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本土策划咨询业? 7 上页:第 1 页 ·皇帝的新装,越穿越不像 资历不够深是中国本土策划界的普遍隐痛。相对于国外那些“理论实践两栖专家”来说,中国的策划人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中国大多数策划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洗脚上岸的知青、工农兵大学生、文学青年或是新三届,普遍没有接受过严谨的、循序渐进的系统营销教育,更受到国内恶劣营销环境的影响而缺乏实践论证与市场检核的机会与舞台,从某个角度而言,为数众多的中国本土策划行业人士甚至可以说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形下半路出家的。他们不像国外的那些成熟专家可以用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对营销、对行业的认知与分析,可以拥有比较完美的营销研究环境、比较完善的工作道具,比较成熟的积累借鉴。因此,中国的策划可以说仍然处于摸索状态,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太多的成果可以共享,一切只能是在不确定中尝试。 与此同时,中国蓬勃兴起的企业迫切需要获得专业的、资深的策划服务和咨询。出于对企业自身策划水平的质疑与困惑,企业往往把目光投向外部策划单位特别是那些知名智囊单位。在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企业往往也需要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与合作成功的安全保障,换句话说,企业需要一些资历比较深或是“看起来资历比较深”的智囊单位。于是乎,顺应国内营销发展的畸形需求,一时间中国本土策划界流行起了“皇帝的新装”,“大噱头、大牌头”的各类行头满天飞。你搞“资深专家”,我就上“杰出策划人”,你是“十大策划人”,我就是“十大策划专家”,你搞“学院派”,我就弄个“实践派”,国外有“定位”,我们就来个“插位”,国外有“细分”,我们就有“切割”。 让得有一家评选机构曾连续三届邀请笔者参选“中国十大策划专家”,由于行头太大,笔者自忖入行仅十余年,资历尚浅,不敢妄居,再三推脱,但笔者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一位由此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策划专家”向客户堂而皇之的自我介绍,并以此为最重要的行头,不免有些哭笑不得。有一位知名企业老总私下亦曾告诉笔者,他最高纪录是一天之内接待了9个“大噱头、大牌头”的专家,不是“十大策划人”就是“十大策划专家”,不是这个“理论”就是那个“原理”,委实令他有些受宠若惊,也有些云里雾里。 ·扭曲事实,夸大成果 扭曲事实、夸大成果是当前策划界的通病,也是中国企业最头痛的问题。原本企业找智囊,就是希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岂知有些号称“多么知名”或是“多么有影响力”的智囊,让多少企业濒临破产而不是事先描述的事业兴旺。你几乎听不到有哪一家智囊单位愿意对客户坦诚相待,把失败案例向客户进行陈述,你听到的永远是成功与辉煌。去年某知名策划人士一度宣扬的“奇X食品”、“飞X食品”,今年在中国主流市场上已经是芳踪难觅了。一年之隔,翻天覆地。笔者记得奇X公司的老板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一度描述其当时做出大规模广告投放决策时的那种心怀忐忑与忧虑不安。果不其然,几十年的家底打了水漂,一切又回复到最初的那个零。从零到1亿,几经拼杀,历尽艰辛,殊为不易,从1亿到零,区区1年,轰然崩坍,想来辛酸,令人侧目。 长期的扭曲事实,夸大成果,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久而久之,中国企业界就形成了一种“狼来了”的谎言效应。相当一部份中国企业界人士普遍对中国本土策划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的策划人往往对业绩或成果是“以小夸大,以偏概全”,不足信,亦不可信,可以说对中国本土策划业基本上给予了全盘否定。 行业自救,刻不容缓 中国本土策划行业的杂乱无章已经种下了恶果。现在,我们可以发现,稍稍上一点规模的企业都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开始远离中国本土的策划公司,转而向那些底子厚、实力强、工作严谨的跨国咨询公司靠拢,尽管它们的收费比中国本土策划贵上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中国本土策划业,愈来愈趋于边缘化,甚至国内知名度极高的策划人,其服务的客户也仅仅是一些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民营中小型企业,与那些跨国公司、知名大型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或者是大型民营企业基本绝缘。 中国本土策划行业如果再没有清醒认识,如果继续沉湎于“中国幅员辽阔,企业众多,东边不行西边来,沿海不做做内陆”的思想误区,如果再不认清现实,苦练内功,以国外成熟策划咨询公司为标杆,发奋图强,迎头赶上的话,就永远都不能在策划的舞台上与竞争对手正面对擂、实力比拼,而只能是采取回避的策略,服务一些边缘的中小型企业,混口饭吃。 长此以往,中国本土策划行业危矣!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