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激流勇进--周庄旅游模式的发展、变革和创新之路 7 上页:第 2 页 强化优势,创新机制 纵观国内的旅游古镇,周庄核心旅游区内的水乡资源优势,至今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独特性、唯一性和排他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发展何种形态的旅游文化,周庄的核心旅游区,始终是构成古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点。因此,周庄核心旅游区内的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要素配置,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继续完善和大力加强。 为此,周庄应对该区域内的旅游经营项目,重新进行通盘考虑。对于为数众多的商业店铺,则应“有退有进”。 所谓“退”,就是对那些跟环境不协调不和谐,甚至有损整体氛围的商家店铺,应当坚决迁出。 所谓“进”,就是对那些有助于营造水乡古镇文化氛围的商业街道和特色商铺,要进行补充、完善和提升。要从细节上做精、做深、做细、做透,使之个性化、民俗化、品牌化。要使街道内每一个小小的茶馆、酒肆、当铺、油坊、米行、客栈,真正做到古色古香,古风古韵。 事实上,周庄在旅游经营方面的失误,并非商业化本身。相反,是由于水乡古镇原有的商业文化氛围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其一,创新管理机制。比如,对于商业街道和商业店铺,政府应从过去的“有所不为”,转变为“有所作为”。将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集约式的管理。无论商业氛围的布置,还是商铺旗幌的设计,无论店家伙计的着装配饰,还是镇区居民的服务意识,都应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之提供具体帮助和培训指导。其二,创新经营模式。核心旅游区是人气最旺、商机最多之地。商铺退出涉及到利益再分配,处理不好很容易留下隐患,甚至激化矛盾。对此,需要从平衡利益的原则出发,对原有经营模式进行大胆创新。 在这方面,九寨沟景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历史上,九寨沟内也曾聚集众多的私人旅馆、餐馆、商铺,面积多达11.5万平方米。后来,当地政府经过摸索,采用“村民集体入股、政府集中经营”的新模式,成功化解了政府、民间、商家和游客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沟内所有餐馆、旅店和商铺全部迁出沟外,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保证了景区旅游的良性发展。 客户导向,快速应变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出现重大变化,旅游基本形态从纯粹的观光型,日益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市场的这一变化,对于多年来一直“人满为患”的周庄而言,无疑是个重新梳理市场的好机会。周庄的营销管理工作者,应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对多年来观光型游客占绝对主体的景区客源结构,逐步进行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周庄的经营管理者应在冷静分析未来市场趋势的基础上,处理好巩固传统市场和开拓新兴市场的辨正关系。 一方面,中国的梯度经济特征,客观上决定了观光型旅游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有旺盛需求。因此,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周庄,应继续高度重视这一目标市场,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营销措施,进一步巩固旅游分销渠道,保护现有的市场份额。 鉴于周庄跟旅行社的关系现状,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国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周庄应主动放下身段,发起“情感公关”,努力修复跟旅行社的传统合作关系。同时,还应对现有的渠道模式重新思考:其一,要在深入分析全年客流量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和平衡景区淡旺季的客流量,大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其二,要放眼长远,跟旅行社建立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后,凡涉及票务政策、游览线路、节目设置、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重大调整,景区均应事前广泛听取旅行社的意见;其三,强化网络营销和网络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客户数据管理库,并与国内著名旅游网站或旅游机构开展合作。 另一方面,从长远趋势看,休闲度假市场将是未来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对于这一目标市场,周庄应抓住时机,及早介入。由于该市场至今尚未成型,处于成长初期的朦胧状态,因此,跟传统市场相比,其消费行为特征较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显得难以捉摸和飘忽易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战略决策时,既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变革创新,又要尽量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而我们的营销管理者,则应持续追踪市场趋势,努力捕捉市场机会。要善于透过各种偶然性的市场现象,发现新需求,寻找新客户,开辟新市场。 与此同时,面对旅游市场的重大变化,我们的营销思维和管理体制,也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在周庄期间,笔者留意到,景区通常存在的一些惯性思维和营销管理问题,在周庄也时有表现。一般来讲,国内景区在做大之后,通常会出现三种不良倾向:一是经营者自我膨胀,开始店大欺客,藐视旅游经销商;二是来自市场一线的营销建议,不再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三是机构复杂,办事效率降低,管理走向繁琐化。 客观地说,这些问题在景区发展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在企业发展的鼎盛期,潜在的危机会被令人鼓舞的业绩数字所掩盖。然而,所谓“不谨于始,必败于终。”理性的营销管理者,理应在苗头初现之时,就予以高度警觉和格外重视。否则,终将酿成大患。笔者在长期的景区营销工作中,曾经多次目睹过这样的市场失败案例。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彻底转变观念。从领导到员工,要真正做到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尽量简化工作流程;三是要在严格管理和灵活应变之间,保持适度平衡。身为营销管理者,我们应该明白,客户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为了让我们的客户高度满意,企业的营销管理体制,必须保持一种瞬间反应和快速处理的能力。当我们面向市场和客户时,最好的服务原则,应是方便、快捷和简单。 最后,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现在的“水乡周庄”,还是未来的“国际周庄”,“中国第一水乡”这一品牌,始终是引领周庄走向成功的一面最耀眼的旗帜。在未来,当水乡周庄最终走出“品牌困境”,从品牌形象到景区品质,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梦里水乡”,那么,周庄一定能够再现辉煌! 郑泽国,景区营销专家,电视策划人。2004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曾在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长期工作,历任记者、编辑、导演、制片人、广告部经理、影视制作部经理、市场营销部经理、企划部经理。10年影视职业生涯,7年营销策划。2006年2月,移居加拿大温哥华,目前主要从事旅游营销策划和中加旅游文化交流活动。 联系方式:020-38624266,13059165166(广州)。778 8812423,604 4385901(温哥华) 电邮: cctvbase@sin.com 、 zhengzeguo@yaho.com.cn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