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医药物流,外资水土不服

医药物流,外资水土不服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6-15, 作者: 倪云华, 访问人数: 2947


7 上页:第 1 页

  未来进入模式

  但随着国内医药领域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格局将会进一步变化,外资进入医药物流的方式和策略也将有所调整。未来几年外资进入医药流通环节将主要以一下几种模式为主。  

  第一种模式是医药生产企业自建物流。2004年10月,全球排名第二的研发、生产型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外商独资企业。外资医药制造企业试水流通环节,无疑将会对葛兰素史克原有的国内医药代理商们产生冲击。如果这类跨国制药公司增多、或者跨国制药公司和永裕新兴这类国际化的药品分销公司进一步合作的话,无疑会对中国医药分销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第二种模式是零售连锁企业涉足医药流通。除了原有的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外。近日,全球两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日前与相关的审批部门以及国内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多方接洽,为进行药品经营作准备。意欲涉足医药零售。其实,在国外沃尔玛也早已涉足医药产品的零售。  

  第三种模式是由医药批发企业承担的“第三方物流”。 今年5月将正式对外营业的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是由由日本全国赤帽株式会社(持股40%)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持股20%)、中国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及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共同投资组建。由于全国赤帽株式会社原本就是凭借着医药物流业务闻名于日本,所以人们都自然而然地认为,上海赤帽实现了外资进入上海医药物流的“零突破”。  

  整合

  从趋势上来看,外资将从不同的途径涉足国内医药物流行业。中国医药商业领域的重组、并购还会持续发生,产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医药商业企业将越来越关注内部结构的调整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在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运营模式、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做战略转型。  

  《十五规划》中指出将在未来几年内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  

  于是乎,众多地方闻风而动,全国各地企业投资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情高涨,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十几亿元,将医药物流的盘子越做越大,尤其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更是“虚火过望,高烧不退”,都在建设国际水准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相关数据显示,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6亿元;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均为企业投资修建、总投资7亿元;内蒙古国家西部开发项目,占地1500亩的“北方药都”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海南知名企业集团三叶与海南银森实业、天津浩地集团和香港满京华投资公司兴建的包括GSP医药物流商城在内的“三叶数码城”已被列为海口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共同斥资13亿元巨资兴建。

  但是,缺乏规划,盲目追求规模的建设将无益于提高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国内的医药物流企业应将核心能力提升到运营效率上来。近期,国药集团和上海医药纷纷联手全球供应链执行和优化方案的领头企业曼哈顿联合软件公司,为其提供仓储管理系统以及相配套的供应链应用工具(WMS)。同样,北京医药也已携手世界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巨头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全套引进西门子的物流技术、设备和管理,建造一个投资6 100万元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这些举措才能真正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使得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这场竞争中成为了国内的领跑者。  

  总之,随着医药行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也会在医药物流行业重演。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韬光养晦,练好内功,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yunhua.ni@gmai.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医药物流积弊与对策大起底 (2005-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应云、张永娟)
*中国医药物流商业发展趋势探微 (2004-12-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汪应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