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五一”家电市场六大热点 7 上页:第 1 页 涨价同盟 按照往年“五一”家电市场的规矩,各大家电企业都纷纷抛出价格利器,实现新一轮的降价风暴,从而获得消费者眼球,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今年的“五一”家电市场的价格却有点不一样,有涨有降,涨的却比降的多。 除了平板电视,由于受厂商推广这一产品的迫切需要,以及在整个平板产业链的共同推动下,许多企业都推出了平板电视大幅降价的活动,平均降幅都在15%-30%左右。而且,伴随着平板电视从贵族走向平民,降价风暴还将持续上演。而“五一”的降价风波只不是一场前奏预演。 空调、冰箱、洗衣机都在涨价。其中,以空调的涨价最具艺术性。一些企业尽管推出了部分特价机型,但同比往年的不限量和888元超低机,今年的“五一”空调特价机开始涨价,平均涨幅在10%左右,而且是限量供应。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新品价格同比提升较大,市场上主销1.5P空调均价已经从1800元提升至2100元左右,一些二级能效的空调价格也同步上涨了15%左右,而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实现涨价的方法最为普遍。海尔等企业就没有推出特价机,而美的、格力、志高、新科等企业也是少量推出,重点都放到了新品推广上。 据了解,今年市场上,少量老产品由于面临淘汰,因此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五一”投放还能起到刺激销售的目的。而新品的上市价格却同比提升了15%-20%不等,并成为厂商推广和促销的重点。而原来存在于市场上的众多普通机却不见踪影。在这一高一低之间不难看出,众多空调企业涨价的真实意图,较以往的假涨价,今年的空调价格确实上涨了不少。 而冰箱、洗衣机领域的涨价也较为类似。只不过相对于现在的冰洗行业10%左右的涨幅,一些企业并不满足。并透露下一阶段,冰洗产品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关键是看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再做决定。 对于这些企业的涨价原因,矛头都指向了原材料上涨。据了解,自年初以来,仅铜价就上涨了60%以上,而铝、铁、塑料、石油等原材料的价格也一直波动起伏,确实给家电企业的生存成本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赠品营销 买赠促销是家电企业们历年来参与“五一”市场竞争的惯用手段。现在,许多消费者都被惯出了一个“毛病”:买家电首先问赠品。一看赠品的实用价值,二看赠品的数量。今年的“五一”家电市场上,赠品营销也示毫不弱。 今年的赠品营销,尽管是在内容和形势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但由于赠品营销手段的经久不衰,还是给被涨价声音笼罩的家电市场一定程度的缓和,也能给消费者带去一定的吸引。 来自海尔、康佳、创维、美的、格力、长虹、志高等企业的消息显示,他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赠品营销上。笔者以为,企业们之所以在赠品营销上表现的乐此不疲。一方面,通过赠品可以避免直接降价,减少企业在利润上的损失。另一方面,赠品在一些时候比价格对消费者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五花八门的赠品堆在家电卖场中颇为壮观。每家企业最至三四样,最多十几样。以海尔电视为例,针对流媒体电视的彩电图像可以直接打印输出功能,推出了购流媒体电视送佳能打印机的活动。而奥克斯展台前的赠品更是多达十几种,针对不同定位的产品赠送不同档次的礼品。长虹空调还专门针对生态空调新品,开展了购机送九寨沟旅游的活动。这一系列买赠促销都有力地刺激了终端销售。 与往年的盲目投入相比,家电企业制定了明确的规划和细化方案,无论是赠品的范围和领域,还是赠品的质量和实际价值,以及数量,都有了规定和控制。避免了以往出现的赠品名不符实等情况。这种务实的做法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能起到较为直接的作用。 通过赠品营销,除了支撑起家电企业的“五一”促销活动之外,还为其今后的市场操作埋下了伏笔。一旦“五一”节过后,赠品营销停止后就能够保证企业的市场价格体系的稳定,避免直接降价,从而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 精打细算 细心的消费者一定会发现,今年的“五一”家电市场上,无论是厂商,还是导购员都变得精明起来,主要体现为在资源投放上核算投入产出比,终端推广和导购员介绍过程中都学会了精打细算。 选择有效果的终端促销方式和宣传媒体。像临时促销发放单页,卖场户外巨幅发布促销内容,或是卖场地贴的引导标志,都是对消费者的有效抢夺手段。而之前不计成本、不考虑效果,只知道投入的行为已经看不见了。每个家电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往年的“五一”前期,几乎所有家电企业都会在报纸上刊登促销或形象广告,而现在却变成了厂商捆绑在一起发布促销广告,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最具代表性的,还属导购员的介绍。买任何家电产品,如遇消费者嫌价格贵,导购员都会算一笔帐。对于大品牌是这么说的:现在原材料这么贵,仅成本都得这么多钱,再说了这种大品牌,质量、服务,用多少年都有保障,这么一算,根本不贵,反而还让消费者觉得还沾了便宜。 而对小品牌的解释也丝毫不弱,除了算出原材料成本的价格,还会清楚地告诉顾客,小品牌连广告宣传的费用都省下来了,直接让利消费者。原来小品牌不做广告,倒是为消费者考虑成本。这话听起来也有道理。 实际上,在行业环境日趋恶劣,企业经营难度加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家电企业也在不断思考突围的途径和方式。这种精打细算行为的出现,实际上也是企业在经营风格和操作方式上的转变,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wjian@12.com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