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超女2006,拯待跨越的五道坎 7 上页:第 2 页 第四道坎:广告商的传播效果 广告商的支持向来就是媒体进行节目创新的源动力,去年“超级女声”之所以获得成功也是和广告商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反过来,“超级女声”的巨大收视效应也让广告商赚了个盆满钵满,这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蒙牛,通过冠名“超级女声”,蒙牛的酸酸乳项目从几亿的销售额暴增至二十几亿,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令业界瞠目的是,湖南卫视在“超级女声”举办期间的广告价格居然超出了央视一套,广告商对其的追捧由此可见一斑。此举动也向业界昭示,所谓全国性的频道不再只是行政性的概念,只要收视、覆盖、影响做的好,每个省级卫视都可以是全国性媒体。可以说,2005年湖南卫视以实际的收视数字向业界表明:央视能做到的我们同样也能做到!
2006年湖南卫视的风光能继续吗?因为2005年“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2006年广告商对湖南卫视表示出了更强的追捧,许多广告商都梦想着成为蒙牛第二。像“梦想中国”去年的冠名商青岛啤酒今年也舍央视而转投湖南卫视的怀抱,这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冲着“超级女声”的影响去的。甚至很多的广告商在和其他媒体进行合作洽谈时,也纷纷表示希望媒体能做一档像“超级女声”那样的节目。但湖南卫视还能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期望吗?众所周知,“超级女声”是特定阶段、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它是观众在对既有电视节目极度审美疲劳下的一种喜好转移,而随着观众对选秀类节目的审美疲劳,“超级女声”还能继续风光无限的神话吗?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去年“超级女声”之后,湖南卫视顺势推出了“闪亮新主播”这档新的选秀类节目,但与“超级女声”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档节目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其主赞助商仁和药业也并未同蒙牛一样,一飞冲天!
第五道坎:湖南卫视的创新突破 创新是电视节目的根本,我们观察每一个节目之所以能获得受众的青睐,主要是因为这档节目的创新性。有人曾经说,“超级女声”的出现,开创了中国选秀类节目的先河。此话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夸大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超级女声”所具有的卓越影响力。比如说群众参与、比如说海选、比如说短信支持等等,湖南卫视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虽然湖南卫视之前也有很多的媒体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其所造成的效果与影响力却不是能和湖南卫视同日而语的。
观察2006年的“超级女声”,在活动的操作及评选的办法上,我们看到的仍是去年固有的模式,一样的分赛区比赛,一样的海选,一样的PK,虽然主办方一再表示今年会加入许多创新的环节,比如说简化报名手续,增设初级评审,比如说启动复活机制,比如说变换评委的人选等,但我们看到这些所谓的创新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变革,而在其主要的参与模式、评选办法等方面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2006年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很难想象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模式还能像去年一样吸引那么多的参与者。创新的乏力,模式的陈旧,最终必然导致“超级女声”陷入选秀类节目的红海,前途叵测。
不管怎么说,大幕已经拉启,各路好手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中国有句古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究竟姜还是老的辣,还是后来者居上,我们现在就拭目以待,至于输赢成败,年底自然可见分晓!
从湖南卫视开始,近年来中国的选秀类节目日渐风行,很多的电视媒体都顺势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超级女声”无疑是这些节目的代表,但它的前途到底如何?它需要处理那些层面的关系?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尝试做出一些注解。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liushui5460@hotmai.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