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导向定价的中国实践 7 上页:第 2 页 3、做好价值链成员的利益分配。 价格,看上去就是个简单的数字,但它却牵动着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心”。就像笔者曾经提到的,如果你要提高售价,顾客不干;如果你要减少利润,股东不干;如果你要降低成本,供应商不干;如果你要压缩费用,员工不干。怎么办呢?科学的把握价值链上的各成员利益分配是关键。 1)“孝敬”顾客的前提是“剥削”供应商。 上面我们提到,一个企业就靠“同等质量价格最低”的方式来生存,前提必须是有足够的成本优势。那所谓的成本优势,到底靠什么达成呢?在价值交换的各个环节,只要有一方特别享受,另一方肯定特别难受。如果你要超低价格来“孝敬”顾客,你必须“剥削”供应商,也就是你的利润实际上不是从消费者身上赚的,而是从供应商身上赚的。 做过销售的人都会说“家乐福不讲道理”,做过经销商的人都会说“宝洁不讲道理”,现在又有人说“国美不讲道理”。怎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他们向消费者提供超低价格的产品,必须对供应商的原料提供有严格的控制,从而把成本降下来。否则,他们不可能赚钱。所以,你准备以超低价渗透市场时,必须要考虑好,有没有具备“剥削”供应商的能力。 2)“剥削”顾客的前提是“孝敬”人性。 如果你已经认清自己不适合做低端市场,必须要往高端走。但需要考虑的是,你让那些有钱人怎么掏腰包。上面我们谈到在完整产品上挖掘价值。比如,万宝龙、劳力士等品牌主要在人的虚荣心、权力和地位的需要来定位自己的品牌,从而保持极高的价位。 单纯从产品上看,这些产品的毛利率确实令人羡慕,但不要忘了,维持这个价位是需要极高的营销费用来支撑的。比如,万宝龙要保持极品价位,就不能进入家乐福,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家乐福推着购物车来购买万宝龙。所以,必须选择高档的写字楼、高档的综合商场和机场等地方开设专卖店或专柜;你要做广告,绝不能花2万元就拍摄一支TVC,至少要花200万元以上的拍摄费用,甚至2000万元以上;请明星代言也不能请二、三流明星,必须是国际顶级明星。这就是意味着你比普通产品付出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推广费用。这么巨额的费用谁出?当然厂家自己出。 所以,也不要简单的认为,做高档产品就能赚钱,为了“孝敬”人性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 3)“资金周转率”比“单品扣点”更重要。 人们总是幻想,如何彻底消灭“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现象。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市场经济就是强者生存、弱者灭亡的经济,你长大了可以不“欺负”人,但比你强大的人却会来“欺负”你。 不过,对企业而言,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和你中间商合作时要倡导这样一个生意理念:“资金周转率”比“单品扣点”更重要。 经销商也好,卖场也罢,他们特别愿意和企业谈“单品扣点”,因为,扣点高,利润率就高。但企业一定要从“资金周转率”来考虑合作。原因很简单,A产品扣点很高,但一年只能卖1件;而B产品扣点很低,但一年就能卖100件。中间商卖哪个更合算呢?如果你能这样说服你的经销商和分销商,那么你的生意就好做很多,而且你可以在中间商的扣点上可以节约部分费用。 4、做好价格体系管理。 把方向和规则搞清楚了,我们再谈谈定价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以及价格维护的相关技巧。 1)充满博弈的“两大环节8大因素”。 谈定价,必须把价格体系分为两大环节来考虑:一是,从成本价到出厂价,可以叫内环价格体系;一是,从出厂价到零售价,可以叫外环价格体系(如图1所示)。这样分的好处在于,能够清晰的看到两个环节中的影响因素,并找到他们之间的平衡点。 影响内环价格体系的因素有四个:成本、销售费用、其它期间费用和利润。其中,哪个因素的影响力都不能忽略,不过最让人头疼的是销售费用。因为,提取销售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战斗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大小,也会影响外环价格体系的稳定性。所以,在企业,一个新产品上市前,往往把焦点都集中在销售费用上。 影响外环价格体系的因素也有四个:出厂价、经销商出货价、分销商出货价和终端零售价。与内环价格体系的影响因素相比,这四个因素的控制难度更大。因为,你的产品已经被人买走了,进入别人的仓库了,到底如何出货,人家不一定全听你的。 在实际工作中,这两大环节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环节内部的各因素也充满着博弈关系。所以,企业要对产品定价时,一定要先把这两大环节8大因素的关系描述清楚,然后在每个因素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而做到价值链成员的相对满意。 2)有效定价的两种工具。 按理说,定价应该从成本价到零售价,把所有环节的所有因素要设计好。但在企业里,往往对外环价格体系的制定成为定价策略的重点。原因是,不少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太好计算,单位营销费用的提取也基本华而不实。 对成本而言,虽然对每个产品有明确的成本计算,但固定成本的分摊,基本采用平均分摊的方法,难以考虑一个产品的销量大小、档次高低和市场操作的难易程度;部分变动成本也因为通过大规模的招投标来产生,分摊也不一定那么精确。所以,对企业而言,产品单位成本的实际意义一直不明朗,就是把它算出来,也只是账面上的、看似漂亮的数字而已。 销售费用更糟糕,如果你按照产品单位价格来提取,有些产品的销售费用,就算把单位利润全部搭进去也难以满足市场推广的需要,而有些产品的销售费用,提取后却没地方用。所以,企业比较喜欢算总销售费用,年底算账时,总销售费用比例没有过分膨胀,总的利润率稳中有升,就算胜利了。 中国企业的这些做法不一定符合精细化管理原则,但在实践中,我们还是遵循大部分企业的常规做法,在此只是谈谈外环价格体系的制定。 A、内扣法。 内扣法是从产品的出厂价开始累加各渠道成员的扣点,一步一步推算出零售价的做法(如图2所示)。 这有点像成本导向定价法。但所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零售价是相对固定的,出厂价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把更多的文章做到经销商扣点、分销商扣点和终端店扣点上。根据企业规模和讨价还价能力的大小,各环节扣点设计也有所不同,这里也难以给出标准扣点的参照值。 一般情况下,企业比较喜欢用内扣法,因为相比之下,内扣法从一个相对低的基数往上累加,在同样的扣点上,给渠道成员的绝对额相对少,久而久之会给企业节约很多费用。比如,你的产品出厂价10.00元,按照图2中的扣点来计算,经销商出货价为11.20元,二批出货价为11.87元,终端零售价约13.30元。但我们从13.30元再往出厂价用同样扣点比例倒算就会明白,最后你的出厂价不是10.00元,而是9.68元。也就是说,同样的游戏规则,正因为一个基数的不同,就有可能每单位产品损失0.32元。如果这个产品能卖10个亿,那你损失多少呢? B、外扣法。 实际上在上面的举例中已经提到了,外扣法就是从产品的终端零售价开始逐个缩减各渠道成员的扣点,一直推到出厂价的做法(如图3所示)。 这有点像需求导向定价法。但所不同的也是,把文章做到渠道成员的扣点上。笔者不太建议企业使用外扣法,除非你企业的实力太小,和渠道成员的合作完全处在被动局面才能使用。由于同样的基数问题,渠道成员,尤其终端零售店特别愿意采用外扣法来算。这个时候,你就有必要和渠道成员谈判一个合理的扣点比例。 3)常用的价格维护措施。 其实,在不准备打价格战的前提下,价格维护的真谛在于稳定终端零售价。但做到这一点却没那么容易。我们虽然看到有些企业的产品零售价很稳定,但其背后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常用的维护措施有三个: A、产品层面要避免同质化。 价格维护的前提是价值维护。也就是说,你想稳定终端零售价,就尽可能避免你产品的同质化。早期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前两年的金龙鱼食用油、今年的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可以说都曾遭到很多人的批评,在其行业里引起不小的风波。但这些企业的可取之处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路子,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产品的同质化。 笔者认为,虽然他们的个别做法值得商榷,但这种敢于走差异化道路的思想是值得嘉奖的。如果想维护好你的价格,就得在价值上提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B、渠道层面要防止恶性窜货。 虽然不能绝对的说“窜货不好”,有时候适量的窜货行为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但窜货的本质就是销售管理的不到位。而且,对大部分企业而言,适合窜货的地区越来越少,不适合窜货的地区越来越多。所以,防止恶性窜货是维护价格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到底如何防止?这是另外一个P,渠道管理层面的问题,在此不做重点解释。 C、促销层面要防止侵蚀品牌价值。 很多企业抱怨,我们的价格怎么就维持不住呢?其实不少根源都在自己。不妨好好检讨我们所采取的促销活动。特价、买赠、加量不加价、返利、经销商铺货奖、年终特别奖等等,都意味着什么呢?其实都是变相的降价行为。你在经销链上已经把这样的促销活动做绝了,你的价格还能维持住吗? 所以,企业要组织策划一些促销活动时,多想想如何给产品和品牌增值?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想如何快速的把货甩出去、如何把这个月的奖金拿到手等。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机制入手。也就是,如果企业有一套能够让员工看得更远的机制,策划人员的心态会得到更正,他们的心态被更正过来,我们的促销活动也就变得更加有效,价格的维护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原载:《销售与市场》 包·恩和巴图,资深营销管理专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营销策划100人,畅销书《中国营销50问》的作者,邮箱地址: enhebatu@26.net ,个人博客:http://baoenhebatu.umg.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