶的江南,临近上海,此项收购进一步令华润雪花啤酒占中国啤酒市场份额达12%.这对雪花啤酒在全国布局,尤其是长三角市场布局有现实意义。 2.英博集团 英博拥有南京的金陵啤酒和亚力啤酒及泰州三泰啤酒。2004年英博集团前身英特布鲁公司将金陵与亚力合并,更名“南京英特布鲁金陵啤酒有限公司”。增资改造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12万千升/年,成为南京第一畅销品牌。而泰州三泰啤酒却没有这么顺当,1996年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共同投资2990万美元组建成立泰州三泰金狮啤酒有限公司,2000年6月更名为江苏华狮啤酒有限公司。2004年9月,比利时英博集团收购了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的全部在华啤酒业务。但其中的三泰啤酒中方股东至今仍不承认这个外方股东的合法性,目前还处在法律纠纷之中。 3.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 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地处南通通州市。通州市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同苏北平原一脉相连,素有金三角上的“小上海”之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公司组建于1996年12月,由南通啤酒厂、南通五星啤酒有限公司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三宝乐啤酒株式会社合资组建,辖通州、南通、启东、盐城等4家生产工厂,拥有大富豪、通州、长江等品牌,总产能35万千升。大富豪啤酒目前已占据了南通80%的市场,18%的江苏啤酒市场。 2005年4月,喜力收购了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大富豪啤酒的股权比例将变为:南通富豪酒业有限公司持股45%,喜力亚太酿酒(中国)私人有限公司持股40%,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持股15%。 2005年8月,停产已2年之久的亚洲啤酒(苏州)公司被江苏大富豪啤酒公司收编。白天鹅啤酒又一次行销市场。这是大富豪公司收购的第五家啤酒企业。 由于苏州亚啤所处的吴江位于沪浙苏交界处,距上海50公里、苏州30公里,杭州不到100公里,大富豪不仅可迅速扩大产能,又能降低运输成本,对进军上海、杭州市场极为有利。 4.青啤集团 青岛成立了华东控股公司,先后收购建立了11家企业,遍布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扬州等城市。青岛啤酒(扬州)有限公司是青啤集团首家全资拥有的外埠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近2亿,拥有法国和德国引进的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年生产能力近20万千升,生产的高品质中丹系列啤酒和茉莉花啤酒。 5.重啤集团 2001年,重庆啤酒集团收购江苏省天目湖啤酒饮料公司60%股权;江苏省天目湖啤酒饮料公司占有40%股权,更名重庆啤酒集团常州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产能30万千升/年,主要品牌为天目湖系列啤酒。2004年9月,重庆啤酒集团常州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原镇江中泠啤酒厂,具有10万千升生产能力的新公司正式挂牌后,将再次推出中泠啤酒。 市场概况 浙北包括杭州、宁波、湖州、绍兴、嘉兴、舟山、台州七个主要城市。浙北处于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近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上海相当接近。浙江是全国啤酒消费大省,人均消费啤酒44升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省会杭州颇为典型,啤酒消费能力巨大,但厮杀也相当惨烈。杭州市场差不多是“百威”、“西湖”、“钱啤”的天下,中高档酒店差不多被“百威”垄断,而低档酒店及一些零售店则被“西湖”所控制。大的有“西湖”、“钱啤”两大企业的竞争,小的有“西子”、“桐庐”、“千岛湖”等小型啤酒企业的竞争。洋啤酒占据了酒吧市场。此前,宁波的“KK”、丽水的“仙都”等曾极力挤进杭州市场。近两年“红石梁”杭州主攻中档酒店取得一定收效。 杭州地产啤酒中,西湖啤酒产能超过20万千升,占据80%的市场份额。而华润钱江啤酒虽然有产能50万千升,但只占不到20%,华润又收购杭州西泠啤酒,与西湖啤酒一争高下。华润在浙江的产能最终达到70万千升,后备力量比西湖啤酒更强。与华润旗鼓相当的对手是英博集团。英博通过收购马来西亚金狮,在宁波市场占38%的份额。红石梁加盟后,加上宁波KK啤酒集团,英博在浙江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此外还有温州市场70%的占有率,英博当之无愧成为浙江啤酒市场老大。 熟悉浙江啤酒市场的人士透露,“英博在浙江有100万吨的产能,市场份额达30%,而华润70万吨产能,市场份额只有15%。” 生产厂家品牌 1.英博集团 英博2003年收购了KK啤酒(宁波)70%的股份,2005年又收购剩余30%股权。KK啤酒是浙江省居领先地位的啤酒公司之一。KK啤酒年产30万千升,2004年的销量为27万千升。KK啤酒拥有两家啤酒厂及一家罐装厂,分别位于宁波、舟山及余姚。 2004年6月,英博公司又收购浙江石梁啤酒有限公司70%股份,产能30万千升/年。 2.华润集团 华润2004年3月收购浙江钱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70%股份,钱啤公司主导产品为“中华啤酒”、“钱江啤酒 ”,产能60万千升/年,在浙江市场占有12%的份额。6月又收购浙江西泠啤酒,华润雪花啤酒占股70%,总投资2.2亿元。将达到年产10万千升。主要产品“西泠桥”啤酒。 3.重啤集团 2002年5月收购浙江大梁山啤酒集团公司,产能25万千升/年,生产大梁山啤酒。 4.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4年,系杭州啤酒厂与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总投资人民币24500万元,其中杭州啤酒厂占45%,朝日啤酒伊藤忠(集团)有限公司占55%。产能20万千升/年,产品有西湖啤酒系列产品、朝日啤酒系列产品。 5.青岛啤酒(台州)有限公司 前身为浙江海尔波酒业有限公司。2000年成为青啤在浙江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产能6万千升/年,生产的“海尔波”、“龙帝”系列啤酒。 此外,湖州市之江酒业有限公司的“之江”、“华王”;嘉兴市的“莫干山泉”系列啤酒;台州的洛克啤酒有限公司的“洛克”等。 纵观长三角啤酒市场,我们可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英博、华润、青啤已组成了长三角地区第一集团军;三得利、喜力、西湖朝日、重啤等处于第二集团军的位置;金星、燕京等将成为该地区潜在的竞争对手。2006年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2.2006年啤酒的高端市场将成为争夺的焦点。 3.5万吨以下的小企业面临生死大限,失去市场就失去生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zjt52@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